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作者:韩春山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4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2.7(4.9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848943
  • 条形码:9787548848943 ; 978-7-5488-489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全景描写陵城抗战的史诗性文学作品,集史料价值、阅读价值、文学价值于一体,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震撼心灵。作者通过深入走访,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全景式展现了抗战时期以陵县为中心的鲁西北三县(陵县、德县、德平)军民对日寇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书中好多史料都是**次展现给世人。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厚实的具有史志意义的红色纪实文学,翔实、生动地再现了1920年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历史,为读者献上了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气节,折射出了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史。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目录

溯源
**章 萌动
乱世年代
十八联庄会
山雨欲来
日本人来了
第二章 枭雄春秋
“于团”的壮大
校长变司令
俘获日本兵
寻找党组织
与李会亭交恶
日本兵逃跑
陵县来了八路军
沈鸿烈送来委任状
第三章 风起云涌
打磨的石匠
行军遇阻
退回委任状
敲山震虎
寡妇村
第四章 重生与泯灭
与日军的*后一战
暗中投敌
制造矛盾
偏离轨道
疯狂报复
走向覆灭
各奔东西
重生
第五章 血祭
休整
拂晓沥血
击毙安田
回马驰援
巧脱险境
沙滩危机
第六章 春暖
星火燎原
陶家伏击战
重任在肩
侯文成的村民联防队
德县第二游击大队
《烽火报》
宋达民的阴谋
第七章 较量
谈判桌上
雕虫小技
将计就计
流动学校
第八章 乘风破浪
热闹的正月
德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
白李张突围
粮食合理负担
王兆曾的枪
生命的第二十二个春秋
“王大胆”
“忠”与“孝”
徽王庄之战
冀鲁边来了巡视团
突围四王寨
龙书金与三洄河
打狗运动
第九章 艰难中绽放
硝烟下的爱情
何郝炬来到二地委
黑田的“挽歌”
德县危机
绥靖策略
汉奸李玉祥
第十章 二地委
杨忠牺牲
人事考察
初识吴匡五
碰头会
进驻陵县
“二侯子”侯文成
重返德县
路有水来了
第十一章 润物细无声
初见成效
喋血苏家庙
谷家会议
改造“道会门”
组建军分区
第二县大队
第十二章 怒放的生命
两面人物
戴豪廷脱险
土桥锄奸
陵县的“第比利斯”
过春节
红豆黑豆
联四庄地道
边区党委的通报
第十三章 山雨欲来
区长叛逃
回到三洄河
张龙遇险
游走的工委书记
风声鹤唳
神秘小分队
三封电报
烈士魏玉珩
第十四章 山重水复
一元化领导
秋天的故事
“游击会议”
雪夜返陵
失利之后的日子
即将远行
史存善服软
王兆曾就义
向海上进发
第十五章 风景这边独好
借粮斗争
重拾信心
新的起点
成立临北办事处
被否定的地委决议
何郝炬来到德县五区
尘埃并未落定
不知是计
与高长江的较量
第十六章 灾荒年景
麦收时节
南许村脱险
邱岩桂被捕
一夜铲除两据点
还是粮食问题
诡异的电报
党委会上的纷争
刘贤权走访二地委
第十七章 黎明之前
正月会议
末日里的伪军们
陵县县委再次调整
引蛇出洞
并不浪漫的故事
突然响起的铃铛声
智取西堂据点
攻占德平县城
恒泉剧团
邹玉峰结婚
第十八章 归宿
《黎明报》
查减反霸
张硕牺牲
戴豪廷牺牲
就地正法
1945年的春夏之交
敌人被吓跑了
尾声
蓝天下的罪恶
军调小组来德县
从这里走向全国
告别
红色的力量(后记)
展开全部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节选

溯源 ——从一个村子的诞生说起 汉成帝时期,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泛滥。因汉成帝刘骜派往治理河道的官员多为庸碌贪婪之辈,非但没能解民倒悬,还让百姓如牛负重、生活难以为继。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各郡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处境十分凄惨。 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十七年),“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余所。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行视,图方略”。 许商带领随从日夜兼程地赶到了鲁西北境内。他不顾旅途劳累,到地方后立即开始进行实地考察。当时正值晚秋,秋天本应是金黄色的收获的季节,但许商目之所及皆是哀鸿遍野、颓垣败井。许商决心效仿大禹治水,疏通河道、为民造福。他和他的随从四处奔波,看河道、查流向、测水深、画图纸,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他们留下的足迹。许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征服洪水不辞辛苦,当地百姓看到后都十分感动,纷纷表示支持许商的工作,就连那些外出流浪避险的百姓听到消息后也都陆续回来与许商一起重建家园。因生活环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慢慢地部分随从流露出了抱怨的情绪。许商安抚他们说:“食国家俸禄,理当为民造福。我们现在吃苦,是为了从根本上解除百姓的疾苦,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于这件事,我们绝不能有二心,不管如何,我是横了一条心,不征服洪水誓不罢休!”经过考察,许商决定修建一条新河,用以疏导洪水。他带领随从和百姓挖河道、筑堤坝,常年奔波在治水工地上。许商身先士卒、不畏艰苦疏通河道的奋斗故事流传至今,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扬…… 许商新修的河道起始于黄河下游的漯川和笃马河之间,从安德县城南斜插东北,进入乐陵地界后人渤海。从此,河水沿新修河道平缓流淌,给鲁西北大地带来了富饶和丰盈。人们为纪念许商,把新修河道称作“商河”。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许商——河堤都尉这一皇臣大吏的个人行为,还是他流芳百世的功绩都有很现实的教化意义。 许商立志效仿大禹治水,他所治理的流域,正是传说中大禹与洪水做斗争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许商站在大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会不会从流动的空气中,从散发着芳香的泥土中,甚至从荒野上随风摆动的花丛中感受到一丝大禹精神呢?又会不会是大禹精神让他生出了“不征服洪水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呢? 在西汉时期,朝臣中有提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的廉洁正直的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有性格诙谐、不畏权势、敢直言切谏、体恤百姓的东方朔。他二人流传于朝廷内外的辅佐帝王治国的故事对在西汉朝廷任职的许商来说,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产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影响。而许商来到的这片土地,正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的诞生地。因此,许商携家眷、随从踏足这片土地的那一刻,除看到“哀鸿遍野”的凄凉景象外,他一定还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博大。他带着一份执着、一份虔诚、一份儒家的“仁”“义”思想,开始了他的伟业。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三年之后,商河之水开始滋养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卓越的政绩,让许商由一个河堤都尉升任詹事,累迁少府、侍中光禄大夫、大司农、光禄勋等职。他不会知道,约七百年后,因为商河,在安德县东北三十公里处会出现一个叫“三溃河”的地方。 …… “三溃河”的出现,还是跟水有关。 公元684年,看似“温顺、和缓”的商河在安德县东北三十公里处决口了。决口后的洪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广袤的平原上横冲直撞。洪水先是在河北岸冲开了一个大溃口,从这个溃口流出的洪水*后流入了上千亩的大片洼地。这片洼地后来形成了一片莲花湖。多年后,洪水又在原决口处向西冲开了一个豁口,从这个豁口流出的洪水*后流入了莲花湖。从此,向北、向西两个溃口,加上原河道,形成了三个河口的地貌。慢慢地,洪水收起了它狰狞的面容,水面变得平静,莲花湖也恢复了风平浪静。岁月的积淀让这一带变得绿树成荫、蛙跳蝶飞。 明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为夺取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战争所到之处百姓非死即逃,村落也几近丘墟,造成了河北、山东等地的荒凉局面。公元1403年,朱棣称帝,改年号为永乐。之后,朝廷为填充鲁北、冀南一带的人员空缺,出台了多次迁民政策,也就是历史上的永乐朝迁民。公元1403年,有丁、刘两家人于迁居途中在三溃口附近歇脚时发现三溃口这个地方水草茂盛,非常适合居住,于是决定在高岗之处“筑巢安家”。两家老少共九口人从山西来,身上只有少许银两,一路风餐露宿、节衣缩食。来到了三溃口,他们便觉得会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余生。 明廷注重农业发展,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当时三溃口一带人烟稀少,十里不见村落,数月不见人影。丁、刘两家开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作者简介

韩春山,德州市政府长河文艺奖获得者。现为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陵城区作家协会,第三届齐鲁文学之星。1984年入伍,先后毕业于武警石家庄指挥学校、解放军西安政冶学院。其文学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鲁北文学》等,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马颊河的儿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