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逐梦前行映初心

逐梦前行映初心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0.1(5.9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逐梦前行映初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264551
  • 条形码:9787501264551 ; 978-7-5012-645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逐梦前行映初心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有着记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大历史大事件;有着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志士仁人的英雄颂歌;有着描写身边普通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纪实文字……宏大叙事与细微描写相接相衔,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平凡的精神境界兼容并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深广地、文学地表达出东城这片热土上的日新月异。

逐梦前行映初心 内容简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东城作家协会会员为了向党的生日献礼,饱含热情地创作了一批很好的文艺作品。全书作品共37篇,分为岁月历程篇、文化发展篇、励志拼搏篇、感动人物篇、生活蜕变篇五个篇章,其中既有介绍早期共产党人(、等)在东城区内的活动与事迹,东城区区域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点、故居,以及老城区的发展变化等内容,也有记录在各行各业取得不凡成绩的专家、学者等名人和有着高尚情操的普通劳动者的人生经历及见证。读者可以透过东城区人与事的历史变迁,领略建党百年以来东城区走过的光辉历程。

逐梦前行映初心 目录

前言 韩小蕙
**辑 岁月历程篇
胡可:耄耋老人心系“学生军” 胡健
生命里的脚印 剑钧
《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杨浪
回望“红色足迹”的感动 李培禹
清明时节望红楼 李强
探访陈独秀旧居 朱丹
回忆在中法大学的革命活动 杨芹
以少年之名——写在百年交汇点的初心 张溥博
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王正
红船,从七月起航——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刘丙钧
嫦娥奔月·从传说到传奇——写于嫦娥五号成功返回之际 刘丙钧
第二辑 文化发展篇
文化惠民亲历记 杨建业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带来了文化馆 杜染
百年圆梦,书香致远寄初心 小程
“*”北京的图书馆 马宁
美后肆时:胡同文化网红是怎样炼成的 李瑶 李明
第三辑 励志拼搏篇
铁肩担道义——记北京东城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单位湖北郧阳区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们 韩小蕙
仁术医心天地炉——记北医三院耳鼻喉科潘滔主任 上官卫红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有感 许震
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记东城区“三祠”建成官德教育基地 李俊玲
香山红色之旅 何羿篙
第四辑 昂东人物篇
协和大院的五位老干部——钱信忠、张之强、白希清、赵林、郭少军 韩小蕙
父亲一生的追求也激励着我 韩宗燕
母亲在党旗下 胡健
我行故我在——访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 姬华
二叔 高巍
革命老人马淑珍 王苏华
一个不断追求美的人——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党校办公室副主任王红雨 张大锁
革命生涯始汇文——记北平“一二·九”运动前后的开国少将王振乾 赵洪山
第五辑 生活蜕变篇
打卡东二环商务区 李强
从小路看变迁 何羿篙
在北京,盛开着一朵体育之花 刘宏
北京新人二章 李培禹
老街坊 李培禹
花团锦簇的故事 刘晓川
**水厂话今昔 李强
文明院里的党员们 秦景棉
后记 杨建业
展开全部

逐梦前行映初心 节选

胡可:耄耋老人心系“学生军” 胡健 2010年春节前,我去看望著名剧作家、耄耋老人胡可老先生,恰遇威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人来采访、拍摄。他们的话题非常有趣:寻找当年的学生军。这说的是“七七事变”以后活跃在北平西北郊的一支游击队,这支游击队由于有大批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参加而被老百姓称为“学生军”。胡老说,这支游击队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抗日军”,不大被人记得;但因为佩戴红蓝两色袖箍,还被老百姓们称为“红蓝箍”。 “红蓝箍”?我表示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胡老说:“是啊,是啊,如果再不好好宣传宣传,这段历史就真的会被北京人忘记了。” 此事的契机,是威海的一位年轻人常征,为了记述当年外祖父在“学生军”时的事迹,来北京寻访当年的见证人。威海电视台抓住这个线索,跟踪拍摄,又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兴趣。这位年轻人的外祖父正是当年游击队的参谋长常戟武同志。 胡老也曾是这个“学生军”里的一员,是个小兵。在电视镜头前,胡老展开了他的思绪。 年龄*小的小兵 1937年的夏天,16岁的胡可从济南到北平投考高中,他曾经在北平的灯市口上过小学。这次来,经过天津的时候,火车停了很长时间,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车到丰台,只见站台上满是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其中几个还持枪进到车厢里来盘查,气氛十分紧张。到北平后他才知道,原来盘踞在丰台的日本军队同驻守在宛平城卢沟桥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发生了武装冲突。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后来人们常常说起的那个标志着抗日战争爆发的“卢沟桥事变”。这是一个闷热的夏天,北平城里人心惶惶,少年胡可所住的公寓在西单一带,在这里能清晰地听到城外传来的炮声。不久炮声沉寂下去,日本军队开进了北平,只见插了太阳旗的军车在长安街上疾驶,府右街口的日本哨兵大声地呵斥着路上的行人。他立刻感觉到自己已经同东北同胞一样变成了亡国奴,心情十分痛苦郁闷,投考学校也没有了心思。 他的哥哥胡旭在北平上高中,已经是地下共产党员。一天晚上胡旭悄悄来告别,说他已经参加了北平郊区的抗日游击队,今后不可能来照顾小弟弟了,嘱咐胡可自己安排今后的生活。 胡可听说了抗日游击队,无异于在黑暗里见到了火光,他执意要哥哥带自己同去。胡旭先是说他年纪小,游击队可不是儿戏,后来看拗不过弟弟,也就同意了。第二天他们通过了西直门日本兵的哨卡,搭公共汽车到了西北郊。那时北平的郊区还是荒僻的农村,公共汽车也只通到燕京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一带。他们下了车就顺着田间小路走进了秋虫叫闹着的青纱帐。刚下过雨,庄稼地里散发着泥土的潮气和禾黍的清香。走出几里地,他们在路旁见到了坐在瓜棚里放哨的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的胖老头,胡旭管他叫唐三爷。在唐三爷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一个叫作大苇塘的小村庄,在一所院落里找到了这支游击队第三总队的队部。 这里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持枪,有的徒手,有的是学生模样,有的是老百姓打扮。还有一些人穿着和尚一般灰色的短衣,个个面色苍白,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刚从监狱里被解救出来的犯人。引人注意的是,人们的左臂上都佩戴着红蓝两色的袖箍,屋里的几个女同学正在一面为大家缝制着这种袖箍,一面吟唱着人们十分熟悉的救亡歌曲。听到这些歌曲,看到这些袖箍,胡可顿时觉得来到了亲人中间,许多天来那种当了亡国奴的郁闷感觉一扫而光。胡旭把他介绍给一个挎着驳壳枪、满脸胡楂儿的高个子中年人之后,就回他的**总队去了,这个中年人就是这支游击队第三总队的队长刘凤梧。 这支游击队是由“七七事变”以前潜入关内的少数东北义勇军和北平城里出来的一批进步学生作为骨干组成的。学生大部分是“民先”队员,其中有些还是中共党员。党员们遵照北平地下党组织的指示,通过团结下层官兵和对游击队领导人施加影响来实现党的要求。当时,北平德胜门外有个河北省第二监狱,里面关押着七八百名犯人,包括几十名政治犯。北平沦陷以后,为了不使这些被捕的同志落到日寇手里,党决定趁敌人尚未接管之际,尽快设法解救他们。游击队司令赵同也想借此缴获一些枪支,壮大自己的队伍。当时游击队的决策者除了赵同和他的几个亲信以外,还有高鹏、纪亭榭、汪之力等同志,汪之力实际上是我党派到这支游击队里来的代表。他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在一天夜里,由会日语的义勇军同志冒充日本兵,骗开了监狱门,缴了狱警们的械,解放了所有的犯人。 砸开第二监狱这件事,震动了沦陷后沉寂的北平城,由于其过程具有传奇色彩,便长期被人们口头流传。这些犯人大部分参加了这支游击队,其中的政治犯有许多是多年的老共产党员,他们很快成了游击队的骨干力量。那些普通犯人虽情况各有不同,也都在抗日救国的号召下凝聚在一起。当天夜里,少年胡可和这些犯人睡在一条炕上,他问躺在身边的一个犯人因为什么坐了监狱,那人坦然地回答说,因为杀了人。他当时刚16岁,虽读过《水浒》《三国演义》等有着杀人情节

逐梦前行映初心 作者简介

韩小蕙, 编辑、作家、文学评论家、北京市东城区作协 。著有《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20部。获中国旧事界 荣誉韬奋旧事奖、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 编辑奖、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等。,杨建业,副研究馆员,北京市东城区人才工作专家。出版有《前门和前门的传说》、《北京扎燕风筝》、《文化馆长》等专著,担任东城区多项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撰稿工作,多篇论文获得中国群文学会和全国文化馆年会征文一等奖。2010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北京市 工作者。2014年入选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光荣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