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24cm 页数: 337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0.6(7.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284344
  • 条形码:9787549284344 ; 978-7-5492-843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本书特色

这是一首活生生的内地香港一家人的亲情曲,是一章人民至上的国家大爱精神史,是一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时代风貌画。该书写作手法新颖别致,立体感强,文字洗练,史料丰厚,图文并茂,编辑精细,装帧精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内容简介

“东深供水工程”北起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南至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水库,担负着向香港以及深圳、东莞超过2400万居民供水的重任。本书采用纪实报告文学的形式,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感人事迹,展现他们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旨在激励更多的人学习先进、争做先进,锐意进取、担当作为。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目录

**章 缺水之殇
挑水小女孩眼里的惶恐
有海有港有雨为何还缺水
来不及实现的查维克调查报告
芳香的港变成臭港
无奈的节水举措
民谣里的民愿
第二章 护港之切
深圳水库解燃眉之急
祖国母亲不会不管自己的孩子
求援电报与东江引水
周恩来总理拍板
第三章 工程之伟
香港*大的“保险公司”
逐次递增的扩建规模
世界*大专用输水工程
第四章 毅力之坚
石马河成了“大滑梯”
困难犹如万重山
火热的荒凉
飞吧,图纸精灵
原始“利器”
惊魂风雨夜
走出大山的建设者
“大兵团”作战
那些年,那些隧洞
第五章 守护之诺
停水期“大会战”
唱响同心合力护水歌
风雨无阻润紫荆
第六章 创新之力
以水养水,碧水长流
挖潜·革新·改造
勇闯禁区
播下创新的种子
水的“高速公路”
灵感大师
托起生命线的“动力源”
书写文明施工佳话
设计监理开先河
创新铸就辉煌和奇迹
第七章 回馈之暖
回归的人心
腾飞的经济
实至名归的时代楷模
第八章 信念之火
刘兆伦的人生幸运
王泳局长的无私
麦蕴瑜和他的84位学生
大气的写歌人
旧金山的临时党支部
第九章 无名之名
姓何的职工
东深女工
风雨兼程的维修员
消失的村落
大坝“保安”
坚强的妻子
第十章 接力之梯
跨越时空的对话
致敬前辈
岁月长河
青春舞曲
东深情怀
结语
后记:福水
附录
东深供水工程大事记
东深供水工程荣誉榜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节选

2021年4月21日,北京,时代楷模报告大厅。随着主持人王宁的娓娓道来、“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的深情回忆,大家回到了20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与现在完全不一样的香港。 同一时刻,广州。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的广州初二学生杨帆顺不敢相信,如今繁华的香港,50多年前会是这样的景象。 挑水小女孩眼里的惶恐 这是一张拍摄于1963年的照片,画面里是一个挑着两只大水桶的小女孩。她身材的小,与两只水桶的大,形成了强烈反差;她趿着拖鞋的小脚,与空旷的地,形成了强烈反差;她试图紧紧抓住水桶的那张开的小手臂,与挑水的长长的扁担,形成了强烈反差;她那一头凌乱的头发和那敞开的衣衫,与清澈的水和干净的桶,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她那一双略微抬起的眼中,满是惶恐。这惶恐,是因为水桶太重超过了她生命承受之重,还是因为她正挑水赶路时不经意间忽然看到自己被人拍摄,我们无从考证,只是见到这张照片,这个眼神便会久久压在心里、印在脑海。 在位于深圳水库旁的粤海水务东深供水工程展览馆,这样的老照片还有很多。一张张“候水”的照片里,我们看到的是扛着扁担的香港市民正在排队等待挑水,他们有的已经是年迈的老者,有的是瘦弱的妇女,有的还是四五岁的孩子,有的提着水桶还要抱着小孩……他们带上了家里所有的盛水器皿,在无助地等待着供水。有的等待大半天后,因供水时间已过,只好空手而归。这是1963年真实的香港,我想,如果这个小女孩还活着,她已是60多岁的奶奶;如果这些照片里的人还活着,他们一定会很幸福。因为,他们看到了香港的繁荣,他们经历过当年的苦,一定会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香港现在的甜。 有海有港有雨为何还缺水 1.我本芳香 香港,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海港。考古研究显示,香港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至39000年前至3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 关于香港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船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 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成为整个香港地区的称谓。1997年7月1日,米字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自然条件先天不足 香港三面环海,得名为“港”,为何还会缺水?香港年降水量2200多毫米,为何还会缺水?香港缺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咸的海水并不是生活所需的淡水,因此就算是三面环海,也解决不了香港的淡水问题。查看香港地图和有关介绍香港风土人情的书籍便会知道,香港没有蓄水的湖泊、蜿蜒的河流,有的只是山涧、小溪。除新界以北作为香港与深圳分界线的深圳河之外,香港没有一条河流称得上是真正的河流,没有一个大得足以命名的水系。 香港还是典型的“雨露不均”。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可以达到2214毫米。然而受季候风及台风的影响,香港的气候跟一般热带地区不同,气候湿润,年中季节变换明显,夏季温热,冬季干冷。这就导致了香港的降雨分布极不均匀。 据天文台1875—1939年、1947—199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这109年内,香港每年的平均降雨量为2206毫米,但是每年的雨季集中在5—9月,汛期(5—9月)与旱期(10月—次年4月)降雨量的差异相当大。旱期不但长,而且降雨量与全年平均降雨量相差很远。在降雨量*少的月份,只有5毫米,但在降雨量*多的月份,可高达590毫米。由于汛期与旱期的降雨量差距巨大,香港境内大多数溪流的流速与流量极不稳定。 P2-6

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 作者简介

谭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其文学作品先后19次获全国、全军创作奖、作品奖、征文奖和刊物奖。 张飞武,曾任军队报刊驻站记者,集团军宣传干事、军区组织干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