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3.8(4.9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哲学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620861
  • 条形码:9787554620861 ; 978-7-5546-208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对很多西方人而言,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大众探索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佳作 中国人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哲学等不可或缺的读物。 ★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 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中国哲学课程通用教材。 ★尊重底稿原貌,精准呈现原著以冯友兰先生之女宗璞和赵复三先生后人所提供的文本为底稿,本版本充分尊重作者和译者的原意,不做任何改动,为读者精准呈现原著。 ★众多名人一致推荐 李泽厚、季羡林、李慎之、陈来等大咖推荐。 ★探索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 本书以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学家及主要流派的变迁和发展为主线,简要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

中国哲学简史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初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在20多万字的篇幅里,冯友兰先生以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学家及主要流派的变迁和发展为主线,简要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并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是迄今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国哲学的书,是世界各地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课程的教材。

中国哲学简史 目录

**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四、语言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一、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二、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三、《上农》——农业的价值 四、“反者道之动” 五、对自然的理想化 六、家族制度 七、入世和出世 八、中国艺术与诗歌 九、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十、海洋 和大陆 十一、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一、司马谈和六家 二、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三、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 位教师 一、孔子与六经 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三、正名 四、仁义 五、忠恕 六、知命 七、孔子的心灵修养 八、孔子在中国历 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 位反对者 一、墨家的社会背景 二、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三、兼爱 四、天志和明鬼 五、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六、 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的 阶段:杨朱 一、早期道家与隐者 二、杨朱的基本思想 三、杨朱思想举例 四、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 五、道家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一、性善说 二、论儒家与墨家的基本不同点 三、政治哲学 四、神秘主义 第八章 名家 一、名家和“辩者”
展开全部

中国哲学简史 节选

**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也是宋以后道学(在西方被称为“新儒学”)认为*重要的文献。孩子刚学认字,通常所用的课本是《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事实上,这本书乃是中国儿童的识字课本。《三字经》的**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 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一种宗教。而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更像宗教。“四书”在中国人心目中诚然具有《圣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种地位,但“四书”中没有上帝创世,也没有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和宗教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做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从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宇宙论就是这样兴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识,知识论就是由此而兴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学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考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先要对思想进行思考。 这些学说都是反思的产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识”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产物。人无论是自己思索或与别人谈论,都是在人生之中。我们对宇宙进行思索或与人谈论它,都是在其中进行反思。但哲学家所说的“宇宙”和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宇宙”,内涵有所不同。哲学家说到“宇宙”时,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体,相当于中国古代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可以给它一个定义,乃是:“至大无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当一个人对宇宙进行思索时,他就是在反思。 当我们对知识进行思索或讨论时,这种思索和讨论的本身也是知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它是“关于思索的思索”,这就是“反思”。有的哲学家坚持认为,我们在思索之前,必须先对思索进行思索,仿佛人还有另一套器官,来对思索进行思索,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我们用来思考的器官只有一个,如果我们怀疑自己对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们也同样有理由怀疑自己对思索进行思索的能力。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简介

冯友兰 (1895-1990)中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师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并称“贞元六书”).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他是中国当代影响力哲学家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