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开源文化在中国

开源文化在中国

作者:范小青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22.6(3.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5.2(7.8折)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开源文化在中国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27361
  • 条形码:9787307227361 ; 978-7-307-2273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开源文化在中国 内容简介

  这是一项关于中国开放源代码运动参与者行动与文化的探索性研究。在将开源参与者视作社会行动者的前提下,《开源文化在中国》通过深度访谈和民族志观察,从技术文化、社群文化、商业文化等方面勾勒了中国大陆开源参与者的行动逻辑与实践面貌,分析和探讨了开源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开源文化选择的意义所在。

开源文化在中国 目录

**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
1.4 本书结构介绍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行动
2.1.1 行动与行动者
2.1.2 网络化的行动与行动者
2.1.3 开源运动中的行动与行动者
2.2 文化
2.2.1 文化的定义
2.2.2 互联网文化
2.2.3 开源文化
2.3 行动与文化
2.3.1 文化作为一种结构或系统
2.3.2 行动作为一种文化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分析思路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3.2 研究范畴界定
3.3 研究方法
3.3.1 质性访谈
3.3.2 民族志
3.4 本研究的分析思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由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发展与文化扩散
4.1 开放源代码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4.2 开放源代码运动的核心关注点
4.2.1 组织特征与文化纲领:以“集市”模式超越“大教堂”
4.2.2 参与动机与金钱回报的地位
4.2.3 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争
4.3 开源文化的三大源头
4.3.1 黑客文化
4.3.2 科学精神
4.3.3 礼物文化
4.4 开源作为一种文化的扩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开源参与者的参与动机
5.1 行动激发动机
5.1.1 兴趣
5.1.2 满足自身或公司的使用需求
……
第六章 中国开源参与者的沟通互动与媒介选择
第七章 中国开源参与者的技术文化与意识形态图景
第八章 中国开源参与者的社群文化:社群主义的网络化
第九章 中国开源参与者的商业文化:功利与理想
第十章 中国开源参与者的文化选择与创造
第十一章 讨论与结论:开源的启示与忧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开源文化在中国 节选

  10.1.1 全球化  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一种文化现象可以通过革新或者扩散等方式从一个社会介绍到另一个社会,这类现象的维持取决于其在文化适应方面的影响或是其“生存价值”(封海清,2005)。  而全球化作为席卷全球的一股浪潮,不论其生存价值是否已是“存在即合理”,它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却已是不容置疑。全球化的核心是跨国公司,而不是民族国家,因而全球化的运动规律就是资本的运动规律(杨伯溆,2002)。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资本运作的规律都无处不在,且在以上几个方面相并行和配合。  杨伯溆(2002: 9)认为,西方公司之所以成功演变为今天的跨国公司,和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有意识、有步骤地对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以及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的大力提倡分不开;公司的发展意味着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密切到松散、家庭从大变小、个人生活从完整到异化甚至“麦当劳化”等一系列逆向变化。他举例说明这一变化过程:当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生产积累时,且公司未离开本土时,它们所宣扬的文化就是新教伦理,家庭生活还是完整的;而当公司发展到更细致的分工,需要更多的工人时,这时的文化代表性的是女权运动,赞成解放和自由.家庭开始分裂,人们背井离乡开始到异乡工作;而当公司的生产已经足够丰富,需要刺激消费时,资本的一双大手又催生和引导了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诞生和崇扬。一切都围绕着人性化的资本的本质运行,所谓的文化,无论是“禁欲的”还是“欲望的”“消费的”,不过是公司的资本本性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反映和配合。  公司为了其扩张的资本的本性,有意识地破坏社会结构,让人们变成越来越“离散化”的个人。到了网络时代,就变成了“网络个人主义”。这种“网络个人主义”的潮流是符合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资本本性的。即,跨国公司需要更加“原子化”的个人以适合它们遍布在全球的工作地点;它们也需要更加“孤独”的个人,以便实施它们的文化控制,方便管理;它们还需要更方便垄断和控制的平台。  因而,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国际大公司们之所以参加开源、拥抱开源,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应是创立标准和控制软件走向,这样能让开源软件更好地为它们所用,而且能够进一步控制先进技术,吸引到先进的技术人才(很多大公司从开源社区中寻找优秀人才雇用)。由于开源项目常常代表着计算机领域*前沿的技术,而资本力量在全球的流动及其影响力的发挥,也需要网络高速发展的保证,对开源项目的支持有助于它们在网络上占领技术高地。尤其是现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它们实施控制建立了绝好的平台。  当然,在全球化的浪潮当中,也并非只有一种声音。除了资本的潜在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些行动者的文化,如跟开源相关的黑客文化、科学精神,等等。可以说,就全球化这一面,也即“外来文化”这一方面,中国开源文化不仅受到了大公司资本潜在的影响(虽然很多开源参与者是欢迎大公司的加入而不是抵制大公司的加入),而且也受到了黑客文化、科学精神等行动者文化的充分影响。这种黑客文化、科学精神既是国际化、外来的,也是本土的,它有本土发展的充分根基。  10.1.2 本土化  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是本土化。由于文化具有社会性和历时性,文化价值观方面存在东西文化的差别,中华文化的传统在出发点上和西方文化就有分歧(费孝通,2003);因而即便是吸收和传播世界开源文化,到了本土的地界,还是具有局域性的特征。“局域性网络文化是与特定的地方性情境相联系的。以往的网络文化研究大多强调互联网以‘流动空间取代地方空间’,而忽视了网络文化的具体性、情境性本质。只要我们把地方性情境纳入网络文化的建构过程,就会发现网络文化的内容总是与特定的地方性情境相联系。如果以‘群’为基点来理解互联网,那么不同的‘群’就是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用各自不同的象征符号体系来认识、传达和解释自己的在线实践,也构成了一个局域性网络文化。”(何明升,2010)以上这些说明了网络文化也是存在地域性的,即本土的转义和改造的过程。  在文化交流与文化选择过程中,本土化既是运作机制,又是文化进化过程中必经的发展阶段(丰海清,2005)。即对外来文化以对应自身文化的方式进行整理加工,以利于自身文化的吸收和调适,或者说这也就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过程。全球的开源文化首先由中国国际化的开源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习得,再由他们传播到本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也很自然地对原来体悟到的开源文化进行“转义”,从而使得中国的开源参与者的文化有着跟国际开源文化一致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形成了“中国特色”。这种中国特色表现在集体主义一个人主义等多个方面。  ……

开源文化在中国 作者简介

  范小青,文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本科、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9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用户创新文化、新媒体与民族文化、广告传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