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性的谱系

现代性的谱系

作者:张凤阳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6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性的谱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264749
  • 条形码:9787214264749 ; 978-7-214-2647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性的谱系 本书特色

畅销十年而不衰的原创学术经典,业界几无未闻其名者。

现代性的谱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从错综复杂的现代性图谱中抽离出“世俗趣味”“工具理性”“个性表现”三种典型取向,并将“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看作为其提供合法性证明的三种主要社会思潮,通过一种复调叙事,为跨学科的现代性研究搭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意味的观察平台。

现代性的谱系 目录

目录

作者的话 1

绪论 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性 1

上篇 世俗趣味的高涨和自由秩序的扩展 13

引言 14

**章 价值标尺的重构 18

一、传统伦理范式 18

二、市民德行的滥觞 29

三、为个性解放声辩 36

四、宗教精神的世俗转型 43

第二章 现代生活形态的合法性论证 52

一、感性个体的本原地位 53

二、契约伦理的型构 59

三、私域和公域的衡平 65

四、法治、宪政与民主 78

第三章 在自由与平等之间 88

一、从功利谋划到物竞天择 89

二、被冷落的“博爱” 94

三、变“消极”为“积极” 101

四、“致命的自负” 109

五、价值优先序列的设计与论争 120

第四章 为个性自由把脉 133

一、物质崇拜与感觉革命 133

二、文化保守的积极解读 139

三、合理约束自然欲望 145

四、道德生态的失衡与重建 153

中篇 自然的数学化和行动的合理化 161

引言 162

第五章 “哥白尼革命”及其文化意蕴 167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 167

二、太阳神的降临 172

三、数学推理与经验观察 178

四、宇宙新秩序 183

第六章 科学方法的人文移植 190

一、唯“理”与求“实”190

二、“政治算术”197

三、“机器人”的苦乐计量 203

四、启蒙精神的乐观与自傲 210

第七章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216

一、非理性承诺与合理化行动 217

二、“经济是逻辑的母体”223

三、工厂体系与人的角色还原 228

四、法理统治下的科层行政 236

五、管理革命与专家治国 240

第八章 从解除魔咒到价值迷失 247

一、魅力的平凡化 248

二、“问题”与“主义”的吊诡 255

三、规训与惩罚 261

四、技术时代的数字化生存 267

下篇 漂泊的性灵与放纵的肉身 281

引言 282

第九章 意义的失落与追寻 286

一、醉生与弃世 287

二、主体自觉的悖谬 293

三、信仰对科学 298

四、历史必然与道德义愤 305

第十章 浪漫诉求及其效应 311

一、“自然”的价值优先性 312

二、启蒙的再反思 318

三、我感觉,故我在 324

四、激进文人与革命风暴 332

第十一章 物化世界的审美超越 340

一、 虔敬与皈依 341

二、 寻求精神家园 348

三、 诗与现实的紧张 354

四、 从个性表现到英雄崇拜 360

第十二章 价值重估与酒神精神 371

一、“上帝死了” 372

二、超于善恶之外 378

三、狄奥尼索斯情结 386

四、天才的民主化 396

第十三章 本能冲动的公开造反 402

一、 感性的审美生成 402

二、 大批判与大拒绝 408

三、 文化革命的战略谋划 413

四、 快感冲锋的越界与流俗 419

结语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428

主要参考文献 432


展开全部

现代性的谱系 节选

照我的看法,世俗化和理性化是现代文明的两股主导潮流。无论在品格上还是在历史上,这两股潮流都存在着一种积极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功利谋划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而且其完备形式更在根本上依托于一种精明的理性谋算;另一方面,工具理性可被用来,而且很早就被用来充当功利谋划的有效手段。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与功利谋划愈益紧密地锁合,并呈现出了加速度的互动态势。新技术的应用,成本—收益的精确计量,使企业经营不断提高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反过来,市场逻辑的强力驱使又给工具理性的蔓延以巨大刺激,从而帮助它成功地启动了社会生活全盘数字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所可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是谁也无法完全预料的。 但是可以肯定,一个按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模式组织起来的世界,根本说来是一个无灵性的世界。所以,从这个世界初露端倪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些人本思想家深感惶惑,而嗣后的浪漫主义者及其现代传人,则更对它表示了深深的焦虑、忧心乃至满腔的愤怒。他们站在现代工商—技术文明的对立面,指控物质崇拜卑污庸俗、制度规范枯燥乏味、科学理性冷漠无情,其义无反顾的叛逆姿态,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现代图景的实质性分裂要素。借用卡利奈斯库的说法,这是一条审美现代性路线。 就文化质态来说,在西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的基督教传统,严格设定了一条区分神圣与邪恶的道德边界。可是,随着现代性的成长,这条边界被一步步地蚕食了。其典型标志就是“上帝死了”的纲领性口号的提出。上帝既死,就再无神圣的道德法庭,人因而可以超于善恶之外,一无所负地寻求感性幸福和肉体快乐。随着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文化变迁,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壕沟进一步被填平。从此,无所顾忌地张扬个性,已不是少数文化精英的贵族式特权,而成了大众的某种普遍追求。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艺术家兼英雄的强烈渴望,促成了“天才的民主化”,结果便是游戏式人生心态和娱乐道德观的决定性胜利。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的整体架构分为上、中、下三篇,依次讨论世俗趣味的高涨、工具理性的蔓延、个性表现的放纵这三个现代性生成过程的典型取向。叙述方式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笔者所持的一个基本立场是,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需要在世俗趣味、工具理性、个性表现三者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动态均衡。如果某种取向成为组织社会生活的惟一的或压倒一切的方法与准则,那就会导致文化生态或道德生态的严重破坏。因此,应该设法厘定每种取向的适度范围与合理边界。但是,作为“原生”的现代化模式,西方现代性图景的渐次呈现,事实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世俗趣味、工具理性、个性表现三种典型取向,不仅在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越界冲动,而且以各自的方式使这种越界冲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现实地彰显了出来。正因如此,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图景是一个包含着矛盾要素、衍生着剧烈逆向摩擦的分裂性图景。通常把这幅图景的阴暗的一面看作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从一定的意义来说,付出代价是必然的。先发国家如此,后发国家亦如此。问题在于,历史的必然虽无法规避,但人类应该学会,并且也有足够的主体能力去设法减轻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阵痛的强度。如果后发国家分毫不差地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所有弯路都重走一回,那便是发展战略的失误或失败。就此而言,考察和分析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得与失,对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至少不能说是纯粹的隔靴搔痒。 ——摘自本书绪论“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性”,第9—11页

现代性的谱系 作者简介

张凤阳,男,1962年生,山东利津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出版有《世俗的胜利》《现代性的谱系》《政治哲学关键词》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