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9.7(7.2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571701
  • 条形码:9787503571701 ; 978-7-5035-717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在榆林的传播及党团组织的创建出发,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及中共中央在榆林的发展为起点,集阐述了转战陕北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重要会议,以及转战陕北的历史经验、重大意义、现实启示和时代价值。作为思政课的辅助教材,本书力图使学生在学习了解转战陕北的惊心动魄过程,弘扬和传承以坚持理想、坚定信念的坚守精神;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勇于突破、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大公无私,毁家纾难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转战精神,辅助课堂和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内容简介

《榆林红色文化》是陕西省榆林市委党校、榆林市委组织部、榆林学院以榆林红色文化为基础,编写的一本地方红色文化书籍,主要讲述榆林的红色故事,包括榆林红色革命故事、榆林红色历史故事、榆林红色地名故事等。全书以讲述红色文化为主,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地方故事,并配以当地的图片和部分地方采访,为读者提供经典案例,有利于传承榆林红色基因,弘扬榆林红色文化,培养读者理想信念,树立当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榆林红色文化走出去。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目录

历史逻辑中的转战陕北
**章 大革命时期的榆林红色革命(1919一1927)
**节 五四运动前的榆林
一、封闭落后的整体社会面貌
二、杜斌丞主持的榆林中学成为新文化传播的进步堡垒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中的榆林
一、参与五四运动的榆林籍人士
二、五四进步思想在榆林广泛传播
三、榆林中学聘请先进知识青年
四、榆林中学成为陕北*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五、马列主义在绥德四师广泛传播
第三节 党团组织在榆林的创建与发展
一、榆林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二、榆林团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三、榆林党团组织领导开展的各项革命运动
第二章 土地革命期间的榆林红色革命(1927—1935)
**节 榆林党团组织的恢复与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1927—1929)
一、大革命失败,井岳秀在陕北掀起“清党反共”
二、清涧起义打响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枪
第二节 曲折艰难的兵运工作(1929一1930)
一、兵运工作前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
二、在高志清部的中共组织及活动
三、神木兵变失败
四、在井岳秀直属部队中的中共组织及活动
五、榆林东山惨案
六、在高双成部的中共组织及活动
七、在苏雨生部的中共组织及活动
八、兵运失败的深刻教训
第三节 游击战争兴起与小块根据地建立(1931—1934)
一、晋西游击队与红二十四军进入陕北
二、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召开
三、红一支队的发展壮大
四、红二支队的建立及活动
五、红三支队的建立及活动
六、红四支队的建立及活动
七、红五支队的建立及活动
第四节 两次反“围剿”战争与陕北根据地的建立(1934.一1935)
一、**次反“围剿”战争及其胜利
二、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及其胜利
三、陕北根据地的*终建立
第三章 中共中央在榆林
**节 中共中央初到榆林
一、中共中央入陕**站在定边
二、中央红军东征在清涧
第二节 中共中央局部执政在榆林
一、绥德分区
二、三边分区
第四章 转战陕北的历史背景
**节 解放战争的爆发
一、解放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二、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共的应对
第二节 转战陕北开始前后的决策
一、横山起义拓展转战空间
二、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三、是否撤离延安的战略考量和决策
历史记忆中的转战陕北
第五章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的重要战役
**节 “三战三捷”
一、战役的背景
二、战役的经过
三、战役的意义
第二节 沙家店战役
一、战役的背景
二、战役的经过
三、战役的意义
第三节 两次榆林战役
一、**次榆林战役
二、第二次榆林战役
第四节 宜瓦战役
一、战役的背景
二、战役的经过
三、战役的意义
第六章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的重要会议
**节 枣林则沟会议
一、会议的背景
二、会议的内容
三、会议的意义
第二节 小河会议
一、会议的背景
二、会议的内容
三、会议的意义
第三节 义合会议
一、会议的背景
二、会议的内容
三、会议的意义
第四节 杨家沟会议
一、会议的背景
二、会议的内容
三、会议的意义
第七章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的重要文献
**节 重要文件及指示
第二节 重要电文
理论逻辑中的转战陕北
第八章 转战陕北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
**节 转战陕北的历史经验
一、转战陕北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
二、转战陕北胜利的决定因素:党的领导
三、转战陕北胜利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四、转战陕北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
第二节 转战陕北的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转战陕北的历史意义
第九章 转战陕北的现实启示及时代价值
**节 转战陕北的现实启示
一、转战精神的内涵
二、转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节 转战陕北的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后记
展开全部

曙光就在前方:1947年至1948年榆林红色记忆 节选

**章 大革命时期的榆林红色 革命(1919—1927) 大革命时期,地处于陕北的榆林,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发展落后,但陕北的思想并不落后,榆林中学率先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序幕,绥德师范创建了陕北乃至西北*早的党组织,为日后榆林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播下了火种。 **节五四运动前的榆林一、封闭落后的整体社会面貌辛亥革命之后,全国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以及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迅速开展,但是榆林依然沉浸在封建礼教的桎梏牢笼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全国爆发辛亥革命。10月22日西安起义,27日以张凤翔为大统领的“秦陇复汉军政府”正式成立。11月22日,清政府的榆林驻军在杨昆山的领导下起义,推翻了榆林的清朝政权,成立“秦陇复汉军榆林洪汉军”,并派兵神木、府谷、佳县和怀远县(后名横山)等地,扩大革命成果。后来由于起义军内讧和政局的动荡,杨昆山惨遭杀害。1914年袁世凯委派心腹陆建章率军人潼关,取代陕西都督张凤翔主政陕西。陆建章部下刘国栋、商震分别率军驻榆林、绥德,把持陕北军政大权。与此同时,投靠陆建章的陕军头目、原同盟会盟员陈树藩,委派陕西**混成旅营长井岳秀带兵来榆林,驻防半年。1916年,继陆建章主持陕政。驻守榆林的刘国栋率部出逃,驻防绥德的商震部退往山西。从此,开始了井岳秀对陕北二十余年的反动人驻榆林。井岳秀为了巩固其军阀政权,勾结地方豪绅,扩充武装,编练民团,实行封建武装割据。他将所属军队以营、连或排为单位派驻陕北各县,操纵那里的政治经济大权,肆意征粮收税,拉丁派捐。同时,又和地方恶势力、土匪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无恶不作。井岳秀为了保证其庞大的军费开支,满足其奢侈生活,不仅向陕北人民征收所谓的烟亩捐、驼捐、羊圈捐、屠宰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还一手把持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开设“井记”商店,垄断畜产品出口。民国初年,陕北连年灾荒,加之战乱频繁,盗贼蜂起,阶级矛盾更加明显。农民为谋求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而地主、富农则趁机掠夺兼并大批良田。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广大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处于租种土地、出卖劳力和借高利贷来维系生存的境地。在井岳秀集团对人民横征暴敛下,为富不仁的地主更采用高额收取地租和放高利贷两种盘剥方式,对农民进行肆无忌惮、蔽骨吸髓般的剥削。地租有“四六”(即全年收成农民得四成,地主收六成)及“对半分”等;高利贷的盘剥,一般是月息三分,还有“驴打滚”(到期不还、利息加倍)。贫苦农民既要交地租和债利,又要承担名目繁多的捐税,一年辛勤劳作,所剩无几。每遇灾年,许多人因无力还租交债,而被逼卖儿卖女,家破人亡。井岳秀为了强化其军阀统治,还操纵了陕北的文化教育事业。榆林城内的各中、小学校教师均是前清的秀才、举人等封建老学究,教学沿袭旧制,唯读四书五经,愚昧麻痹人民。在井岳秀反动统治集团的巧取豪夺、重压盘剥下,陕北的经济形势日趋严峻,阶级矛盾也随之尖锐化。绝望中的民众奋起抗争,各地的抗粮、抗捐、抗税等反井斗争,此起彼伏。 P2-5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