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作者:柯丽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B5 页数: 18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75.5(7.7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3996
  • 条形码:9787030703996 ; 978-7-03-07039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大章节,通过重点阐述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两种理论,在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主要概念重新界定和相关领域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选取东北典型海岛经济区--长山群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影寻踪法和可变模糊集的分析法对研究区综合承载力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与分析,所得结果可信度较高。其次,本书选取同处辽宁省的长兴岛开发模式和同样属于全国百强县的上海崇明岛开发为案例,对其开发模式做出比较,以期对长山群岛开发提供参考。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基于长山群岛的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分析,得出研究区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牧业和生态工业的四种发展模式。*后,应用集对分析评价长山群岛的产业结构优化,为其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i
前言 v
**章 绪论 1
**节 研究背景 2
第二节 海洋生态经济相关文献分析 3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14
第二章 海洋-海岸带生态-经济机理分析 19
**节 海洋-海岸带生态经济特征 20
第二节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 2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36
第三章 经典海洋生态经济理论与模型 37
**节 经典海洋生态经济理论 38
第二节 经典海洋生态经济模型 4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4
第四章 典型海岸带区域开发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 55
**节 引言 56
第二节 围填海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57
第三节 典型海岸带开发区围填海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实证研究 6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0
第五章 围填海开发控制预警研究 73
**节 围填海开发环境压力评价模型 74
第二节 基于生态位适宜性的围填海控制模型 7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92
第六章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海域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95
**节 引言 96
第二节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海域集约利用分析框架 97
第三节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海域集约利用评价及协调度指数模型 99
第四节 典型海岸带研究区海域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104
第五节 基于ArcEngine的海域集约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19
第七章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三生空间”识别及时空变化 121
**节 海岸带“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研究 124
第二节 海岸带“三生空间”识别方法 127
第三节 海岸带“三生空间”识别实证研究—以大连市海岸带为例 141
第四节 海岸带“三生空间”动态演化特征及机制研究 15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3
参考文献 165
展开全部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节选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海岸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人类开发活动强度*大的区域,但海岸带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区(骆永明,2016)。在海洋为人类提供海洋资源及休闲娱乐功能、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的同时,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却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加速恶化,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近海海域污染、生境破坏愈加严重,海洋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 海岸带空间开发失衡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及“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各沿海地区纷纷加大海域利用强度,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然而,大多数海洋资源开发还缺乏全局的统筹协调及宏观调控。例如,大规模围填海和盐田虾池兴建等,导致海湾面积萎缩、自然岸线长度缩短;局部海域的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导致海域开发总体利用率较低,且与局部开发过度现象并存;部分区域的海域资源开发利用形式粗放,用于工业和城镇建设的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导致投资不合理及严重的海域资源浪费;部分海岸带的开发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   2. 海岸带地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约束   目前,我国海岸带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大量消耗海岸带自然资源,还缺乏对海岸带资源的科学评估与规划利用,部分海岸带地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约束,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海岸带地区海陆作用剧烈,生态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部分区域海洋生境面临环境损失、渔业资源退化、水质恶化、食用鱼贝类污染物含量超标、航道淤积、生物资源的生产力下降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朱高儒和许学工,2012;柯丽娜等,2017),这些成为制约海岸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双台子河口地区海水富营养化问题显著;锦州湾地区海岸带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莱州湾沿岸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导致海水入侵,已成为制约当地海岸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人类活动影响外,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也使海岸带生态风险逐步增大(陈晔倩等,2018)。因此,海岸带地区不能简单地依靠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而应正确地认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海岸带环境变化的社会 生态影响,明确海岸带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从而提出问题导向的响应机制与解决方案,支持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   3. 国家高度重视海岸带地区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21 世纪以来,国家给予沿海地区大量的政策支持,先后通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多个国家*发展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海岸带地区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区域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逐步得到重视。2010 年,国家海洋局印发《2010 年海域管理工作要点》,指出要制定《围填海计划管理办法》,建立中央和地方围填海年度计划台账管理,明确围填海计划编制和管理的程序与要求,加强对各省围填海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2018 年 1 月,国家海洋局宣布,“渤海海域的围填海,一律禁止”。2018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指出要取消围填海地方年度计划指标,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2018 年 12 月,《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妥善处理已取得海域使用权但未利用的围填海项目,依法处置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围填海项目,进一步规范了处理围填海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海洋生态经济相关文献分析   生态经济学源自古典经济学。*早提出“生态经济协调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他发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文,将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Boulding,1970)。随着海洋战略性地位的不断提升,人类对海洋的利用逐步增多,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却每况愈下。国内外对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不断增多。20 世纪 90 年代,Arrow 等(1995)、Rothman 和 Bruyn(1998)等认为,经济产出与环境污染度之间存在着倒 U 形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21 世纪初,van den Bergh(2001)从综合的角度观察了生态经济的整合过程,试图从动态模型的观点阐述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阐述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及其作用机制。Kraev(2002)在英格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生产资本的不同存在形式所引起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轨迹的不同。   国内关于海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现有海洋经济效益和生态问题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涉及内容较多、层面较广,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具体包括海洋生态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杨金森,1999;楼东等,2005)、研究尺度(Day et al.,2008;吝涛等,2009)、研究方法(薛雄志等,2004;陈晔倩等,2018)等。本书结合中国知网(CNKI)文献资料,采用 CiteSpace 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海洋生态经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分析,梳理目前国内关于海洋生态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海洋生态经济视角下海岸带空间格局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一、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发展阶段分析   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以“生态经济”为全文,以“海洋经济”为主题进行精确匹配检索,检索时间为 2022 年 9 月 30 日,选择时间段为1980~2021 年,时间分区设置为 1 年,选取各时间分区中出现频率*高的前 30 个样本数据,分别基于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s)及期刊(journals)依次进行分析,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整理,删除无效条目,*终生成相关知识图谱。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年度发文数量情况如图 1.1 所示。   图 1.1 1980~2021 年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发文数量   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国内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发文数量不断上升。根据发文数量可以看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1980~1996 年)、波动上升(1997~2009 年)、快速发展(2010~2021 年)3 个阶段。   (1)1980~1996 年,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处于缓慢起步阶段。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1982 年),海洋经济及海洋生态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该阶段,程福祜和何宏权(1982)在《发展海洋经济要注意综合平衡》中提出,发展海洋经济要综合考虑海岸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杨克平(1984)、顾世显(1985)也对海洋经济开发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但在该阶段我国还处于海洋经济学科和海洋生态学科建立的初期,海洋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理论发展仍需完善,海洋生态经济研究相对比较沉寂。   (2)1997~2009 年,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处于波动上升阶段。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完善,但此阶段海洋生态的相关研究仍集中在海洋生态环境评价(徐丛春和韩增林,2003)等方面,仅有较少的学者开始对海洋资源价值、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汤天滋和王文瀚,2001;曹瑞芬等,2013)进行研究。   (3)2010~2021 年,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海洋开发战略,2003 年国务院颁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众多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海洋生态经济研究的发展。因为政策的滞后效应,在 2010 年后,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此时期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狄乾斌、韩增林等对海域承载力的研究(狄乾斌等,2013;狄乾斌和韩增林,2009);陈东景等关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陈东景,2015;陈东景等,2020);高强、高乐华等关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界定、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研究(高乐华和高强,2012;高强等,2019);李加林关于海洋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属性及学科构架的研究(李加林等,2017);孙才志等关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的研究(伏捷等,2017;王嵩等,2018)。   二、海洋生态经济研究机构及作者分析   基于 CiteSpace 软件中“institution”分析功能,对“海洋生态经济”相关研究的发文机构整合到二级机构后,得到主要发文机构排名(表 1.1)。根据发文数量可以看出,国内目前的海洋生态经济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研究院所,其中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发文数量位居前五。发文数量在 20 篇及以上的机构,其发文数量占发文总数的 47.9%,而位居发文数量前五的机构,其发文数量占发文总数的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