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作者:洛明月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618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23.6(3.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7.2(7.9折)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292531
  • 条形码:9787555292531 ; 978-7-5552-9253-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以我国口粮背后的现实问题为探索口,深度揭示了粮食生产的过程、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及付出的牺牲。以一代育种人十年的斗争为线,挖掘了育种及粮食行业同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内在矛盾点,将个人理想和社会职责同时铺开,阐明了生而为民的大义和无私精神,构建了粮食产业链上的矛盾冲突,以小人物为视角出发,打响粮食攻坚战!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内容简介

当他走出校园,踏进水稻育种行业,便因优越的能力掉入了同行的包围圈,万里挑一的品种一夜之间沦为了他人囊中,民生大局之下,忍辱负重,为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为守住百姓利益的底线。一场艰难而意义重大的战斗就此展开。 当他选择理想,甘当无私,当妻子远去,师徒反目,仍以抱负为重。十年征战,他终于将林海省育种行业的恶疾拔除,终于肃清了林海省粮食市场的霸权和暗操,终于为勤勉的育种家赢来了尊重,为林海省老百姓带来了农业经济转型的信心。 然而,他失去了家庭的圆满,失去那位曾令他敬仰和爱戴的师长,但他没有失去良知和对劳动者的尊重,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水稻育种事业,为了“吃饱饭吃好饭”的问题,也为了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创下的基业,更为了尊严和劳动的血汗,他不畏艰辛的在事业中奉献自我。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为了这句话,他带来了一场残酷而有意义的胜利……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目录

**章 分道扬镳

第二章 承 接

第三章 过 招

第四章 陷 阱

第五章 所谓爱情

第六章 王牌品种

第七章 首 战

第八章 浮出水面

第九章 负重前行

第十章 市场推广

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

第十二章 腹背受敌

第十三章 销售战

第十四章 丧 钟

第十五章 撤 退

第十六章 家 和

第十七章 残 喘

第十八章 感情牌

第十九章 较 量

第二十章 全面反扑

第二十一章 告 捷

第二十二章 永远的战斗


展开全部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节选

秋分将至,大地的体温开始逐日下降,出行的路人有意无意地套上了秋衣,奔向各自的人生旅途。 秦怀春作为省农委副主任,又是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也加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奋斗大军中。 省农委大楼的多功能报告厅里拉起了红色条幅,林海省农业口的各方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听秦怀春解读国务院《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督的意见》的政策文件。 种子行业终于迎来了政企分家和市场监督的双向改革,秦怀春在水稻育种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见证了我国种子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他的发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大会上,他梳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种子市场机制的引入,到九十年代种子企业的初步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诞生,及现在改革监督意见的形成的发展历程。 秦怀春做梦都没有想到,临近退休的他盼来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诞生。改革意见的提出表明了新时代育种行业的崛起,也点出了现状和问题所在。 秦怀春知道,一次事关林海省种业的大洗牌即将开始,一批新鲜血液即将注入这次改革浪潮中。 但偏偏这时候,不如意之事接二连三地袭来。 2006年的凤凰城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台风“沧海”已经登陆林海省三天了。十月金秋,正是稻黄米香的时节,但这些天对于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的所有师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一个星期。 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周,尹振功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愁眉不展。他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椅子上,瘦弱精干的外表下透着师者风范,沉着的眼神穿过眼镜落在电脑显示屏上。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十天刮东南风,风力将继续维持在六级到七级,雨量中等,没有晴天。 再等下去,今年将颗粒无收。 尹振功作为秦怀春的助手,马上带着五位研究生做*后的抢收工作。 秋收虽来,但喜悦全无。长时间的降雨,加上水稻进入完熟期,稻秆上的稻穗因湿度过高已经出现发芽现象。看着穗上的白色芽尖,尹振功的脸色异常难看。 “老师,稻子都发芽了,咱们今年的种子还能卖出去吗?一百多亩的育种圃再不抢收出来,这十年来的育种工作就全完了。” 说话的人叫崔挽明,高高瘦瘦,生了一对充满智慧的眉眼,在尹振功的几个学生里,数他专业觉悟*高。望着穗上的白色胚芽鞘,他如万蚁食心般难熬。 尹振功直起腰,雨水从草帽檐淌到脸颊上,他甩了几下脑袋,勉强睁开眼。 “着急也没用,老天爷不关照,咱们只能辛苦点。女同学都回大棚里避雨,男同学跟我干,没有办法,再不干,真来不及了。” 崔小佳和苏慧望了望对方,异口同声地跟尹振功说:“老师,我们不累也不歇,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再说了,多我们两个人,你们也能加快进度。” 崔挽明和刘君什么也没说,秦志杰擦了一把嘴角的雨水,半眯着眼对苏慧说:“要不你俩上去吧,我们仨跟尹老师干就行,你们女生在水田里泡的时间太长不好。” “女生怎么了,科研无界限,更何况咱们做的是关于粮食安全的大事,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苦。” 崔小佳看了眼苏慧,表示赞同她的意见。 一行六个人——一位教授带着他的五位硕士研究生——顶着无情的雨点,穿着雨衣,手里拿着剪刀和橡皮手套,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品种选育工作。对育种家来说,这是一年中*高兴的时候。 只不过今年的选种情况比较特殊,优中选优是水稻系谱法育种的原则之一,但要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大量的株系中挑出好的品种,难度显然很大。 这是秦怀春老先生一辈子的心血,上万份的水稻品系累积了数十年,到现在却抵不过老天的一句玩笑。无论如何种子都要收回来,无论如何都不能断种,穗发芽的品种就多收点;只要保证一个穗上有一粒种子不发芽,这个品种就能在来年延续下去。 雨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尹振功的眼睛里只有这一百多亩的水稻育种基地,他忘记了他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泡在雨水里,大家不分你我,不分师生。虽然近两年他的心慢慢偏向了学术研究,对大田育种的热情开始淡化,但遇到紧要时刻,他还是会冲在**线。 也许这就是科研者的勤奋和探索,更是对成果的珍惜和继承。 两个小时后,尹振功放在衣兜里的电话响了,他没有接,过了一分钟电话又响了,他还是没接,于是电话铃声就像催命一般地纠缠着他,让他十分难受。他只好把手机从衣兜里掏出来,毫不客气地骂过去。 “干什么?一天到晚地催命啊,不知道我在忙吗?” 说完这句话,尹振功突然没了声音。他拿着电话出了水田,走到百米之外,背对着五个学生站着。他佝偻着脊背,脊背上冒着一丝凉气。 “崔挽明,你说老师怎么不雇人干这活儿呢?偏偏要咱们来。” 崔挽明没有理会苏慧,因为秦志杰在旁边,所以他不好表达自己的想法,说白了就是不想骂人。 刘君可不怕这个:“苏慧,你都研究生三年级了,还问这种幼稚的问题。你以后怎么工作?就你这样的觉悟,我看哪,还是尽早改行吧。” “刘君,你什么意思?我问崔挽明,你插嘴干什么,多管闲事!” “好了,吵什么吵,不嫌累呀。”秦志杰和苏慧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年了,不出意外,毕业后两人是打算结婚的。 “你平时下地的时间少,要知道咱们搞育种和普通的收获是有区别的。这是一门学问,也是艺术,遵循的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咱们要做的就是耐着性子把表现好的品种选出来。要是雇工人,咱们还学什么?毕业了什么都不会,哪家单位敢要咱们?”秦志杰的解释很正统,也是为了缓解苏慧和刘君的矛盾。 尹振功一走,他们五个就失去了主心骨,站在那里不敢动了,面对成片的水稻,不知该选择哪一株好。 尹振功回来的时候,脸煞白一片,跟下雨没关系,跟这要人命的水稻也没关系。他站在田埂上看着他们五个人,半天张不开嘴。 “老师,怎么了?”崔挽明似乎看出了什么。 尹振功把帽子摘下来,眼镜上面都是水痕,他的眼睛下方画着两道重重的黑眼圈。 “同学们,董俊芳老先生走了,我得回去一趟。现在是三点钟,你们五点半出地返回学校,我给你们预订了马师傅的面包车,到时候他会来接你们。” “老师,你走了我们怎么干哪?我们什么也不会啊,不敢下手哇!”崔挽明没有问董俊芳老先生的事儿,而是关心起这片遭了殃的水稻来。 尹振功道:“你们跟了秦老师和我三年,也学了三年,难道这点魄力和决断都没有吗?林海省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咱们的育种目标是什么?我平时怎么跟你们说的?好好想想,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未来你们将在水稻育种行业里摸爬滚打,再不拿出点冲劲是不行的。工具和台账留给你们了,自己看着干。” 尹振功之所以这么冷酷,是因为一来他相信这几个孩子,虽然这是他带的**届研究生,但他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几个人将成为林海省水稻育种行业的翘楚;二来是时候放手了,他觉得该让孩子们独当一面,学着有主见,学着去判断品种的好坏。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虽然这些育种材料得来不易,但尹振功不怕败在他们的手中。没有牺牲,是培养不出来优秀的科学家的。 望着尹振功离开的背影,崔挽明意味深长地说:“上个月我还跟秦老师去拜访了董俊芳老先生,怎么说没就没了?可惜了,林海省又少了一位农业将才。” “董俊芳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苏慧接过崔挽明的话。 “你能认识就怪了,一个没下过几次地的人,怎么可能认识董老先生!” 刘君心里是看不起这位女同学的,也一直对秦志杰和苏慧的恋爱关系表示疑惑。在他心中,苏慧就是个花瓶。秦志杰是谁?秦怀春唯一的儿子。秦怀春何许人也?林海省水稻界唯一的首席科学家,北川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省农委副主任,还是品种审定专家组组长。苏慧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怎么可能入得了秦怀春的眼? “董老先生前段时间身体就不舒服了,我爸去看望过几次,可惜怎么劝董老先生,他都不愿意去医院,他今年都八十五岁了。他呀,是咱们林海省水稻发展的大功臣,没有他,咱们林海省的水稻亩产起码要少三百斤。”秦志杰很少因为苏慧的事儿跟刘君或是崔挽明顶嘴,但每次他都会出来打圆场。 “真的假的?那么牛的人,我怎么不知道?” 刘君瞥了苏慧一眼:“你知道什么,当年董老师留学国外,把它们的旱育苗技术引到了林海省,解决了咱们的直播稻因积温不足而导致产量上不去的问题,当年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栽培技术将老百姓的饭量从半碗变成了一碗。一晃都过去四十多年了,如果没有他老人家,咱们现在还在搞直播稻呢。” “没错,直播稻少了育苗环节,以林海省的气候条件来讲,就少了近100℃的积温,这对水稻壮苗来说是很重要的温度。董老先生的伟大实至名归,没想到说走就走了。”崔挽明也跟着感慨地说道。 “好了好了,你们都是将才之后,能不能说点我和苏慧听得懂的。你们几个大男生,这么大的雨,也不照顾照顾我们两个女生。你看你们,说的话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你们再这样,我俩可不干了。” “小佳,别闹!老师在的时候你不提要求,现在你跟我们说没用。再说了,刚才是谁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现在反悔了?” “你们兄妹俩就别顶嘴了,再不抓紧干,育种材料全在地里发芽了。明年没有种子,你看尹老师和秦老师会不会处分咱们?” “刘君,那可不是处分的事儿,那是闹笑话的事儿。堂堂的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连成熟的种子都没有能力保住,以后还能干点儿什么?全省几十家育种单位都在看着咱们,要是真把笑话闹到了外面,咱们也就出名了。” 对崔挽明他们来说,这样拌嘴的机会不多了。学生时代眼看就要结束,他们即将奔赴专业领域,为林海省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不管是泥巴地还是风雨天,他们都将义无反顾。 崔挽明和崔小佳的老家是长沙,兄妹俩一起考到北川大学,又读了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还拜在了同一个导师的门下。这种羡煞旁人的事儿在他们二人看来,却没那么值得骄傲。 别的不说,崔小佳的志向一直都是回乡支教,而崔挽明自从读研究生之后,就彻底被水稻育种事业吸引了。这三年来,崔挽明跟着秦怀春老先生,跟着尹振功,跟着钟实,掌握了水稻育种技术的精髓,可以说,现在的崔挽明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水稻育种家。 然而,崔小佳对他的选择却难以认同,所以兄妹俩只要遇到专业上的问题,肯定要拌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大动干戈。但对崔小佳来说,这都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是刘君。 她和刘君从大学二年级就一直在一起,算起来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本来说好毕业就往一个方向努力的,但现在刘君的状态让崔小佳很担忧。种种迹象表明,刘君的心慢慢偏向了水稻,说好的陪她回山区支教,现在看来也渐渐成了不可能实现的事儿。 五点半,马师傅的面包车上传来的喇叭声就像是冲锋号角——回家的冲锋号。两位女生首先冲出水稻地,她们已经脏得不成人样,下半身被泥浆裹成了一幅画。 马师傅摇下窗户,露出他光秃秃的牙床,点了根烟。 “哟,瞧你们搞的,科学家也不科学嘛,干起活儿来不要命,下雨了也不知道避雨?你们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怎的?赶紧洗洗脚上的泥巴再上车。” 他们一上车,马师傅就从脚边的塑料袋里掏出一根甜玉米。 “拿着吃,孩子。你们学校门口的老张家的烤玉米,好吃着呢。” “不不不,马师傅,我们不能要你的东西,你挣钱不容易,我们到学校吃食堂就行。”秦志杰推却着,但一旁的苏慧却直咽口水,眼睛盯着马师傅手里的甜玉米。 崔挽明一把就将玉米抢了过去,一分为二,一半递给苏慧,一半给崔小佳。 “有东西都不知道吃,连吃都不会,还能干点什么?吃,给我使劲吃。” 苏慧倒是不客气,一边谢谢崔挽明,一边瞪着秦志杰。崔小佳就不一样了,一把推开崔挽明递来的玉米。 “我不吃。” “你都泡在水里半天了,别死犟死犟的行吗?” “不行。” 崔挽明使劲咬着牙,将玉米扔给了秦志杰。 “她不吃,你吃。”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崔挽明和刘君虽然都闭了眼休息,但他们心里都在想着同一件事情。 董俊芳的去世,对林海省来说意义非凡,这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切来得太快、太遗憾,他们刚要踏出校门,就赶上了老先生去世。这个追悼会,他们说什么都要去参加,虽然不够资格和辈分,但尊重董先生的心不比别人差,董先生和秦怀春是林海省水稻界的两座大山,董先生一走,就只剩下秦怀春一人了。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准备周末的秋季招聘会,崔挽明和刘君却来到秦怀春的家里。虽然他们手里拎着秦怀春*爱喝的小烧,但秦怀春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 “每次来都带酒,你们两个读了三年研究生,别的本事没练好,喝酒的本事倒是一天比一天强。以后啊,少喝!” “秦老师,北川大学的水稻研究室是你一手创立起来的,种粮人哪有不爱酒的。我和刘君是穷学生,也没钱给你买好酒。您是不知道,每次干完活儿跟你喝酒哇,那是一天中*高兴的时候。” “你们俩呀,不学无术。”秦怀春站起身来,取来三个二两半容量的玻璃杯,将烧酒从崔挽明手里接过去。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时候老董刚从国外回来,意气风发,浑身一股子干劲。” “老师,我们只知道董先生外出留学的事儿,回国之后的事儿就不清楚了,你跟我们讲讲。” “也罢,我跟你们说说。那时候哇,他还是个帅小伙子,一回国就选了林海省。你们要知道,他是上海的知青,可当他看到林海省的老百姓的手里空荡荡的饭碗的时候,就决定留在这儿搞粮食生产了。唉,他呀,放弃了家里的好条件不说,连心爱的姑娘都离他而去了。” “难怪不见他的家人,他真的一生未娶?”

长篇小说:粮站(全2册) 作者简介

洛明月 原名杨洛淼,作物遗传学博士,就职于东北农业大学,他专注苦难文学创作,文笔凝练,作品多集中小人物成长和精神图腾的刻画。其中《荒魂塔克木》获掌阅文学首届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并入选2017年向读者推荐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权签约阿里影业;《重楼》获第二届掌阅文学大赛长篇二等奖;《三十年河西》获2020年度十佳数字阅读作品。《粮战》2019年获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最风光文旅IP作品,中宣部70周年推优作品;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21年入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共同举办的“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榜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