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3.1(5.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236699
  • 条形码:9787514236699 ; 978-7-5142-366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本书特色

☆ 一部关于改变我们生活之物的可靠历史 ☆ 轻松的故事,令人兴奋的细节,共同塑造了自行车的历史 ☆ 珍贵图片回顾自行车的时空之旅 很少有一样人类使用过的器物曾像自行车一样在社会范围内引发如此革命性的变化。 ——《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报告》 火山爆发的“无夏之年”催生的马匹替代品,如何不断演化前进,推动军事、宗教、女性解放和健康方面的变革,引起民族主义和商业上的竞争?历史上**次,人类可以单独推动自己,获得个人的“两个轮子的幸福”。200年来,自行车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它是一些人必不可少的谋生工具,也是另外一些人反抗主流社会的武器,从手工业匠人的产物到国家技术竞争的“高科技商品”,自行车从来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内容简介

两个轮子上承载的幸福和一项巧妙技术的文化史。 作者讲述了自行车发明伊始人们带来的解放之喜。人类**次可以摆脱畜力的束缚,以并不高昂的代价单独行。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从一座火山的喷发开始,一直讲述到20世纪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之一。 作为全世界应用*广泛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自行车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在战胜其他竞争者的过程中,它的形态和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自被发明以来,约有120—140亿辆自行车被制造出来,仅在德国就有7200万辆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无论是19世纪的欧洲和北美,还是今天的中国或者印度,自行车都是一种廉价但方便的交通工具,它所带来的社会甚至文化变迁也令人印象深刻。即将到来的电动自行车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的个人交通。200多岁的自行车依然年轻。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目录

前言

从溜冰到骑德莱斯车

从轮滑到新的热潮

重塑自行车

从高轮车到低轮车

经济方面的影响

新女性、宗教、健康

20世纪

历史上著名的发明权造假


展开全部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节选

德语世界对于步动车的记载并不多,但在1816至1817年这段*艰难的时期过去之后,出现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报纸文章。在柏林和维也纳的舞台剧中,步动车如今替代了上文曾提及的轮滑鞋,成为舞台上新的溜冰鞋模拟工具。 这并非因为步动车比轮滑鞋在模仿上更加惟妙惟肖,而是完全由于它能凭新鲜感博取观众的眼球。德累斯顿当地的媒体报道称,机械师贝托尔迪(Bertholdi) 骑着德莱斯车进行了长途旅行,只用7个小时就走完了从德累斯顿到莱比锡之间88公里的路程。《德累斯顿新闻报》(Dresdener Anzeiger)欣喜地写道: “马匹的购置和维护费用极其昂贵,而现在德莱斯车可以使人摆脱对骑马的依赖,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指望燕麦的价格在未来会有所下降…… 希望妇女在未来也能用上这一迅捷的交通工具,从而远离骑马易于造成的各种危险和事故。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女性骑上这种车,就必然要照着亚马逊人的样子把自己打扮得利索些——这种着装调整对于聪明能干的妇女们来说并非难事。” 此处已经预示着妇女解放运动和时尚潮流的变迁即将开始。我们很难想象,尽管女士们那时已经被允许跨坐在步动车上,在骑马时却只有将双腿放在同一侧才算得体。而在妇女甚至不被允许溜冰的地方,能坐上马背或跨上步动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作家卡尔·奥古斯特·恩格尔哈特(Karl August Engelhardt)很可能持有类似的观点。 在《德累斯顿新闻报》的竞争对手《德累斯顿晚报》上,他以里夏德·罗斯(Richard Roos)的笔名撰写了连载好几期的《小城书记信笺》(Epistel des Stadtschreibers zu Krähwinkel),尽管当时受到了各种嘲讽,但对德莱斯车这么一件新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了颇具洞见的预测,令人惊叹。不过他当时主要担心的是,将来客人们可能会不请自来, 将厨房和酒窖洗劫一空——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多虑了: “城镇中古老庄严、造价低廉的石板路很快将被新式的、造价高昂的公路取代。在适合步动车行驶的道路建成之前,骑手们与众多的行人以及马车无疑将继续在石板路上共存。然而一旦新式公路铺就,那么所有公务员在通勤和出差时肯定都会选择骑步动车。就像不久前必须在办公楼里购置昂贵的燃煤设备一样,届时也不得不在大院里为官员们的步动车建造巨大的车棚,甚至还可能在车库前面安排警卫——因为总有人看着这些车会眼红心痒。” 偷走一辆步动车然后逃之夭夭,这恐怕是当时不少破产者和债务人理想中的躲债计划。 “步动车普及开来,马匹养殖业就会衰落,原本的一整套从业者,包括旅店老板、出租马车夫、驿使和家中饲马的佣人就会失去生计,从而沦为国家的负担。” *后, 恩格尔哈特抒发了男性心底里与生俱来恐惧——他亲爱的妻子可能会自己出去进行无节制地购物,当然情况还有可能更糟: “比如说,上天赐给某人一位崇尚潮流的妻子——贱内也正是这种类型——那该死的步动车为她提供机会,逃离家庭,逃避责任和义务。现在这成了现实!今后,当一个终日沉浸在工作中的人给家里打电话时,就会得到如下回复:她几个小时前出门去了莱比锡。而在这几个小时里会发生什么呢?她可能干出伤风败俗的勾当,也可能把家财挥霍一空。此外,接电话的家仆又是否可能为女主人遮掩回旋呢?如此深挖下去,简直不堪设想。” 这位“小城书记”笔锋一转,安慰自己道,德莱斯车应该只是对男性有利的: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女性永远不会满足于现在的状况。如果一部分人可以外出游走,而另一部分人则只能呆在原地;如果男人在他心爱的手推车上可以像鳗鱼一般轻松逃避他亲爱的配偶的监管,而后者不得不像牡蛎一样永远粘在操持家庭这块岩石上,那这又怎么称得上家庭平等呢? 现在许多穿着亚马逊人服饰的女性跨上了德莱斯车,但我愿意相信,庄重的妇人和贞洁的少女肯定不会这么做。” 不过令这位小城书记大感宽慰的是,德莱斯车“永远不可能普及”,因为人们必须首先学会在其上保持平衡。他所想的确不虚,因为“人—车—路”系统中*欠缺的部分——人,花了足足50年的时间才学会在不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稳稳地骑在两轮车上。现如今,我们在孩提时代就完成了这个平衡习得的过程,但对当时的成年人来说是一个十足的挑战。德莱斯后来曾写道: “几乎所有人都把我这项发明的成功归结于我本人的骑行技巧,而非发明本身。步动车的操作实际上远比人们仅凭想象所认为的要简单,他们常跟我说:‘不错,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灵巧,那么这辆车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然而他们不敢坐上车,尽管我只用了4节课的时间就把好几个人都教会了。”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作者简介

汉斯??埃哈德·莱辛,1938年生于德国施瓦本格明德,物理学家兼技术史学家,也是世界上有名的自行车专家之一。他是第一个注意到自行车的发明与1816—1817年气候灾难之间的相关性的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