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海岱考古(第十四辑)

海岱考古(第十四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493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62.5(7.5折) 定价  ¥3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海岱考古(第十四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0544
  • 条形码:9787030700544 ; 978-7-03-07005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海岱考古(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 第十四辑收录了16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7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本书适合从事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海岱考古(第十四辑) 目录

目录
平度市葛家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平度市博物馆 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1)
山东沂源扁扁洞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 山东大学考古学系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2)
山东滕州后黄庄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
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滕州市文物局 滕州市博物馆(54)
山东青岛龙泉河东遗址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 ( 75)
颛臾故城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临沂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100)
山东滕州王马厂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滕州市文物局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 滕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40)
青州市邵庄镇兴旺庄战国墓的清理 青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66)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一中墓地2019年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70)
山东滕州官桥村南墓群2014~2017年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200)
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南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枣庄市山亭区文化和旅游局(235)
山东东营广饶县牛家村北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247)
山东金乡光善寺塔出土一批佛教文物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 金乡县文物旅游局 (265)
齐国故城小城北门遗址晚唐至五代墓葬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淄博市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279)
齐国故城小城北门遗址晚唐至五代墓葬出土人骨研究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10)
济南市历城区“张荣墓”考古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济南市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315)
论夏商文化的分界及其年代 张溯(323)
曾国青铜器的*新发现与研究 黄锦前(341)
坑状遗迹对周边堆积的两种影响模式试析 许晶晶(371)
青州及周边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的思考 宫德杰(379)
北宋天章阁待制吴鼎臣墓志考释 张卡 吴名岗 侯天霖(394)
章丘元代碑铭二则考 李维维 李 鑫 张淑霞(409)
乐陵市井家遗址出土石像生考述 周 慧(419)
展开全部

海岱考古(第十四辑) 节选

平度市葛家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平度市博物馆 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河流是孕育史前文明的重要基础,众多遗存发现于(古)河道沿岸,河谷地带始终是史前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古代人类依河而居,在河流两岸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正因如此,旧石器考古野外调查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河流阶地的考察,也常常会有很多发现。山东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旧石器晚期遗存,集中分布于沂沭河流域及汶泗河流域、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区、日照沿海及烟台等地区,且以沂沭河流域分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已发现遗址(地点)数量近百处,是山东史前研究*具潜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汶泗河和大沽河流域也获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发现[1]。 大沽河发源于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处,流经招远、栖霞、莱州、莱阳、莱西、即墨、平度、胶州、崂山九县(市、区),在胶州市码头村南注入胶州湾。全长179.9千米,流域面积4161.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潴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桃源河。 对大沽河(包括小沽河)流域的旧石器调查前后开展过数次[2],发现几处地点,石器面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葛家地点石料多以石英为主,又因采集地貌与此前发现者均不相同,因此可作为本区新发现的石器遗存代表。 一、调查方法及过程 在地貌分区上,平度市属鲁东山区亚区,第四纪沉积物堆积继承前期构造发展,成因类型较为复杂,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发育受现代地貌形态影响较大,丘陵区多为陆相沉积,沿海地带的海积层常组成海拔5~10米的二级海积阶地[3]。结合本区第四纪沉积物埋藏特点,并基于近年来在此区域所做调查的工作基础,2016年5~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度市博物馆组成调查队,对大沽河上游以大泽山为中心开展了短期调查。实地调查之前,查阅与评估了本区此前史前考古资料和相关线索,并参阅了第四纪地质地貌图,重点将适宜古人类生存和有利于埋藏古人类遗物的低山、丘陵、河流阶地及洞穴等作为调查区域,并制定调查行进路线。队伍组成包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平度市博物馆,调查人员除本文作者外,还有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的高文太及平度市的焦海磊。葛家地点即为此次调查所得,现将其发现过程及大体情况介绍如下。 二、区域环境与地质地貌 平度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28′~37°02′,东经119°31′~120°19′。东以小沽河、大沽河为界,与莱西、即墨市相邻;西及西南以胶莱河为界,与昌邑、高密市相望;南与胶州市毗邻;北与莱州市接壤。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胶北台拱西翼,为一古老基底褶皱地块。地形大体北高南低,呈伞形向东南、西南、西北倾斜。北部是以大泽山脉为主的山地与丘陵区。山脉蜿蜒起伏,绵亘数十千米,海拔均在100米以上,系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广泛出露元古代前震旦系与中生界白垩系组成基底的古老变质岩。胶莱河与大沽河为平度两大水系。大沽河水系主要有小沽河、祝沟河、黄同河等。 下辖旧店镇地处平度市东北部,北与烟台市莱州市交界,东与青岛市莱西市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西部为山区,中部大多是丘陵,小沽河沿岸有部分平原。葛家地点周边分布大小水库数个,多系大沽河支流流经区域兴建而成(图一)。 2016年5月下旬,调查队在旧店镇葛家村南约1千米的大泽山余脉、丘陵顶部棕黄色砂质基岩之上的灰色沙砾石层中采集到石制品,经初步整理,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及工具等。石料多为白色石英质,与此前在南村镇柏家寨地点及南村地点发现的石制品所采用石料不尽相同。大沽河流域近年来发现数处旧石器晚期地点,地理坐标为北纬36°59′47.0″,东经120°05′01.5″,海拔159米。 三、石制品概要 调查共发现石制品26件,均采自地表。石料多系石英,燧石仅1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及工具,以及数件带有人工痕迹的断块、残片等(表一)。 表一葛家地点2016年发现的石制品类型与数量 石制品长6~76.6、宽15.2~58.7、厚7.3~70.7毫米,平均长34.9、宽31.1、厚23.4毫米;重2.4~209.6克,平均44.7克。从整体上看,石制品以小型为主,占石制品总数的66.6%;其次为微型和中型,各占16.7%[4]。 1.石核 共4件,占石制品总数的15.4%。初步判断均系硬锤锤击石核。素材以不规则形石块为主,石料全系白色石英质,质纯少裂隙。石核形状均系不规则块状,利用率相对较高。平均长57.9、宽43.3、厚39.95毫米,均重117.025克;台面角平均值为79°。4件石核共有台面10个以上,其中人工台面居多,天然节理面2个,有利用台面棱脊剥片的标本。剥片面上的石片疤痕绝大多数比较深,形状多不规则,个别呈四边形、三角形和半圆形。石核边角或棱脊上可见或疏或密的坑疤,人工性质暂难确认。 2016XGJZ∶1,双台面石核,两个台面其一为素台面,近三角形,剥片2片,台面角63°。其二为节理面,仅剥一片,石片角83°。长48.1、宽38.9、厚29.2毫米,重49.5克。轻度磨蚀(图二,1)。 2016XGJZ∶4,双台面石核。白色石英质。台面均系人工打制而成,其中主剥片面系以另一相对狭长的剥片面为台面依次打片而成。因此此件石核也可以考虑存在修理台面的情况。整件石核前后剥取5件石片以上,利用率相对较高。以现有保留情况观察,*大疤长33.7、宽17.8毫米。石核长64.6、宽44.1、厚70.7毫米,重209.6克。轻度磨蚀。石片角73°(图二,2)。 2016XGJZ∶2,多面体石核,白色石英质。核体近似椭圆形。一面较平,另一面略凸。周缘呈刃状,似有向心打片意识。但大多片疤较小,不排除自然力碰撞造成的疤痕。主要剥片的石片角为81°,另一角度较大的在100°左右,不利于连续剥片,可见多个断坎。长76.6、宽58.7、厚39.4毫米,重184.6克。轻度磨蚀(图二,4)。 2016XGJZ∶3,多面体石核,白色石英质。毛坯为断块,其一为素台面,略凹,打片仅限于一端;另一台面系节理面,较其他各面颜色稍暗,呈棕黄色。以此为台面剥片3件,呈鱼鳞状展布。台面角65°、77°、84°。长42.3、宽31.5、厚20.5毫米,重24.4克。轻度磨蚀(图二,3)。 图二 平度葛家地点采集石核 1、2.双台面石核(2016XGJZ∶1、2016XGJZ∶4)3、4.多面体石核(2016XGJZ∶3、2016XGJZ∶2) 2.石片 共9件,其中完整石片5件,不完整石片4件。占石制品总数的34.6%。 1)石片型式 完整石片中锤击石片2件、砸击石片3件。 2)石料情况 燧石2件、石英7件。 3)形态特征根据测量数据,完整石片长度均大于宽度。具有局部微修理痕迹的石片2件,长12.2~49.7、宽7.3~24.4、厚7.3~11.4毫米,重4.1~12.5克。平均长32.7、宽21.8、高8.9毫米,均重6.62克,石片角有效数据平均值为116°。石片形状多不规则,有四边形的3件,三角形的4件,椭圆形的2件。石片横断面呈三角形的3件,占石片总数的33%;四边形的2件;其余4件呈不规则形。 4)台面性质 石片台面可区分为素台面、点状台面和刃状台面三种情况。这应与石制品石料多系石英、采用砸击技术较多有关。因此素台面仅1件,点状台面1件,刃状台面3件,刃状台面石片占石片总数的33%,是石片中的主体。 2016XGJZ∶11,砸击石片,点状台面。白色石英质。两端均可见明显放射线。腹面内凹,片身较厚。左侧呈一尖角,从背面观察可见两个片疤,是否为加工尖角而成不好确认,暂未将之归为石钻。长28.8、宽16.2、厚8.9毫米,重4.1克。轻度磨蚀(图三,3)。 2016XGJZ∶13,砸击石片,长型,Ⅴ式。白色石英质,刃状台面,两端均大致呈刃状,可见多个崩疤。一面略凸,较为凹入;一面大面积为节理面,颜色相对较为暗黄。长37.3、宽27.1、厚9.3毫米,重9.9克。轻度磨蚀(图三,5)。 2016XGJZ∶14,锤击石片,长型,Ⅴ式。白色石英质,刃状台面,较为锋利。远端呈三棱状,保存有呈斜长三角形自然石皮,腹面微凸,左侧亦呈一斜长三角形断面,右侧边呈刃状,可见崩疤数片。远端可见数条放射线发育,也可能系砸击而成。长49.7、宽26.2、厚11.4毫米,重12.5克。轻度磨蚀(图三,4)。 2016XGJZ∶15,锤击石片,白色石英质,素台面,呈三角形。长型,Ⅵ式。石片角115°,打击点可见,腹面略凸,远端有小崩疤,背面可见一片疤,与此石片打片角度一致。有一纵脊自台面延伸至远端。依腹面左边断口判断,此石片可能系一右裂片,只是右边保留较大,宜归为完整石片,长21.7、宽15.2、厚7.3毫米,重2.4克。轻度磨蚀(图三,2)。 2016XGJZ∶17,砸击石片,长型,Ⅵ式。白色石英质,刃状台面,两端均可见多个因两极打法而形成的崩疤。石片大致呈三角形,一面较平,带有一脊,右侧边可见两个横向片疤,另一面略凸,可见“几”字形脊。长26.1、宽24.4、厚7.6毫米,重4.2克。轻度磨蚀(图三,1)。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