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作者:曾水兵著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25cm 页数: 20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1.5(7.5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238123
  • 条形码:9787572238123 ; 978-7-5722-381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檀传宝教授主编的“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探索书系”中的一本。丛书是针对当前加强“立德树人”建设的需要而推出的,对“立德树人”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探究,意在探讨新时代的德育新模式,构建新时代德育新理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下一代。丛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丛书从下面三个维度来探究“立德树人”理论体系:当前德育热点课题的研究,包括网络德育、国家认同、劳动教育等目前德育中的热点选题和亟待突破的德育理论课题;新时代德育实践形式的探索,探索合乎时代要求即教育规律的德育实践形态的理论;德育思想的解释与应用研究,探讨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德育方式。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国家认同对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书充分论证了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提升国家认同感。国家认同既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个体国民身份建构的重要基础。培养既有民族认同感和政治民主认同感的爱国国民,是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责。本书从历史与现代、多学科交融的视角展开论述,探讨在构建“立德树人”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德育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具有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政治制度认同感的下一代,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
二 国家认同教育的国家价值与个体价值
三 研究现状与问题聚焦
四 本书研究思路与方法

**章 相关概念分析
一 现代性与认同
二 国家与国家认同
三 民族与民族认同
四 国家认同教育与公民教育

第二章 现代性语境下国家认同问题的凸显
一 现代性语境中的认同
二 现代性与民族国家认同问题
三 国家合法性危机与政治民主国家认同问题
四 现代消费文化与国家认同问题

第三章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
一 民族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
二 现代性视野下民族认同及其认同机制
三 民族维度国家认同教育

第四章 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
一 民主与现代国家建构
二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三 宪法认同与国家认同
四 政治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

第五章 两种认同维度关系与理性爱国者的培养
一 两种认同维度的关系:基于人性的解读
二 两种认同维度的失衡及其后果
三 现代理性爱国公民的培养

第六章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的国家认同教育
一 中国语境下的国家认同
二 当代中国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
三 我国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节选

  (二)民族认同  “民族”概念的历史性和复杂性,也造成了对“民族认同”这一个概念在理解上的难度。民族认同伴随着民族的形成而产生,作为维系民族的纽带,民族认同一旦形成,便有其长期性、稳定性、变化性等特点。人们通常按照民族认同赖以依存的媒介和标准,将民族认同分为外显和内在两部分。前者主要指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体制特征、物质文化等,后者主要指精神信仰、人生观、道德和价值观等。一个建立在对自身认同基础上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  民族认同发生的前提在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成员通过交往形成他族不同于我族的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群体归属。民族是人类群体归属的一种形式,因而民族认同也是人类群体认同的一种。然而它却有着不同于其他认同的两个特殊点:其一,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容,正是从这些不同的文化中,人们感悟自我并认识自己的民族归属。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基础,也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这一特点使得民族认同比其他认同有着更为持久的聚合力。其二,认同的归结点常常指向血统渊源。民族的要素中不一定存在血缘关系,尤其是现代民族,但人们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民族与血缘联系起来。  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认同与国家政治认同相互交织,基于传统民族界限的认同标准得以打破,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从“公共特质”的一体感的共享到“公共空间”的一体感的共享。从借助于血缘、地缘、体貌、肤色等公共特性而凝成的一体感,到超越这些共同特征,透过他人共享某一公共空间或者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一体感。第二,从自然因素认同到政治因素认同。从现代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共享因素(如社会共同生活中的信仰、习俗等)到现代国家形成之后的政治共享因素(如平等、自由等)。第三,从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到制度认同的变化趋势。从基于族裔身份、文化共享的认同,到基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这些趋势在当今不同的民族国家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并不是对民族认同的抛弃,而是将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融合起来,这也使得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变得更加复杂。  费孝通先生把民族认同的发生看作是一种“人己之别”形成的过程。民族认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对共同之处的辨认与认同,另一方面又是对与其不同特征的排斥与区分。正是由于民族认同这样一种互为反向特征,使得现代民族国家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公民身份和人民主权——具有了双重性矛盾。一方面,公民身份由于找到共享的文化等基础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找到与对方的不同之处而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对内主权表现为公民的自我统治和自我管理,对外主权又表现为一种自主的民族自决。正因为这种双重性,民族认同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掌握在正义者手中,可以促进民族繁荣、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假如掌握在邪恶者手中,它又可以制造分裂、破坏团结、危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局势稳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认同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民族认同这一“政治资源”,是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四、国家认同教育与公民教育  如前所述,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现代国家合法化和个体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基础。爱国本身就是合格公民的一种**素质,一个人假如无法认同和忠诚于他的国家,他也就不能被称作合格公民。爱国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无论是情感的培育,还是能力的锻炼都离不开教育。国家是个体成为公民的基本场域,教育所培养的人*终都要融入国家社会,服务国家社会。国家集体认同的塑造离不开国家认同教育,公民国家认同感的培植同样离不开国家认同教育。国家认同教育是等同于公民教育,还是只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两个需要明确加以辨析的概念。

现代性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曾水兵,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系主任。200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公民道德教育。在《教育学报》《中国教育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省级课题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