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520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412276
  • 条形码:9787515412276 ; 978-7-5154-122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内容简介

“网络社会”是我们感知与描述现代社会的重要语汇。当前,私人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与设备已经遍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分离的部分。信息网络技术以梦幻的方式不断融入、改变和定义着我们所处的时代,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高度融合,“双层社会”悄然来临。 然而,信息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亦为犯罪行为提供了新的土壤,犯罪的行为方式及危害结果皆产生了“异化”,这无疑为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具有突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职是之故,本书以网络犯罪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犯罪所涉及刑法规范的理解与适用为研究内容,以理论及实践中关涉网络犯罪所出现的难点、疑点、重点为研究重点,以宏观分析(总论)——中观分析(分论)——微观分析(罪名)为逻辑框架,试图对网络犯罪展开全面且细致的认识与研究。?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目录


**章 网络犯罪与网络刑法1

 **节 网络犯罪的语境分析2

  一、网络犯罪的社会背景2

  二、网络犯罪的语义演变6

  三、网络犯罪的类型划分10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治理:网络刑法13

  一、网络刑法的必要性13

  二、网络刑法的规范体系18


第二章 网络犯罪的实行行为与停止形态25

 **节 网络犯罪的实行行为25

  一、网络犯罪实行行为的特征25

  二、网络犯罪实行行为的焦点:网络帮助行为26

  三、网络犯罪实行行为的认定28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停止形态32

  一、网络犯罪的既遂32

  二、网络犯罪的未遂34


第三章 网络犯罪的罪数形态38

 **节 罪数理论的问题点与争鸣38

  一、竞合论与罪数论的关系问题38

  二、犯罪个数的区分标准问题42

  三、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别标准问题44

  四、牵连犯的认定与处断问题47

  五、连续犯的行为概念50

 第二节 信息网络犯罪现象对罪数理论的冲击53

  一、从犯罪构成说到规范违反说:犯罪个数理论的流变53

  二、从综合说到规范违反说:想象竞合限缩适用的探讨63

  三、从折中说到规范违反说:牵连犯的认定与处断问题反思65

  四、连续犯适用限制论的主张:基于现象的连续犯68

 第三节 信息网络视域中罪数理论的司法适用71

  一、犯罪个数问题的司法路径71

  二、信息网络犯罪视域下想象竞合犯、牵连犯与连续犯的

司法适用76


第四章 网络犯罪的共同犯罪81

 **节 我国共同犯罪的立法模式81

 第二节 单一正犯视角下的网络共同犯罪问题83

  一、可罚的参与行为的识别83

  二、淡化正犯和共犯的区分85

  三、摒弃共犯对正犯的从属88

  四、承认秘密参加网络犯罪90

  五、破解对向参与犯罪问题93

  六、探究不作为的参加行为98


第五章 危害国家法益的网络犯罪103

 **节 煽动型危害国家法益网络犯罪104

  一、网络型煽动分裂国家罪104

  二、网络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107

 第二节 间谍型危害国家法益网络犯罪分述109

  一、网络型间谍犯罪概要109

  二、网络型间谍类犯罪的实务分析110


第六章 危害公共安全的网络犯罪115

 **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概述116

  一、我国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历程116

  二、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特征117

 第二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司法适用120

  一、网络恐怖袭击120

  二、利用互联网传播恐怖活动相关信息124

  三、利用互联网联络恐怖活动犯罪131

  四、利用互联网收集恐怖活动情报信息和技术133

  五、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交叉136


第七章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网络犯罪139

 **节 互联网经济发展与网络犯罪风险139

  一、互联网平台经济和评价体系变革:跨界经营风险和虚假

评价风险140

  二、互联网和经济的深度融合:危害后果弥散化和犯罪手段

新颖化141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矫正与补正——以P2P网贷

案件为切入的分析143

  一、P2P网贷平台的功能定位与异化144

  二、网络时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既有讨论的回顾与反思145

  三、网络时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价值与边界151

 第三节 侵犯著作权罪的挑战与回应——以网络著作侵权

为例的分析155

  一、网络时代侵犯著作权罪面临的挑战156

  二、网络时代侵犯著作权罪回应的路径159

 第四节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与限缩——以网络刷单

为视角的分析165

  一、网络经济的新秩序与非法经营罪的扩张适用165

  二、非法经营罪扩张适用的逻辑反思167

  三、非法经营罪限缩适用的解释归正169


第八章 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网络犯罪173

 **节 网络型诽谤罪174

  一、网络诽谤实行行为的理解174

  二、网络诽谤对象的区别对待183

  三、网络诽谤点击量型“情节严重”的理解189

 第二节 网络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192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194

  二、网络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202

  三、“情节严重”的类型及理解206


第九章 侵害财产的网络犯罪211

 **节 虚拟财产的本体考察及其定性困境212

  一、虚拟财产的本体考察212

  二、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困境215

  三、直接与间接保护路径分歧的原因分析219

  四、小结220

 第二节 虚拟财产间接保护路径之否定221

  一、分立说同社会发展不符221

  二、间接保护路径对《刑法》第285条理解存在谬误223

  三、法律解释并非单纯的涵摄过程225

 第三节 虚拟财产直接保护路径之肯定227

  一、相对同一说符合哲学本体论的*新发展227

  二、“财产”作为制度事实的证成230

  三、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证伪232

  四、虚拟财产作为不记名债权凭证的证成234

  五、虚拟财产的“占有”及其判断规则240

 第四节 结论245


第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网络犯罪247

 **节 纯正型网络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47

  一、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248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257

 第二节 非纯正型网络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63

  一、网络型寻衅滋事罪263

  二、网络型赌博犯罪271

  三、网络型淫秽物品犯罪274


参考文献278


展开全部

网络犯罪及其刑事追诉研究 作者简介

叶强,1970年8月生,江苏省沛县人。现为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四级高级检察官,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校外导师。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数项,在国内期刊、报纸公开发表法学论文若干篇。 李雪健,1995年8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刑法与刑事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作为主要责任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市级项目数项,在《刑法论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等CSSCI(含扩展版)期刊、集刊发表论文数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