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作者:野狐狸
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9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817293
  • 条形码:9787553817293 ; 978-7-5538-1729-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本书特色

1.这是部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读感超爽的通俗版宋史。作者深耕宋史多年,对宋代正史野史如数家珍。知名作家马伯庸、吴钩诚挚推荐! 2.如果你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宋朝进行时》就不容错过。本书文风深得《明朝那些事儿》的精髓,不仅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作者把各种繁杂的史料做了系统梳理,每个章节乃至一件小事都进行了精巧的结构设计,借此将历史真相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亲临历史现场。 3.本书文笔幽默,立论严谨,参考了众多可靠史料。史实来源既包括《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正史,有包括众多笔记杂谈,同时参考了近现代专家著述。 4.观点新颖,叙事得体。全书以讲述宋代的政治事件、主要人物为主,穿插介绍当时的制度、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同时融入作者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观点。既摆脱了正史史料的晦涩难懂,又避开了一些通俗史类作品机械翻译和刻意调侃的弊端,是难得一见的宋史通俗作品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内容简介

宋朝三百年,武功不如汉唐豪迈,政治斗争不如明清那般波诡云谲,却有着不一样的人文风采。本系列图书,旨在以通俗幽默的笔触,让那段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 第二卷《人文鼎盛》主要讲述宋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三朝历史,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宋朝与其北边的辽国、西北边的党项政权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真宗时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赢得十多年的边境太平。在内外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赵恒在大臣的鼓动下,上演了荒诞不经的天书封禅。赵祯继位时,年纪尚幼,由养母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年后,赵祯亲政,面对内忧外患,他大力启用人才,外有范仲淹、富弼、狄青等人应对西夏、辽国、广南事务,内有韩琦、包拯、欧阳修等人主持政务文教。为了富国强兵,赵祯任用范仲淹和富弼等人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可惜新政不过昙花一现。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目录

**章当家的滋味

第二章左右天子

第三章澶渊之盟

第四章一国君臣如病狂

第五章归去来

第六章对垒

第七章黄雀在后

第八章二人圣

第九章天下、己任

第十章四面边声连角起

第十一章议和,议和

第十二章庆历新政(一)

第十三章庆历新政(二)

第十四章庆历新政(三)

第十五章一代文宗

第十六章悲怆的名将

第十七章后继无人

第十八章火德难继

展开全部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节选

**章 当家的滋味 血气方刚 提起宋真宗赵恒,我们通常会想起他曾经写过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的意思很直白,作者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巨额存款会有的,豪宅会有的,名车会有的,那个什么也会有的……只要你好好读书,考取功名!这堪称一千年前的*强公务员招聘广告。 记得我们在中学课本上接触到这首诗的时候,老师郑重地告诉我们,这首诗反映出的价值取向是腐朽落后的,应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其实,按照当时的认知条件,这种想法却是很多读书人的共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有,吃饱吃好也很重要嘛。 皇帝是天底下权力*大的人,却又是*不自由的人。刚当上皇帝的赵恒有一堆事要干。 给老爸送葬,给大臣升官,把死去的亲妈追封为皇太后,把老婆封为皇后,把自己的生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再宣布大赦天下……一连串工作看上去不起眼,但礼数繁杂,够赵恒忙上一阵子了。 例行公事完毕,赵恒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新皇帝上任后首先要办的就是人事洗牌,拥戴有功的就要奖赏,看不顺眼的就得处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很多人都推测,王继恩那帮人是死定了,唯一的悬念是斩首弃市,还是赏赐一杯毒酒? 朝廷很快发布了处置决定,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参知政事李昌龄,贬为节度行军司马(从八品小官); 知制诰胡旦,削去官籍,流放浔州(今广西桂平)。 王继恩,贬为右监门卫将军(从四品),均州安置(类似于监视居住)。 那位李皇后,则顺当地升级成了太后。 处理完毕,再无一人受到波及。 不仅结果让人意外,理由也很耐人寻味。诏令压根就没提什么谋立赵元佐之类的事情。处理胡旦的理由是他诏书写得不好(颇恣胸臆),处理李昌龄和王继恩的理由是说两人勾勾搭搭,泄露机密(漏泄宫禁语言)。 总而言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替赵恒出主意的,还是老臣吕端。吕端做事老道,他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快速稳定人心,让新皇帝迅速掌握权力。 化暴风骤雨为和风细雨,是为宽容! 宽容,是赵恒从吕端那里学来的治国本领。很快,他把这一本领付诸实践,宣布了另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为他赢得了更多人心。 咸平元年(998),即位后第二年,赵恒宣布恢复叔叔赵廷美的皇叔身份,重新追认他为秦王、西京留守兼中书令,并给他的两个儿子加官晋爵。堂兄弟赵德昭、赵德芳的后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照顾。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举措也没什么了不起。给死人发几个空头名号,有什么用呢?但是,如果回顾一下前代血雨腥风的皇位斗争史,再回到赵恒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你会发现,这些举措还是值得称道的。 毕竟,他刚从父亲手中接过权力,现在又马上纠正父亲留下的错误,不啻(chì)是一种自我否定。 吕端是赵恒坐稳皇位的头号功臣,赵恒对这位老臣充满感激。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赵恒每次见到吕端都“肃然拱揖”,从不直呼其名。 吕端长得比较胖,年纪又大了,走起宫殿的台阶来有点儿吃力,赵恒就命木匠专门做了临时阶梯,方便吕端进出。 很可惜,这位忠厚智慧的老臣并没能辅佐赵恒多久。赵恒即位后不久,吕端就生了重病,无法再处理政务。 咸平二年(999),吕端解职回家,第二年,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六岁。 就在吕端告病归家的那一年,赵恒遇到了**个真正的考验——辽国入寇! 这回,他必须独自面对。 辽国的统治者依然是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 雍熙年间(984—987)大战一场后,宋辽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赵恒刚即位的时候,曾主动向辽国示好,希望能缓和关系,但没办成。此时,萧太后正琢磨着如何欺负一下赵恒这个“职场新人”。 宋咸平二年(999),辽统和十七年,辽国宣布伐宋。 消息传到宋朝,赵恒只好硬着头皮应战。值得庆幸的是,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都已经病逝了,这回为辽国打先锋的是梁王耶律隆庆。 九月,辽国出兵,先是攻打保州(今河北保定),攻了几天没拿下,转而绕道进攻威虏军。 所谓的“威虏军”,并不是军队名称,而是一个地名,类似于现在的军区。威虏军的治所在遂城(今河北保定徐水区),负责守城的宋军将领乃名将杨业之子——杨延昭。 当时,北方天气已经比较寒冷,遂城城小人少,辽军攻势如潮,形势十分吃紧。杨延昭无愧为杨家虎将,上演了一出冰城御敌的妙计。 三国时期,曹操进攻马超,曹军想渡过渭河去安营扎寨,但每次士兵渡河都被马超的骑兵冲散。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趁着天冷,命人连夜把水泼在沙土堆筑的营垒上,一夜之间筑了几座冰城,曹军终于站稳脚跟,*终击败马超。史称“泼水筑冰城”之计。 杨延昭把历史重新演绎了一遍。趁辽军夜间停止攻势,他发动全城军民去挑水上城,使劲往城墙上泼水。待到第二天辽军再度前来攻城之时,赫然发现眼前伫立了一座冰城。如此一来,辽军别说攻城了,就是放手让你爬也未必爬得上去。再看城头上的杨延昭,他已经把全城能动员的人都组织了起来,全民皆兵,众志成城,还摆出了一副“有种你就爬上来”的表情。辽军见此情景,只能咬牙切齿地撤退。 辽军从遂城撤围后,并没有立刻返回,而是继续绕道向宋朝腹地深入,在祁州、赵州、邢州、洺州等地四处劫掠。 边境烽火连天,开封城里的赵恒和大臣焦急万分,他们必须马上应对。 了解点儿宋史的人都对赵恒有一个印象——胆小。这个印象并没错,但我要告诉大家,赵恒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胆小的。如果我让大家猜一下,赵恒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猜错。 事实上,赵恒小时候*爱玩的游戏就是行军打仗。 据说,赵恒总喜欢命令宫里的人扮成士兵,由自己来当统帅,在房间里扯着嗓子喊打喊杀,这一点跟很多男孩子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你想当统帅是要通过石头剪刀布赢来的,而赵恒不用,因为人家是皇子嘛。 所以,收到边关急报后,赵恒虽然感到焦虑,内心却有一丝激动。指挥千军万马冲锋杀敌,不正是儿时的梦想吗? 这时,就有一批人站出来投其所好,劝他借机亲征,一来御敌,二来树立威信。 赵恒欣然同意。 十二月,赵恒命宰相李沆留守东京,自己亲率大军北上,直指边境重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在新鲜感的支配下,赵恒对这次亲征投入了极高热情,他穿起了厚重的盔甲,主持了庄严的军礼,看着遮天蔽日的旌旗和浩浩荡荡的军队,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他似乎感到祖上骁勇善战的血性已在自己体内复苏,自己血管里正奔腾着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胆略。 冬日融融,大地苍茫,绵长的军队行进在路上,军士踩在雪上发出厚重的咯吱咯吱声。越接近边境,赵恒的心情越亢奋。他渴望早日抵达战场,指挥将士杀敌御寇。 然而,赵恒的豪迈并没能持续太久。一路走过,他真正领略到了战争的残酷:因伤病折磨而哀嚎的士兵,顶风冒雪运送军粮的民夫,为逃避辽军劫掠而奔逃的难民。 这些都是打仗游戏中无法见到的场景。边境地区粗鄙的生活条件更无法和繁华的京城相比,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花团锦簇的宫苑,也没有各色山珍海味。这里有的只是呼啸的寒风和急促的马蹄声。 一切都在告诉你,这是战场! 其实,这些还不是*重要的。赵恒每天都在面对一封封告急文书,皇帝既然御驾亲征,那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高决策者,许多事情都要等着他来做出指示。而赵恒偏偏*讨厌决策判断,他天性优柔寡断,害怕承担责任。面对复杂的形势,让他迅速做出决断,确实不是他所擅长的。 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皇帝身边不是有大批谋臣将领吗?没错,参考意见是有的,但人多嘴杂,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提出来的意见也各式各样,说到底,*后拍板的人还是你。谁让你是皇帝,还不甘寂寞地跑到前线来“现场办公”,你不背锅谁背锅? 当时,辽军分成几股四处乱窜,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该如何应对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将领主张坚守城池,不轻易出击,等辽军疲惫了再寻找战机;有的将领觉得在宋朝的土地上不能任由辽军撒野,应该出城迎敌。 赵恒觉得每种意见的理由都很充分,听完这个点点头,听完那个依然点点头,头点完后,依然没个主意。 真正的战争和打仗游戏真的不一样,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敌情、将领、士气、地形、军粮、天气、装备,等等,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这些专业的知识一放到赵恒的面前,他瞬间就头大了。他终于感受到打仗并不是宫廷里的游戏,这个亲征的决定实在是个天大的错误。 我不想待在这儿了,我要赶快回去。 统帅一心想着回家,仗就没法打了。不久,宋军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吃了一场大败仗,损失惨重。 消息传来,赵恒又羞又怕,只好下令把负责前方指挥的几员高级将领免官流放,以平息众怒。 赵恒在大名府里度日如年,但他又不能主动提出回去,毕竟是自己主动要来的,转眼又溜回去,太没面子。 千幸万幸,辽军似乎很懂赵恒的心思。 他们居然主动撤军了! 听说这批不速之客主动走了,赵恒高兴得差点儿蹦了起来。赶紧,麻利点儿,打道回府! 趁着辽军撤退的时机,宋军抓住机会追上去揍了几个落单的小辽兵。 敌人走了,面子也找回了一点儿,赵恒和大臣们额手称庆,仿佛挨揍的不是自己,而是辽军。 也有些细心的将领指出,辽军这次行动来得突然,走得突然。说是大规模入侵吧,遇到坚城绕着走,似乎也不恋战;说是来抢掠东西吧,还是和宋军干了几个硬仗。 他们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会不会留有什么后招呢? 不管谜底是什么,先回家再说吧。归家心切的赵恒才没心思思考这些。 咸平三年(1000)正月,赵恒宣布“获胜”还朝,车驾从大名府出发回京。回到京城,我要好好休息两天。 别急,就在回来的路上,一封急奏来了——四川兵变!

宋朝进行时:开创盛世卷 作者简介

野狐狸,本名周吉,1980年生,浙江慈溪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现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笔名为野狐狸,其实一点也不狡猾,只是一个以读书、码字为乐的人,一个喜欢钻在故纸堆里扒历史的人。希望能写出好看的作品,还原精彩的历史,同时讲述自己的人生态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