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作者:邓虹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26.1(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2.2(9.0折)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5105815
  • 条形码:9787205105815 ; 978-7-205-1058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结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展开论述。在对教育问题研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基础与目标体系,探讨了教育实施途径以及对策建议,为促进新时代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实施途径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操作决策参考。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目录

**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概述
**节 人文素质教育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文特点及功能

第二章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动力
**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高职教育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三节 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要求

第三章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判
**节 历史发展的多维度诉求
第二节 实现维度基本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 主观认识维度的思想误区

第四章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基础
**节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源泉
第三节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学情

第五章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节 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合理设置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第三节 科学完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第六章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节 课程有效性与课程全面性的结合
第二节 人文素质课程间的整合
第三节 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之间的协调
第四节 课程教育与文化熏陶的互动

第七章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建议
**节 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节 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改革
第三节 锻造新时代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队伍
第四节 深化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改革
第五节 优化环境支持与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节选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1.儒家学派“修身为本”的人文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文素质教育的宗旨。孔子的教育活动是围绕培养人的“德性”展开的,即通过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多方面完善弟子的“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存在着鲜明的道德教育倾向。《大学》是我国*早的教育著作,指出教育的目的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的人生哲学把人视为万物之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天地之性人为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孟子也强调,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是“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荀子在《王制》一文中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儒家肯定了人在现世生活中的主要地位,在这样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做人的责任,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种“内圣外王”将个人之善惠及天下百姓,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的理想状态,就是儒家所追求的*高的人格理想。“内圣”指通过自身的修身养性所达到的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外王”是人的身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教育内容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即“以学育德”。之后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国古代先贤认为“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人文思想对我国后世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极大,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2.宋明书院制的“明人伦”思想  宋明书院的所在地大都环境清幽、风景秀丽、藏书丰富、文物荟萃,书院制是我国古代人文素质教育的另一个典型代表。书院教育讲求超脱名利的修身为人之道,其代表人物王守仁、朱熹都主张在教育过程中要“存天理、去人欲”,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争名逐利的现实,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认为教育要“符合其举,教以歌舞,使学生如处春风雨露之中,身心自然潜滋暗长”,关注教育对象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书院教育的另一代表王阳明认为,阅读古代典籍是明心的手段,绝不能为读书而读书,反对死读书,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数千年的封建人文传统,人文精神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方式,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西方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理论  西方人文素质教育经历了从博雅教育到自由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文素质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各自特点和相互联系,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人文素质教育。  1.从博雅教育到自由教育  博雅教育以塑造人的完美灵魂为教育目标,认为理性是健全生活的模板,它通过一套系统的语法、算术、逻辑、天文学、音乐等课程来培育受教育者的心智。自由教育来源于博雅教育,它以对理性的尊重和内在完美的追求为宗旨,其教育目的是对深奥理论知识的探讨。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智慧、道德和身体的统一协调发展。他认为各种行业的实际操作是奴隶们的事务,自由教育不屑于职业训练,认为会有损于受教育者智力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教育与职业训练的区分,体现出古希腊不同阶层的人享受教育的权利差别较大。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同其哲学、伦理学密切相关,对后世人文教育的发展影响颇为深远。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  这一时期的人文教育,主张恢复古希腊时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中世纪教会学校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思想出发,废除了体育。人文主义者认为要重视发展人的身体力量,主张通过体育活动使人具有健康、协调、敏捷的身体。在道德教育方面,改变了以中世纪宗教思想为中心的情况,主张用自由、平等、幸福的道德观和人道主义进行教育活动,这一反映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现实主义道德教育是进步的。在智育方面,增设了文学、历史、伦理学、音乐等自然和人文方面的课程,这个时期的智育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还注意到发展智力,要求尊重受教育者、反对体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观察,并培养其思考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的美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教育空前繁荣。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出现于20世纪中期,是针对解决当时大学教育过度职业化、专业化,以及人文教育贵族化倾向提出的。通识教育强调教育对象的思维训练,以及表达、判断等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使教育对象获得较完整的发展,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通识教育是一种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的人文教育,它没有硬性的专业区别,教育对象通过多样化的知识选择,开发个体的潜质与精神气质,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顺其自然地成长。其认为教育活动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制造出流水线上的产品。如果说西方人文教育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无疑是古典人文教育的一次巨大发展,那么,通识教育则是西方人文教育的又一次更大意义上的勃发。  ……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邓虹,江苏省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重量传统礼仪培训师、江苏省重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人、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承担校、市厅级和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量、省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项、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案例获全国职业院校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主编《大学语文》等教材3部,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