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作者:张分田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577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71.2(8.0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59745
  • 条形码:9787101159745 ; 978-7-101-1597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第四辑》由32篇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构成,都是在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的运用上具有示范作用的论文,其中31篇是2004年以来撰写并发表的。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论文的方法论意义,每一篇论文之前都有简要的说明,涉及写作背景、方法选择、实际成效、运用心得等。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第四辑》全书内容涉及我经常运用且取得实效的研究中国政治思想的学术方法,特别是若干获得好评的代表作的学术方法,故命名为《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目录

前言

**章 政治思想研究必须将本质判断置于首位
“专制”问题论纲
中国学术界一个集体性的重大历史事实误判
《中国帝王观念》一书的修订原则
科学认识儒学正确判断本质

第二章 政治思想研究必须保持学科的开放性
伟大的历史进程呼唤伟大的中国历史理论
政治思想现象的弥散性与政治思想载体的多样性
大力弘扬思想史研究所固有的开放性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

第三章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必须注重完善事实陈述
“历史”的四种形态与“史学”的学术伦理
求实精神是“国学”研究之魂
“国学”不宜用于命名一级学科
*高统治者的提倡与“民贵君轻”观念的普及
秦汉之际法、道、儒三种“无为”的互动与共性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亟待一个“系统重返文献”的过程
完善事实陈述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政治思想研究必须注重思想体系分析
思想体系分析法的构成要件及具体运用
阴阳哲理与儒家政治思想的命题组合结构
从命题组合看《孟子》民本思想的本质属性
略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之争

第五章 中国政治范畴研究的若干思路
一切命题和概念都属于历史范畴
政治文化符号视角的“民”字核心词义解读
政治文化符号视角的“君”字核心词义解读

第六章 文明创新必须慎重选择传统文化资源
“天行健”及“地势坤”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创新必须慎重选择传统文化资源
“返本开新”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七章 统治思想研究的若干方法
深化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儒家的经典思想与帝制的根本法则
开展统治思想与民间政治观念互动研究

第八章 若干重要政治思想现象研究的方法示范
论中国古代的亦主亦奴社会人格
帝王观念的“尊君-罪君”政治文化范式
关于深化民本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
统治思想视野的中国传统理想政治模式理论

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节选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二 创造新型中国历史理论的必然性及其主要特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历史进程催生伟大的思想及伟大的学术,而与伟大历史进程相契合的新型思想及新型学术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新型历史观及历史理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颠覆旧文明、创建新文明的伟大历史进程孕育着新型历史观,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及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学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创造新型中国历史理论提供了*佳的研究对象及重要的学术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所取得的新进展也表明,一种新型中国历史理论正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历史法则及学术规律注定了新型中国历史理论必将在中国大地产生。  理论创新的一般法则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新型中国历史理论必须也必然具备的某些特征,主要关键词是中国的、世界的、超越的和开放的。  中国的,即中国学者原创的、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契合中国特点的历史理论。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祖国。就像许多核心技术无法靠引进来解决一样,新型中国历史理论的某些核心要素*有可能出自中国学者的手笔。中国学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义不容辞的重大学术责任。  世界的,包括学术视野的世界性、理论资源的世界性、理论适用的世界性和话语体系的世界性等等。  新型中国历史理论必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具有“集古今中外之智”的特征。近年来,一些“弘扬国学”的人主张用“中国固有方法”研究中国学问。“中国方法”是一个伪命题,其主要论据经不起推敲。无论一种方法的*初发明者是哪个国家的,只要被中国人采纳了,这种方法就是中国的。在学术思想不断开放、方法论资源极其宏富的当代世界学术界,盲目夸饰“中国方法”的做法只能用“狭隘”、“愚昧”等词汇来评判。  新型中国历史理论必须揭示普遍性的历史法则,具有理论适用的世界性。新型中国历史理论重点关注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但是,研究特殊性的根本目的是抽绎普遍性。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研究世界问题,必须研究中国问题;研究中国问题,必须研究世界问题;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之间并无樊篱。因此,中国历史的研究者必须“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揭示普遍法则和一般规律。没有全球性的学术视野,没有对世界历史的通盘了解和正确解读,没有对普遍性历史法则的深刻体察和准确揭示,不可能形成对中国历史的科学认识。就实质而言,新型中国历史理论是新型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表达方式。  新型中国历史理论的话语体系必须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话语可通约性,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广泛的话语认同。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拒绝“西方中心论”亦即“西方特殊论”这一点上,思考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主旨是摒弃各种不适用的理论体系及其表述体系,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及其表述体系,提升中国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及可信度,增强中国学术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取得成功,感召力强,乃是话语权之本;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乃是话语权之基;打动人心,获得认同,乃是话语权之翼。话语权的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学术的综合实力。因此,“自己讲”不能自说自话;“讲自己”不能自以为是。如果用“中国特殊论”对抗“西方特殊论”,很容易导致公说公话,婆说婆话,甚至将中国问题研究引向歧途。  超越的,即堪称名副其实的理论创新。创建新型中国历史理论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重起炉灶。人类的传统认识、学界的长期探索可以为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我们必须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各种历史理论的科学成分,许多思路、方法、视角可以借鉴,一些要素、内容、观点甚至可以径直拿来。但是,惟有某些特有属性、核心要素及重要内容是前所未有的,方堪称超越性创新。超越性创新并非一般性的改进和完善,而是一种质变,其实质是颠覆传统认识。因此,新型中国历史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用“前无古人”来描述。  ……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法 (精装) 作者简介

张分田,1948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03)、《亦主亦奴:中国古代官僚的社会人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