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31.1(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2.1(9.0折)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3122593
  • 条形码:9787203122593 ; 978-7-203-1225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技能型社会建设及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那么,技能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职业教育,又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些是当前构建技能型社会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反思与努力也构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核心主题。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及治理探索”“职普继教育融通发展探索”“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及实践探索”及“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四个方面,针对当前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及核心问题进行思考,既有理论方面的探索,也有基于实践的经验反思,希望能够作为民间发声来支持“技能中国行动”。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目录


**篇 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及治理探索

**章 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的运行机理与构建策略

**节 职业教育“政校行企社”关系演进………………………………… 4

第二节“ 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5

第三节“ 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运行机理………………………… 7

第四节“ 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12

第二章 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概念模型与构建路径

**节 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指向………… 18

第二节 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概念模型………………………………… 20

第三节 民主协商: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27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分散化治理趋势及经验

**节 分散化治理的概念阐释及分析框架……………………………… 31

第二节 香港特区职业教育分散化治理…………………………………… 34

第三节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散化治理……………………………………… 41

第四节 职业教育分散化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45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治理探索——基于“混合治理”的概念框架分析

**节 混合治理:职业院校组织变革的路径选择……………………… 50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混合治理的含义解析……………………… 54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混合治理的分析框架……………………… 55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混合治理的运行机理……………………… 58

第二篇 终身教育视域下“职普继”教育的融通发展探索

第五章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

**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演变——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71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的学术表达…………………………… 75

第三节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的内容与形式………………………… 78

第四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实践路径…………………………… 79

第六章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

**节 中国职继教育发展之战略设计:从独立发展到统筹协调……… 84

第二节 中国职继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之框架设计………………………… 89

第三节 中国职继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之主要问题………………………… 93

第四节 中国职继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之改进策略………………………… 96

第七章 国家资格框架及其运行逻辑——基于专业经历的分析

**节 国家资格融通的实践意义…………………………………………101

第二节 国家资格融通的专业经历概念框架………………………………102

第三节 国家资格融通的运行逻辑…………………………………………104

第四节 国家资格融通的实践策略…………………………………………110

第三篇 职业技能培训的演进、政策及实践探索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余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11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余年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129

第三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132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技能培训 的历史演进

**节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的演进历程……………………………………136

第二节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特征……………………………………145

第三节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的未来发展思考………………………………148

第十章 21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嬗变逻辑

**节 政策理念:从重视技能提升转向接轨终身教育…………………152

第二节 政策主体: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国务院顶层设计攀升……………154

第三节 政策规划:从单项政策形式转向着力制度建设…………………156

第四节 政策内涵:从重视生存就业转向提升生活质量…………………158

第五节 政策设计:从原则导引转向赋能增效… …………………………161

第十一章 再就业技能培训的理论模型与改进策略——以过剩产能职工为例

**节 再就业技能培训的理论依据………………………………………166

第二节 再就业技能培训的理论模型………………………………………170

第三节 再就业技能培训的改进策略………………………………………174

第十二章 中国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研究——基于影响因素视角的分析

**节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效果之影响因素探析……………………181

第二节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效果之影响因素模型构建………………202

第四篇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百年变迁的历史逻辑——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219

第二节 扫描: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轨迹……………222

第三节 阐释: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231

第四节 展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239

第十四章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节 产教协同是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理性行为选择……………………241

第二节 产教协同的含义及行为原则………………………………………244

第三节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产教协同模式…………………………………246

第四节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产教协同经验及启示…………………………248

参考文献………………………………………………………… 250

后 记………………………………………………………………267


展开全部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节选

**章 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的运行机理与构建策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随后“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焦点。职业教育领域中,以协同创新引领产教融合发展,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多方协同行动成为国家政策的基本导向与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要求“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上述政策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构建“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以下简称“职教命运共同体”)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化解产教融合发展困境、实现职教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那么,何为“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机理是什么?构建策略有哪些?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丰富职业教育理论,还有助于化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节 职业教育“政校行企社”关系演进 “政校行企社”即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是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从历史上看,“政校行企社”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及程度有所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基本经历了“融合—分离”的演进历程,当前朝着再融合的趋势发展。 如果将学徒制看作职业教育的*初形态,学徒训练以及行会学徒制存续期间,职业教育参与主体是天然融合在一起的。古代社会,学徒训练作为培养工匠的主要形式是在手工作坊中完成的,教学在生产现场进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中国封建社会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官营作坊与家庭作坊并存,呈现出“官私并守”的特征。家庭作坊教育中校、企天然融合在一起;官营作坊教育中增加了政府,政、校、企结合在一起。随着11世纪前后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的产生,学徒训练逐渐制度化,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化制度。行会成为私营和家庭手工作坊的主要管理组织,通过行规等途径将师傅资格、契约签订及学徒培养的各个环节置于严格监管之下。为了给国家提供更多消费品,国家相关机构成为官营手工作坊的管理机构。由此可见,“政校行企”在学徒培训上是天然融合在一起的。 16至18世纪行会衰落,职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政校行企社”之间的自然连接纽带衰微,呈现出分离态势。行会衰落使得手工业行会学徒制瓦解,国家通过颁布法令干预学徒训练,取得学徒制的控制权。职业训练也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组织形态,以职业学校的面貌呈现。尽管职业教育与国家结合在一起,国家将发展职业教育视为自身责任,政府与职业学校作为提供者和生产者体现了职业教育责任主体与执行主体的关系,但是随着行会衰落,职业教育组织与生产组织独立存在,职业教育与生产过程相分隔,因此,职教参与主体,尤其是学校、行业、企业之间,呈分离状态。 19世纪至二战前工厂培训学徒制时期,国家主义职业教育制度逐渐确立,学校职业教育与工厂学徒培训共同担负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任,职教参与主体呈现有限融合的趋势。职教参与主体“政校行企社”在不同国家演化出多种关系形式。在具有行业传统的德国,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管理职业教育,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结成职教共同体,协同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在其他行业力量偏弱的国家,普遍存在学校、行业、企业分离现象。比如,企业培训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分离,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政府与学校相结合,企业内培训行业与企业有限结合,这种状况在二战后得以延续。随着人们对技术技能人才与岗位需求匹配程度不高的反思,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分离获得关注及调整,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正是对学校、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呼唤与回应。由此可见,“政校行企社”职教参与主体的关系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摇摆之后,出现再次融合的需求,构建“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成为大势所趋。 第二节 “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现代社会职业教育形态和基本实践方式是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和存在的。“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合词汇,由“政校行企社”“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四个核心语素构成,四者共同规制“‘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其中,“政校行企社”体现主体因素,表明共同体由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五个行为主体构成;“职业教育”反映空间环境因素,表明共同体产生并存在于职业教育领域这样的外部环境中;“命运共同体”是本研究的重心和焦点,其中“命运”体现了共同体发展变化的可能与趋向。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以理性态度看待命运,强调人在命运面前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命”具有不可避免的意味,“运”虽不可预知,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使之有所改变。“共同体”作为社会理论的起源性概念之一,在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中被定义为“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 系,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组合。由个体意志决定的、相互发生关系的群体,这是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对内对外发挥作用是共同体的功能,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是共同体的本质。” 学者阿德勒和巴内特认为共同体具有三个特征:共同体内各成员国拥有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成员国之间能够进行多方位的直接互动;共同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互惠和利他主义。 基于上述理解,将“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定义为: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目标,在培养职业人与社会公民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是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基本存在形态与重要治理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概念,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是价值共同体,而非实体共同体。职教命运共同体是以价值共识为纽带的,承载着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不同主体对如何实现职业教育持续、高效与优质发展的价值认同;是不同主体本质意志的结合,主体集体行动的动力主要源于职教文化传统与信仰的召唤。二是“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是不同主体达成共识。职教共识是行动者“对于彼此意向的相互承认、反复沟通,获得彼此意向之共性与差异的完整认识基础上理性取舍的过程与结果。”此外,职教命运共同体还蕴含集体主义取向,倡导不同主体在“差异的承认”基础上“多样、开放、合作”的公平观,是体现异质性和进化论的弹性认同。三是“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的存在基础是共同达成的某种合作秩序。职教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教育治理,通过合作秩序来维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等职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合作秩序的确立通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演化,合作秩序的效率和价值关系到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四是“政校行企社”职教命运共同体旨在发挥不同主体的资源互补优势,通过集体行动的“运”来改变职业教育的“命”不济。职教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因素——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及社会组织作为政治机构、教育机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分别拥有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能够发挥不同组织资源优势,通过集体行动来改变职业教育的“二流教育”标签,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参与度。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贾旻 教育学博士,现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治理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后期资助等6项省部级课题,在《中国高教研究》 《经济问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百部(篇)工程”奖2项。 闫卫平 理学博士,现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曾经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次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2003年)。曾在《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成人教育》及《高等理科教育》等期刊发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