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作者:王高瑞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5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9265998
  • 条形码:9787109265998 ; 978-7-109-2659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本书特色

《算天、算地的科研之路——王植璧生平回忆录》内容真实性、可读性强,以时间为脉络,回忆了王植璧先生坎坷的一生,讲述了他再农业科技领域对河南农业做出的贡献。王植璧先生在逆境中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费攻关“逐日超长期天气预报”世界难题,其成果与贡献获河南省气象台及国内气象专家的高度评价,力尽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科研报国的职责。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内容简介

王植璧,河南省获嘉县人,是有名小麦育种和生物统计专家。建国初期,他为河南农业科研与管理的体系建设、为小麦品种的前三次升级换代、解决河南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过重要技术决策。本书内容真实性、可读性强,以时间为脉络,回忆了王植璧先生坎坷的一生,讲述了他再农业科技领域对河南农业做出的贡献。王植璧先生在逆境中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费攻关“逐日超长期天气预报”世界难题,其成果与贡献获河南省气象台及国内非常不错气象专家的高度评价,力尽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科研报国的职责。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目录

**章 矢志为农桑开辟新局面
1.爱国青年立志学农
2.大学骄子师生同赞
3.培育良种参与著书
4.文官高等考试夺冠
5.任河南省建设厅统计室主任
6.接受共和国任命参加河南农业工作
7.主持河南省**次农业调查
8.为河南省农业试验场规划、选址
9.坚持浇麦保苗对抗特大霜灾
10.率先区域试验“算”出推广品种
11.业务严格要求培养农业领军人物
12.剔霉麦选良种新闻电影推广
13.征集农家品种首建省级品种资源库
14.立规章建制度确保农业科研上轨道运行

第二章 身处逆境 不忘报国
1.事业突然受阻不忘初心前进
2.适应变化投入劳动
3.实事求是抵制小麦产量浮夸风
4.意外发生家庭蒙难
5.知识换来丰收 热心帮助同侪
6.再遭变故回到老家
7.立誓“算天”服务农业
8.初战告捷感谢乡亲
9.生活艰难“算天”意坚
10.联络同行坚持不懈
11.苦心钻研 预告天灾
12.返回郑州受聘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
13.省农办领导家访感谢组织关怀
14.家乡党委来函希望继续“算天”

第三章 老树新枝 倍加报国
1.终于归队誓立新功
2.省领导接见为河南农业大发展直言
3.秉公办事坚守底线团结同事做好科研
4.重视科技情报建设创办国家级小麦刊物
5.发挥生物统计专长甘为人梯扶持青年
6.老骥伏枥壮志不已 高 风亮节世代相传
7.尾声

第四章 信件摘录
一、王植璧在农村写给省农科院和村支部的信件(节选)
1.发现“综合分析图解法”
2.再述科研成绩
3.汇报研究河南旱灾规律成绩
4.研究湖南旱灾规律
5.关于新乡地区用化肥拌种不出苗问题的汇报
6.向支部汇报西刘天气历法研究进展情况
7.我们70%可靠性的预报结论是怎样来的
二、王植璧在农村写给国家科委和省气象局的信件(节选)
1.写给国家科委的信
2.关于我的研究说明
3.关于“西刘”超长预报法
4.关于气象编历问题,我的答案是什么
5.写给省气象台的信
6.介绍一点我研究思想的由来
7.时间数列预报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
三、王植璧在农村写给母校老师和专家的信(节选)
1.向西农母校辛树帜院长报喜
2.写给中国气象学会的农业气象顾问、中国地理所副总工程师宛敏渭先生的信
四、王植壁回到郑州后写给领导及同学的信件(节选)
1.写给省领导的信
2.写给河南省获嘉县农业局崔建顺的信
3.《女儿吟》――慰问一位老同学
4.写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的信
5.写给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马亚鲁的信
6.写给河南农学院院长许西连的信
7.与老同学商讨河南农学院从农村返迁郑州的信
五、王植壁在河南省农业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第五章 亲友缅怀
一、父爱如山——儿子心中的父亲
1.教育我们心中有“人民”
2.启蒙教育不可放松
3.逆境之中父爱更真
4.关爱子女父爱如山
5.重获新生不忘父老
6.督促子女学习进取
7.感恩父亲怀念母亲
二、趣闻与回忆——他人眼中的王植璧
1.解答研究生的数学难题
2.预报打麦场天气
3.乡亲晒粮
4.访问吴绍骙院长
5.陪王先生到重庆
6.我心中的王伯伯
7.农业专家、副场长王植璧先生的坎坷人生
附录
王植壁生平事迹年表
后记
展开全部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节选

  1.爱国青年 立志学农  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的刘固堤,王氏家族不算显赫,却也算得上书香门第。先祖王永畏,嘉庆癸酉年(1813年)举人,儿子王捆中为太学生。当地乡间曾流行一首童谣:“爹举人儿秀才,怎不让捆中耍气派。”据王氏族谱记载,家中连续五代太学生,门悬“文魁”匾。到了该给孩子起名的时候,祖父王世昭按照家谱“中绍先世业,植瑞著芳资”的辈分排行,为王氏第21代子孙选中了璧玉的“璧”字,大名“王植璧”,可见家人对其珍爱的程度。  诗书传家,藏书盈室。家庭环境的熏陶,使王植璧自幼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天文地理、四书五经,甚至连相面圆梦、侠义公案之类的书籍也无所不看。总之,年轻时他读遍了家中所有的藏书,从来也没人限制过他。  后来,他父亲王树业与人合伙,在当时的省会开封经营一个“德盛永”钱庄,做了商人,这是王植璧对家人*不满意的地方。一向清高的他讨厌商人的斤斤计较,专心只读圣贤书。母亲李锡莲是个大家闺秀,养育了三个孩子,只他一个男孩。父母可能还是望子成龙,想让王植璧继承祖上文化传统吧,就极力供他读当地*好的学校。  王植璧16岁那年,考进了开封省立高中,这是河南省教育界的名校,院士杜祥琬、作家姚雪垠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人校不久,学校举行历史、地理知识测验,他轻松夺魁,一鸣惊人,赢得了同学们敬佩的目光。  高中文理分科时,王植璧选修理科,但一有机会就去参加文科班的考试,成绩还总名列前茅。这让文科班的同学十分不悦,他们多次向老师提议不应跨科考试。由于王植璧博学多闻、善于写作,不久便当上了学生会校刊编辑。  1935年,国内爆发“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开封高中是河南省内学生运动的领头羊,省内各校纷纷响应,王植璧也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一度使陇海铁路运输中断,这让南京政府十分恼火,派出军警阻止游行。王植璧亲眼看到身边好友被军警刺死,爱国学生竞惨遭屠杀,这让他产生了极大的愤慨,立即在校刊上撰写文章强烈谴责。那段时间,他脑海里呈现的尽是当时的血腥场面,为此失眠多天。后来,他在为同学录作序时,还专门为受害同学写了悼念诗词,以此来缅怀他们。  1937年6月王植璧高中毕业。他看到政府腐败、灾害横生,中华大地到处是逃荒要饭、面黄肌瘦的国人时,心如刀割。他认为:“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没有饭吃怎能救国?落后的农业必将影响中华民族的兴旺!”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消除四亿同胞的饥饿,他立志学农报国,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当时唯一的国立农业院校——西北农学院。  2.大学骄子 师生同赞  西北农学院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1934年,在国家和民族存亡之际,大批有识之士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主张,中央政府用“庚子赔款”在陕西武功县建起了这所高校的基础——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随着抗战爆发,我国东北、华北相继沦陷,许多内迁的国内知名教授汇集于此,使学校大师云集、高才齐聚。当年在校的240名教授、副教授中,有90多位都是海外归国学者,其中还不乏学术名家。良好的师资力量及硬件设备,使学校为我国农业战线培养出了诸多领军人物。  王植璧凭借自己的实力,轻松考上西北农学院农艺学系。来校之前,他就听说过1929年陕西大旱饿死几百万人,“足迹所至,十室九空,遍地哀鸿”的惨景。所以一到陕西,他便到学校周边实地考察、访问农民,对旱灾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印象。20世纪60年代,他在研究湖南旱灾资料时是这样记述的:“对旱灾问题多有关注,原本就不是消遣,也不是为了要在气象上成什么名,我*早比较注意这个问题,是我开始去学农的时候。**次到陕西武功这地方时,那里因为1929年大旱留下的灾后情景,我记得很清楚。据说武功死了2/3人口,和农民父老相谈之下,他们忆苦落泪,有说不尽的凄惨,我也不禁为之泪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这段话应该*能说明他日后研究“湖南旱灾规律”的起因了。  学习农业科学离不开“生物统计”这门主课,别人学一遍都感觉枯燥的课程,王植璧却饶有兴致地学了四遍,还聆听过四位大师级人物的授课,他们分别为我国作物育种学和生物统计学奠基人之一王绶教授、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奠基人吴仲贤教授、留法统计学家龚道熙教授和一名外籍教师。除此之外,王植璧又专门选修了“统计数学原理”课程,博各家之长、取智慧之光,为日后应用这门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植璧因喜爱数学、迷恋统计,被同学们戏称为世界著名统计大师费歇尔(指R.A.Fisher,现代统计学、演化论奠基者之一)。他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个“雅号”,有时就在新买的书上签下这个外号。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之后王植璧的许多科研成果都和这个专业爱好紧密相连。  “预测”是统计学应用的范畴,也是一种前瞻性、探索性的科学行为。1941年,王植璧应编辑崔广源之邀,在西北农学院校刊《西农青年》第1期,发表了文章《霜及霜的预测》。文中介绍了他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和对统计知识的运用,表现出他欲掌握自然规律和在农业领域有所建树的理想,也为日后面对特大霜灾时能果断向省委提出建议,并在逆境中敢于研究“超长天气预报”世界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算天、 算地的科研之路 作者简介

  王高瑞,河南省获嘉县人,1949年生。大专学历,实验师职称。  从小喜爱无线电,当过知青、做过炉前工,曾在郑州第二钢厂实现技术革新,获郑州市电工考试第二名与高级电工证书,倡议并筹建起郑州市电梯协会。  1984年调入河南财经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1987年负责筹建学校计算机中心,1988年任计算机中心副主任。2009年退休后移居新西兰,现任新西兰河南同乡联谊会副会长。  为丰富生活、记录在新西兰的所见所闻,个人建立起博客,并为当地中文《先驱报》撰稿。作品《游激流岛访顾城旧居》《奥克兰交通博物馆游记》入选《纽澳华人作品选》。多篇文章被新浪网作为旅游攻略向公众推荐。多次被新西兰的中文电台访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