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作者:葛荃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7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7.3(5.5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34116
  • 条形码:9787201134116 ; 978-7-201-1341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本书特色

东林党人作为传统士人的代表,可以说是儒家思想文化传统*正面的展现。目前学界多有研究魏晋士人的,特别器重玄学竹林派诸君,但这类士人是传统士人中的特例。东林人士却是传统士人中君子人格的代表者,他们无限尊君,又秉持儒家道的理想,倚为匡正君主、抨击奸佞的依据。*终遭到全面打压,两次诏狱,横遭惨灭。但却依然忠心耿耿,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其学养与心态,行为与精神可以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以此探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里路和传承密码。本书稿以现代政治文化理论作为方法论,剖析东林党人的政治精神则是全新的视角。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理论专著。东林党人作为传统士人的代表,可以说是儒家思想文化传统*正面的展现。目前学界多有研究魏晋士人的,特别器重玄学竹林派诸君,但这类士人是传统士人中的特例。东林人士却是传统士人中君子人格的代表者,他们无限尊君,又秉持儒家“道”的理想,倚为匡正君主、抨击奸佞的依据。本书借鉴了现代“政治文化”理论,从政治价值、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政治心态等层面剖析东林党人的精神内涵,并且将这种方法论与政治人格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将东林党人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以此探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目录

导言

**章 循道学旨
**节 明代道学与东林学旨
一、心性善恶辨
二、宗极孔门正学
三、学旨三特色
第二节 公私辨与好名辨
一、从无私到“公议归天下”
二、“好名”与善恶

第二章 东林志向
**节 念头只在君父百姓上
一、理想至上主义
二、致用之学
第二节 成圣意识与戒惧心态
一、从做人到做圣贤
二、慎独与戒惧
三、东林理性与原惧特性

第三章 君子小人辨
**节 人格认识的形成与政治人格分析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
二、君子人格解
三、小人无忌惮
四、乡愿和伪君子
第二节 君子小人与政治运作
一、君子的政治功能与治乱
二、系统整合下的君子小人辨
第三节 思维定式与结党相争
一、文化整合与政治思维定式
二、两种“整合”下的结党相争

第四章 党议中的士人
**节 生命与性格的史家笔触
一、经验型传统史观
二、人文史观与生命的对话
第二节 书生意气干斗牛
一、君子人格的正面展现
二、绝对忠君与端方品性
第三节 进退取舍之间
一、退守归隐
二、勇者不惧
三、君子的凡人层面
四、逐利媚权之辈

第五章 士人精神
**节 内圣外王:着意追寻真、善、美
一、道德之真
二、“外王”中的真精神
第二节 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
一、走出原始恐惧
二、体味生命意义
三、生命的愉悦

结语:精神超越的落角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节选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其一,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的康尼尔·李德(Conyers Reed)说:“对于一个历史学家说来,**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具备一种正确的社会哲学。事实上,他在历史中发现的东西往往就是他想从历史中寻找的东西。在选择、安排和强调他的事实材料时,他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某种图式(某种他认为对社会有利的概念)进行工作的;他经常用这个目标来研究社会的进化。对他来说,朝向自己的这个目标发展的就是进步,背离这个目标的就是腐朽。这样,用寓意的话说,他为过去描画的曲线当然也就会延伸到未来……正是在这里,他拥有为社会服务的良好机会;正是在这里,他掌握着不是造福社会就是危害社会的有力工具。”②  其二,中国当代历史学家刘泽华认为:“历史学的内容极其丰富,也有不同的领域和层次,史学家可以任意选择。但历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应该是通古今之变,关切民族与人类的命运……人都是现实的人,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如果史学所讲的规律与人们生活的现实无关或者间接而又间接,那么,这些‘规律’是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与注意的……如果不能把规律性的认识贯通到现实社会,而仅限于过去,虽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科学意义,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些文化性的知识开发和积累。如果史学要以研究社会规律为己任,那么就必须关注人间烟火。所谓规律,应该程度不同地伸向现实生活。”①  这两段表述的角度和理论背景并不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了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李德提出历史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关系;刘泽华要求史学家“关注人间烟火”,研究规律要“伸向现实社会生活”。如果说,关注现实和注重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也体现了一种功利性,那么,这种功利性当然是有理由的,应该是构成历史研究本身之价值的主要依据。  然而,关注现实或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与历史研究的“唯一功利性”是两回事。后者正是我们要反思中国传统史观而获得的认识。所谓“唯一功利性”,指的是在历史认识过程中,现实的政治利益和政治价值准则成为唯一的认识标准,全部的史实辨析,价值判断和合理性分析都要以这个唯一标准为尺度。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理性取代了历史理性,政治规范制约着历史逻辑,政治利益左右着史实辨析。结果是,历史认识被纳入了现实的政治意识形态,历史研究成为统治集团维护其特殊权力和利益的思想工具。这种状况在古代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关注历史研究的唯一功利性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并没有绝迹,曾经风行一时又遭到批判的“影射史学”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当代表现,“儒法斗争”则是“影射史学”的登峰造极。  因之,“非唯一功利性”无疑成了我们全面展示历史研究之学术魅力的*合理方式。这就是说,历史认识的意义在当代现实社会。历史研究的学术视阈极为开阔,包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利益和命运。历史学家当然不具备“上帝的眼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高瞻远瞩,不是为了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是站在社会公众或是人类社会的立场上认识历史。  对于史学家们来说,功利性的宽泛化将使他们免除了来自政治方面的利诱和压力,从而相应地解除了媚权媚雅媚俗和弄虚作假等弊害的侵扰,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了必要的学术自如感。他们可以依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和兴趣偏好选择自己的领域或课题。他们的认识基点是理性思维和历史逻辑,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政治认同和社会——民族归属感反而更为稳固。  当然,任何时候也都不能完全排除那些急功近利、一心想着出人头地的“迂腐小学者”①,史学家中也没有例外。不过,既然“关系到整个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大事,史学家绝不应该袖手旁观”②,那么,从这个意义来看,能够称得上是“史学家”的就更应当具有人文知识分子的基本品性。即具有彻底的社会批判精神——他们从不满足于人类社会的现状,而是时常对那些设定为不言自明的所谓公理或规律、原则提出疑问,并竭力寻求答案;同时,又怀有对于人类尊严、命运和存在意义的终极关爱,这种关爱没有来由,没有终结。换言之,真正的史学家必然是构成人类近代文明主体的人文精神的继承者,并且将这种继承的连续性融贯到他的历史认识之中,对于这样的历史认识的理性体现,则可以称之为“人文历史主义”。  史学家们在认识上摆脱了“唯一功利性”的纠缠,在精神上以人文精神融贯一体,这时,史学家的主体性必然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为历史认识上鲜明学术个性与独立精神。这才是我们研究东林党人政治精神所能找到的*佳历史感。  ……

晚明东林党人政治精神研究 作者简介

  葛荃,历史学博士,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即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会长、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三版“政治学卷”中国政治思想分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首席专家等。迄今出版学术专著五部,主编、参编著述二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