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9(3.8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3107375
  • 条形码:9787213107375 ; 978-7-213-1073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本书特色

回归父亲的身份,育儿经验备受关注。 周国平除了作家、哲学家的身份,还是一对儿女的父亲,他的育儿经验和教育理念深受外界关注,写给女儿和儿子的亲子教育向散文《妞妞》《宝贝宝贝》《叩叩》,真诚分享自己对子女的爱智教育,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无数家长的育儿参考。 关心教育领域,多有发声。 周国平一直以来深入关注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有深入思考和见解,颇多新创之见。多次受邀进入中小学或高校开展有关教育的讲座,产生重要的影响。周国平也是家长、教师、学生*喜爱的作家之一。 哲学指导思考,又与教育相通。 周国平的重要身份是哲学家,哲学与教育是相通的,做人的道理有教人的道理是一致的。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教育问题,会比单纯地研究教育,更加全面、立体和深刻。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周国平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语,是他近年来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探寻的文字。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目录

**辑 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七条箴言
守护人性
传承高贵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曹保印《聆听教育的真声音》序
教育和培训的不同
——在《新京报》“教之道”年度论坛上的演讲(提纲)
我的教育梦很古老
——答《上海教育》杂志
第二辑 向教育争自由
向教育争自由
剩下的才是教育
尼采反对扩招
教育不是热闹的事
——为颜凤岭校长的书作序
在人与永恒之间,教育何为?
——李政涛《教育与永恒》序
功利化教育与其中的学生
——北师大《京师学人》杂志的采访
教育片言
第三辑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坚持教育即生长的理念
创新与智力教育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
教育新生态中的变和不变
——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上的演讲
为生长创造友好的环境
——在搜狐教育9020年度盛典上的演讲
德国的经验:教育兴国和文化崛起
——简评《德国天才》
第四辑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向年轻的生命注入贵族气质
——邰亚臣《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序
沙漠上的一块小小的绿洲
——在北京第十五中学初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诗性的教育感悟
——林茶居《我的教育乡愁》序
应试体制下好教师的责任
——答《教师博览》
理想照耀下的务实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印象
中学老师是*难当的
——《教师行走丛书》序
从观念到细节
——朱永通《教育的细节》序
第五辑 教育哲学三书导读
培养健全的心智
——洛克《教育片论》导读
教育就是生长
——卢梭《爱弥儿》导读
教育何为?
——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导读
第六辑 阅读与成长
青春期的阅读
让百科全书走近我们的孩子
孩子和大师之间的桥梁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丛书中文版序
阅读经典与素质教育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
——推荐《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
让穷孩子们仰望星空
第七辑 论语文教学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咬文嚼字》2012年合订本序
对标准答案说不
——《试卷中的周国平》序
语文教学的功能
——答《北京晚报》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真文学是非职业的
——在2010年文学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写作上的从小见大
怎样通过叙事来说理
第八辑 向教育提问
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
——评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
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
快乐工作的能力
导师岂能成“老板”
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不正常
叩问高校经费实情
第九辑 讲演辑录
人文精神与教育
教育的目的
基础教育和语文教学
漫谈教育
展开全部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节选

教育的七条箴言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的*中肯、*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我把我*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基本的道理。**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做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盲人的眼睛里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们即使似乎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广阔的而非狭隘的——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吗?而从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直接、*有害的结果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确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她的儿童教育理论。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孑L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P2-4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周国平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