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作者:刘培良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3.5(5.5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39906
  • 条形码:9787520539906 ; 978-7-5205-399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本书特色

阅读本书为读懂《人间词话》开一扇窗,《人间词话》乃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本书据从王国维之父《王乃誉日记》,王国维乃“才多”“识定”,青年才俊。《人间词话》王国维曾孙王亮(复旦大学教授)精心审阅,并作序。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内容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人。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启超称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王国维,自1877年底出生起至1898年春离开海宁,前往上海任职,这几乎占据其生命前半生的大部分都在古城盐官度过,悲喜交集,跌宕起伏。其间,他经历了丧母、求学、扬名、失第、结婚、谋生等人生诸多环节,这也是其性格、思想、习惯、学业、情感等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书以这一时间段内王国维思想情感发展及学业精进为主要内容,以其生命“断代史”、生活“折子戏”的形式,理清来龙去脉及前因后果,借此对王国维一生思想体系及学术成就之形成发展起因和背景的认知,提供一个较为全面且真实可信的史实依据,以弥补现有研究中对此时期内容的不足或短板,并纠正一些差错。 同时,王国维青少年时期之成长经历,对当下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目录

小引
第1章 千年古城 独特环境
第2章 一门忠烈 家园兴衰
第3章 家庭变故 启蒙教育
第4章 新居生活 严父教子
第5章 少年才子 志在远方
第6章 探究深入 思想活跃
第7章 关注时局 家国情怀
第8章 感知现实 且行且思
第9章 初出茅庐 新婚成家
第10章 磨砺人生 再次赴试
第11章 把握机遇 展翅高飞
第12章 人生转场 时来运转
王国维年表

后记
展开全部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节选

第1章 千年古城独特环境 1877年12月3日(清光绪三年,农历十月廿九日),王国维出生在海宁州城盐官双仁巷内。海宁旧俗,“城里”即特指盐官城。 双仁巷,位于盐官城南门内。据《浙江省海宁县地名志》记载:“双仁巷,废巷。位于南门内,离故城址约20米。以旧有双仁祠得名。西起南门直街,东至西学宫旁泮池边。今祠、巷无存,均为菜地。” 先有双仁祠后有双仁巷。 双仁祠,是为祭祀唐代平原太守颜真卿及其从兄颜杲卿所建。取名“双仁”,意在褒奖颜氏兄弟二人大义凛然,双双为国捐躯,实践儒家所倡导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精神。 据明代赵维寰《宁志备考》卷八《颜真卿》篇载:“钱氏有国,遣官立庙于邑治之南,赐金额曰‘双仁’。宋兴国间毁,复建于安化。”明代海宁知县蔡完所修《海宁县志》中记录了碑文。摘录要点如下: 双仁祠,祀唐颜真卿、杲卿…… 其略曰:忠莫大于整颓纲,勇莫难于折元恶,义莫重于昭往绩,事莫伟于饬嘉程。海宁县治之西,有双仁祠,肖像二颜,奉妥英爽,彰善瘅恶,扬厥风声…… 碑记从“忠、勇、义、事”之相对应的“大、难、重、伟”四方面进行评述,可谓立意高远,言简意赅。“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以“忠”为首,其排列先后顺序颇为讲究,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双仁祠所在位置,大致就是今盐官南门内人民路以东、县前街以南、西学弄以西的这块地方,即原海宁客车厂址附近。“入春熙门而西,安戌门以东,从计之,其南为胜安桥街,为崇儒坊,为双仁巷,为双庙桥街……”这里的“从计之”,即由南而北平行,东西走向街道或建筑的名称。祠前里巷,因祠而得名。 爱国是爱国者的墓志铭。但凡为家国为民族而奋斗而捐躯之先烈,后人都会将其铭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追思之缅怀之。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民族,对忠烈先贤历来敬重有加,并前仆后继地将爱国精神代代流传、发扬光大。 一块为先贤竖立的丰碑,就是一个有形的榜样,一个无声的教诲。读懂碑记,才是读懂一部活着的历史,读懂一个站着的英灵。 曾与《海宁县志》关联的事是王国维在成名之后曾为明嘉靖版《海宁县志》做点校,并留下跋语三则。其一曰:“丁已(1917)闰二月,假罗氏藏刊本校勘一过。此本与钱警石学博跋中所举六舟上人钞本合。盖与六舟本同出隆庆修改本也。惟罗氏所藏拜经楼本,乃嘉靖印本未经修改,别下斋钞本出拜经,而已多讹缺,学博据之以补六舟本。我辈生学博后数十年,乃得见原刊全帙,斯为幸矣。国维。”其点校稿本县志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外,他还参与《浙江通志》编纂等工作。为乡志点校,既是一个学术行为,更是一个温情的功德,属于乡贤所为之范畴。依据自身所长,泽被桑梓、报效乡里的举动可以有千种万种,而文化传承与弘扬是其中重要之一。 在此情景下,我们完全可以有一个合情合理的想象:当王国维细心点校《海宁县志》时,其内心肯定是温暖馨香的,为家乡海宁丰厚的人文和历史感到自豪。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还会拍案击节,或沉吟再三。非常明显的理由至少有两个:其一,是自家祖居所在地与颜家两位仁人志士关系紧密。这是莫大的沾光,也是莫大的教育。因为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名声、气节,讲究教化的。环境,不仅是居住要素,更是影响力与教育力之所在。择邻而居便是重要参数。于是,便有了“孟母三迁”“志士不饮盗泉”等典故。其二,颜家二位忠烈的一腔丹心碧血与王氏先人的忠勇刚烈可谓异曲同工,惊天地、泣鬼神,直接引发王国维的共鸣。壮怀激烈,不能自已,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对此,后文中还会有适当的展开与叙述。 人,是血缘人文的产物,也是地理历史的产物。 还原及探究历史人物成长过程,首先需要考察其地域生长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综合。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影响一个文明的精神气质*根本因素,是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我们中国人则喜欢用“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传统说法。水土,是有灵性与内涵的东西,它不仅养活我们的生理身体,也滋养我们的灵魂精神。水土,构成文化的分水岭,文明的辨识度。 基于此,我们需要对王国维生活与生长环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与分析,从中也许可以梳理出王国维思想、性格与情感形成发展的一些端倪或是线索。换言之,在王国维身上所散发的人性光芒及学养境界,就是这方土地孕育出精神特质之鲜活呈现与集中凝聚。王国维,他不仅是海宁文化一个成功的个案,更是一个典型、一个范式,一个集大成者。文化烙印就是标识,学术高地就是台阶。灵秀海宁,是一方不一样的水土,不一样的地方。 追根溯源,就该从盐官这座城的历史说起。 先来说一说盐官城在王国维还未出生之前的漫长历史,以及背景或情形。有“前因”才会有“后果”。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盐官城,因为有王国维或是像王国维一般杰出人物的薪火相传、建功立业,其历史才如此厚重博大,光彩照人。 盐官,是一座因钱塘江而生而

纵横书卷遣年华:少年王国维 作者简介

刘培良,浙江海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海宁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著有散文诗集《阳春三月的眺望》、散文集《早安 香港》等公开出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