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细读两宋三百年

细读两宋三百年

作者:刘路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23cm 页数: 350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7.0(4.9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细读两宋三百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7556919
  • 条形码:9787507556919 ; 978-7-5075-5691-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细读两宋三百年 本书特色

高梁河车神”赵光义给宋朝带来的军事灾难有多大?真正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皇帝有几个?从庆历新政到更化绍述,北宋如何经历变法生死劫?“尽忠报国”的岳飞竟成宋高宗加强集权的牺牲品!让“上帝之鞭”折断的南宋如何间接改变世界?本书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主线,梳理两宋历史脉络,讲述两宋历史故事,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有趣的中国两宋历史画卷。

细读两宋三百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从北宋赵匡胤统一全国开始,到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止,按时间顺序细读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分析宋朝的对内对外政策、两宋人物的心理风貌、几次重大的改革、文人与武人在宋朝的地位、面对内部起义和外部入侵时的决策,为读者展现一个显微镜下的宋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影视剧、戏说类历史书籍来了解历史,这类人对虚构的影视剧情节和戏说深信不疑,在生活中甚至以此为依据来对真实的历史人物下结论,这样颠倒认知的情况对后来者学史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真实的历史与我们在影视剧、戏说类图书中呈现的不一样,历史背后的制度、人物背后的关系,都是值得深度挖掘的。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一层层揭开时间蒙在历史身上的面纱,看到真相,获得启发。

细读两宋三百年 目录

**章 告别乱世——“去五代化”的军人王朝
兵变之祸:改朝换代的轮回诅咒
治启陈桥:遵循传统逻辑的非传统式兵变
削夺兵权:温情脉脉地拔除祸根
再造中央:悄然无声的渐进式集权
人命至重:慎刑与不杀言事者的宽仁政风
烛影斧声:由乱入治之际的继承人难题
事为之防:从政治迫害到权力制衡
东厂鼻祖:飞檐走壁的宦官与特务机构的首创
经略幽燕:“高梁河车神”的军事灾难与五代传统的终结
第二章 制造盛治——士大夫的黄金时代
科举时代:从“读书人”到“士大夫”
咸平之治:**批士大夫模范
祖宗之法:士大夫走向黄金时代
君子有党:范仲淹、欧阳修为何挑战皇帝底线
共治天下:一个遥远的“盛治”神话
嘉祐之治:北宋的文化盛景与经济进步
澶渊之盟:战和之间的政治博弈
南北一家:澶渊之盟的政治账
购买和平:澶渊之盟的经济账
三足鼎立:宋、辽、夏间的军事外交制衡
第三章 翻天覆地——时代挑战下的变法生死劫
庆历新政:除不去的冗官,澄不清的吏治
养兵经济:“冗兵”背后的经济结构变革
超越祖宗:大变法时代的到来
熙宁变法: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元丰改制:一个精心设计的低效中央政府
更化绍述:士大夫政治的挽歌
拓边西北:“大 朝”的武功巅峰
丰亨豫大:宋徽宗的“极乐盛世”
靖康之变:“不世之功”引来的斩首行动
第四章 战时王朝——中国转向内在
建炎中兴:溃逃与重建
绍兴体制:中国转向内在
南北行暮:皇帝与代理人
繁华盛景:理学宗师与“海上丝绸之路”
端平更化:南宋王朝的一剂强心针
上帝折鞭:南宋改变世界
困兽犹斗:从公田法到血战襄樊
庶几无愧: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开全部

细读两宋三百年 节选

兵变之祸:改朝换代的轮回诅咒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如今,陈寅恪先生对于宋朝的这句评语,几乎成为宋代文治*有力的背书。人们称赞宋朝的文化昌盛、政治宽容,批评它的崇文抑武、军事不振,但无论对其持怎样的态度,都离不开臻于造极的宋朝文治。 可这样一个在后世眼中右文的朝代,却脱胎于乱世,即被称为“僭乱之极”(清·赵翼语)、乱到极致的五代时期。《资治通鉴》的主要编修者之一,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范祖禹,在其个人著作《唐鉴》中写道: 扬雄曰:“阴不极则阳不生,乱不极则德不形。”唐室之乱极于五代,而天祚有宋。太祖皇帝顺天人之心,兵不血刃,市不易肆,而天下定。神武所临,海外有截。 在范祖禹笔下,结束五代乱世、开启宋朝治世的关键,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开国活动——陈桥兵变。 但无论如何吹捧不流血,如何规避“兵变”二字,兵变终究是兵变,这绝非太平盛世的美谈。生长于乱世的赵匡胤,其青少年时代,始终笼罩在兵变的阴影中。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地方藩镇坐大;晚唐经黄巢之变,朝廷对地方彻底失去控制,直至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取代。此后的中原分崩离析,彼此混战的割据政权各霸一方,大者如五代十国,小者更是数不胜数。所以,一提到唐末五代,对这段历史不甚熟悉的朋友往往会想到赢弱的中央朝廷与强大的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 虽然这种矛盾确实存在,却不是*致命的。自朱温称帝起,宣武军的藩镇军队摇身一变,成了后梁王朝的中央军队——禁军。同时,为了防范其他节度使也称王、称帝,朱温不断扩充禁军,兵力骤增至二十余万人,这使唐末原本赢弱的中央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此后的皇帝们不断把自己在藩镇时的嫡系军队加入禁军中,扩充禁军的力量,到了五代第二个王朝——后唐时,禁军实力已经在地方藩镇军队之上,中央有了驾驭地方的能力。 但新问题也接踵而至。 一个问题是将驾驭不了兵。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兵是由节度使花钱雇用的职业军人,这帮人的绝技不是打仗,而是逼节度使“老板”给自己发钱。“老板”若不同意,他们就发动兵变,“炒了老板”,然后再拥立一个肯出更多钱的人当“老板”。现在这帮老兵油子摇身一变成了禁军,自然把“优良传统”也带了过来。 另一个问题是帅驾驭不了将。禁军力量越来越强,禁军将领的权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偏偏五代时期士族门阀彻底衰落,数百年间**次挣脱血缘门第观念的人们都想过把皇帝瘾;而这些来自庶族乃至贫民阶层的将领,又都是在战场上舍得一身剐的猛人。于是乎,禁军将领们积极地把一个个皇帝拉下马。 士兵要发财,将领要称帝,大家都很过瘾,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子既然成了人尽可做的皇帝老儿,谁还在乎什么政治伦理、统治秩序? 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样一个兵变不断的时代出生、长大的。而他的出生,传说也与兵变密不可分。 后唐同光四年(926)二月初的一个夜晚,驻守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西北)的士兵皇甫晖心情抑郁。本来他所属的军队戍卫期已满,应该回乡休息;但因遭到唐庄宗李存勖的猜忌,被迫继续屯戍。心里发堵的皇甫晖,又在赌场上欠了一屁股债。堵上加堵,皇甫晖便煽动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并胁迫低级军官赵在礼为帅,一路杀回自己的老家邺都兴唐府(又称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唐庄宗派出宗室李嗣源率禁军平叛,没想到禁军士兵为了邀功请赏,竟然与叛军里应外合,共同拥立李嗣源为新皇帝,然后杀回首都洛阳,要了唐庄宗的命。 这场魏州兵变是典型的唐末五代式兵变。 据说,做了皇帝的唐明宗李嗣源并不想当“接盘侠”,每天夜里在宫中向老天爷上香祷告:“苍天在上,臣本异族之人,哪里有能力治理好天下呢?可是这世间的战乱实在太久,愿苍天早日降下一位圣人来拯救苍生吧!” 好巧不巧,第二年(927)二月十六日,赵匡胤就在洛阳的夹马营里降生了。 众所周知,宋朝*初的两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是亲兄弟,网友们常常把他俩称作“赵大”和“赵二”。不过,严格来说,赵匡胤并不是老大,他还有一个早天的大哥。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是后唐禁军的低级军官,赵大算是个“军二代”,生活还算过得去,加之唐明宗是五代时期为数不多的有道之君,托他们的福,赵匡胤的童年平安快乐,没事儿还能去家门口的学馆读个书,在大院里骑个马。 但兵变会迟到,却绝不会缺席。 应顺元年(934),赵匡胤8岁(古人多以虚岁计龄,本书年龄均为虚岁)。后唐国都洛阳。潞王李从珂发动兵变,攻陷国都,逼死了唐明宗的继承人唐闵帝李从厚,自己登基为帝。李从珂胜利的关键,是争取到了禁军低级军官的支持,并许诺事成之后重赏军士。可是在攻入洛阳后,李从珂才发现国库已空。为了安抚将士,他只好命三司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部长)竭泽而渔,百般搜刮,连皇宫里的

细读两宋三百年 作者简介

刘路,资深编辑、历史研究者。北京出版集团京版若晴公司文博编辑部负责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攻三国史、宋史。著有《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史家胡同循迹》,新书《细读宋朝三百年》、《诸葛亮和他的时代》即将出版。撰有《三国志蜀书集释》。主播课程有《跟诸葛亮学人生布局》、《三国“职”南针——刘路的16个职场锦囊》,喜马拉雅“喜马讲书”栏目历史图书解读人之一。承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国革命烈士设施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等出版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