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作者:林葳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5.9(5.2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92579
  • 条形码:9787568092579 ; 978-7-5680-925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本书特色

"◎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 ◎定大计,谋良策,功盖三分。 ◎扶二主,呕心血,鞠躬尽瘁。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他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他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留下了许多名篇,如《出师表》《诫子书》等。他发明的很多实用的器具,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他:“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内容简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  诸葛亮6岁父母双亡。14岁为躲过兵乱,他举家南迁,途中险象丛生,他一次次带领家人化险为夷。20岁时,被公认为“卧龙”的他,不谋仕途安于耕读。26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为蜀汉奠定了立国之策,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蜀汉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54岁五丈原去世,却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本书考据详尽、尊重史实力争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的同时,还为您呈现一个分分合合的动荡三国。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目录

"**章乱世飘零
**节 郡丞家的小顽童
第二节 风雨飘摇的刘氏王朝
第三节 战乱中颠沛流离


第二章 隆中磨砺
**节 司马徽的启德教育
第二节 能者为师
第三节 娶妻娶贤不娶色
第四节 隐居以待明


第三章 献策出山
**节 隆中对策
第二节 逃离荆州
第三节 游说孙权结盟
第四节 火烧赤壁

第四章 军政大计
**节 夺取荆南四郡
第二节 孙刘联姻
第三节 再图荆

第五章 两州并举
**节 借来的南郡
第二节 引狼入室的刘璋
第三节 诸葛亮入蜀


第六章 蜀汉初立
**节 培基固本
第二节 重分荆州
第三节 夺取汉中



第七章 临危受命
**节 守不住的荆州
第二节 辅佐刘备称帝
第三节 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第八章 再定国策
**节 平息内乱与权力制衡
第二节 制定联吴战略
第三节 邓芝不辱使命
第四节 加强吴蜀联盟

第九章 治国施政
**节 治国必有法
第二节 盘活蜀汉经济
第三节 不拘一格举人才
第四节 以“礼”“法”治军



第十章 平定南蛮
**节 巧施反间计
第二节 收服孟获
第三节 开发南中

第十一章 北伐中原
**节 上表北伐
第二节 挥泪斩马谡
第三节 策应东吴发兵
第四节 再图陇右

第十二章 鞠躬尽瘁
**节 屯粮练兵以备战
第二节 葫芦谷的雨
第三节 风起五丈原
第四节 将星殒灭

附录 诸葛亮年表"
展开全部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节选

"此时诸葛亮已年满十五,在几年的流浪旅程中,他看到的尽是战争带来的兵荒马乱:土地荒废;老百姓妻离子散;平民被迫拿起刀剑铤而走险,干起盗匪的勾当。这些悲惨的见闻,对诸葛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强烈认识到,文韬武略对一个立志奋发图强的男儿有多么重要,他决心刻苦学习,把过去几年耽误的读书时间补回来。 诸葛亮读书的地方叫做学业堂,在襄阳城南岘山下。学业堂是刘表创建的,刘表本人是儒生出身,十分重视教育。学业堂建成后,他聘请了很多名士如司马徽、宋忠等人来当教师。诸葛亮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天起早睡晚,学习非常刻苦。此时襄阳的儒学风气已相当浓厚,诸葛亮的业师就是荆州名士司马徽。 然而,当诸葛亮刚刚觉醒,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一场不幸又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一夕染病,骤然离世!叔父的死,深深刺痛了少年诸葛亮的心。他将叔父葬在岘山下,一个深夜,他呼叫着、痛哭着,发疯地奔向小山岗,任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仰天长啸! 身后的大树倒下了,人世艰难,何处才有他的栖身之地?还好刘表顾念旧情,出面安抚了诸葛亮一家,并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但诸葛亮有点瞧不起目光短浅、碌碌无为、毫无抱负的刘表。 从这时起,少年诸葛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而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过自食其力的全新生活;要用自己的才智,解救自己和民众于苦难之中;用要自己的能量,去照亮黑暗的世界,光耀诸葛家族。 诸葛亮也拒绝了两位姐姐要他去江东的建议,决定带着弟弟独立生活。他变卖了叔父诸葛玄留下的些微财产,直接去见刘表,表明自己想自力更生的意愿。 刘表起初打算留下诸葛兄弟,只是出于对这两个孩子的同情,既然诸葛亮主动提出要离开,他自然求之不得,但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他帮助诸葛亮在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处找了一块坡地,搭建了几间茅舍,使兄弟俩得以安顿下来。 这个地方属伏龙山脉,忽有一山“隆然中起”,北枕汉水,林泉幽邃,蔚然深秀,这便是古隆中。至此,诸葛亮结束了流浪生涯,在隆中找到了第二故乡,自行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 作者简介

林葳,曾任中国阶梯素质教育中心编辑室主任,京华时代(北京)有限公司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专业从事写作。出版的作品有《胡雪岩全传》《品康熙》《李鸿章传》等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