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钱币里的中国史

钱币里的中国史

作者:清秋子 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1.9(7.0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钱币里的中国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943825
  • 条形码:9787569943825 ; 978-7-5699-438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钱币里的中国史 本书特色

◎二月河、王立群推崇的作家清秋子新作品 ◎从货币的演变中,读出历史的走向;从历史的关节处,发现金融的门道 ◎看经济大势,要有望远镜般的眼光,能看几千年,那么看透未来几年肯定不成问题 ◎看金融趋势,要有显微镜般的眼光,会洞察本质,那么看清楚未来几十年也没问题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一本书纵览中国经济4000年 ◎想实现财富自由的人都爱看的中国史 本书特色: ◎新冠疫情肆虐,“经济的冬天”让很多人惶惑、痛苦、不知所措。一切的根源在于钱,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至今也没有弄懂,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穷人认为他们已经知道一切财富密码,财务自由的人选择学习成长,哪种选择是合适的?本书告诉你怎么树立正确财富观;本书告诉你有钱是结果,知识是方法 ◎从夏商周一直讲到晚清,堪称打通金融、历史两个领域的一部奇书,改变对钱的粗浅认知,从这本书开始 ◎作者幽默风趣,功底扎实、娓娓道来而又跌宕起伏,博古通今、旁征博引,解惑答疑,从钱币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今社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知古鉴今,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中国古代钱币的来龙去脉,可以知道形形色色的金融历史、金融事件和金融人物,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到常识,获得职场拼搏的智慧和信心 读者对象: ◎白领;投资者;自由职业者;对理财有规划的人;经济研究从业者;金融保险行业从业者。

钱币里的中国史 内容简介

钱,生活中无处不在。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大多数人至今也没明白。钱为何物?钱从何来?钱怎么才能生钱?本书细说中国人关于金融货币的智慧,纵论钱的诞生、成长、演变的趣味历史,给读者展开了一幅令人惊异的金融、经济、历史画卷。

钱币里的中国史 目录

引子

玩钱的人,就要懂得钱

不玩钱也得弄明白钱

**篇 中国*古老的钱产于海南

“金融”两个字搞不明白还玩什么钱?

神农氏的农贸市场催生了钱

美丽的贝壳钱通行了一千年

没钱还能叫朋友吗?

再多的海贝也不够用了

青铜器时代的事情谁也闹不清了

第二篇 咱们的“黄金时代”来自楚国

经济的“冬天”为什么把你吓住了?

钱从一开始就是“老大”

从钱型上也能看出楚国人*有才

“黄金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秦始皇究竟是谁的代表?

第三篇 铜钱是我们尊敬的“孔方兄”

伟人一刀砍掉了所有的“外汇”

古代中国**次发行的债券信誉不良

古代政治家为什么借钱给穷人不要利息?

孔子在财经史上只是一名小角色

古代金融界的一杆孤独大旗

第四篇 汉武帝是“国家货币”创始人

谁敢堂堂正正说自己是个商人?

汉朝一开国谁都可以自己造钱

汉武帝一怒判了“自由铸币”死刑

中国*早出现的私人银行家

古人早就找到了解决“三农”的办法

第五篇 理想主义者王莽的货币幻术

一个被人彻底遗忘了的王朝

他创造了人类史上*复杂的币制

世界上**个征收所得税的人

第六篇 钱也有一部“三国演义”

一首关于“古怪五铢钱”的民谣

三国的钱,要数魏国的*“仁义”

曹操真的是很关怀贫困儿童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

何以解忧?唯有孔方

散漫的晋朝连钱都懒得铸

银子是在晋朝开始吃香的

钱居然能小得像鹅眼睛

几亿铜钱全都化作了菩萨

*牛的钱出在北朝末代

古代的和尚也是金融工作者



展开全部

钱币里的中国史 节选

一、倒账风潮 这场倒账风潮,发生在光绪八年(1882), 在此之前,大清国的股份制企业刚刚冒头,前景看好。其中,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两家股份公司获利甚厚,激发了人们的投机狂热,以后一有新公司出来,都有千百人争购股票。 中国**家股票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宣告成立。 往里投钱吧!只要投进去,就能生出更多的钱来了! 这个似乎不合常理的说法,就是眼前的事实,无数老百姓怎能不信?这股大众投资热,也深刻影响到钱庄的业务,各钱庄无不卷入其中。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众手浇开幸福花”的大好时刻,一场金融风暴卷地而起。 这是历史给大家变的小魔术:只要你跟着千百人一起把钱投下去,常理就回归了。 投资过热——股票跌价——公司破产。 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四(1883年1月12日),“金嘉记源号丝栈”因为亏损56万两巨款,突然倒闭。 这家商号一垮,牵累的钱庄一共有40家。 其他没沾水的钱庄见势不好,都纷纷收回贷款。眼看就要来到旧历年的年终了,金融市场银根骤然紧缩,不是吉兆。 钱一玩不转,用现在的说法就叫“资金链断裂”,那是神也解决不了的难题。 资金一紧,市场越发恐慌,商号跟谁借钱也借不到。跟着就有20多家商号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完了! 金融危机就是链式反应、接连跳水、多米诺骨牌效应,没有谁敢去救市,也没有人敢逆势操作。 这20多家商号一倒闭,倒欠人家的款项160多万两,这又牵连到20多家钱庄玩不转了,在除夕之前停业清理。 到了正月初五,上海南市和北市的汇划庄,停业了快一半。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在风潮中烟消云散。 这个年过的,一片白茫茫啊! 这一年,也该着上海金融业多灾多难。到了光绪九年的10月上旬,金融风暴再次刮起,广东商人徐润经营房地产亏损,拖欠债务好几百万两还不上,牵累钱庄22家。 紧接着,上海“阜康雪记钱庄”破产倒闭,再次引起金融业大地震。 这个钱庄,是浙江巨商胡光墉个人开的。他在杭州、宁波、福州、汉口、北京等地也有“阜康”钱庄和银号,此外还有当铺22家。 当时各省的公款和权贵豪门的钱财,大多都存在他各处的钱庄里。 胡光墉的破产,极富戏剧性。 他依仗雄厚资本做后盾,主营茧丝。那时候,生丝是外国商人*中意的中国商品,茧丝市场的价格一般都操纵在外商手里。 胡光墉倒也有点民族自尊心,意欲与外商在茧丝市场决一雌雄。他叫手下的各当铺在江浙两省放开收购茧丝,预付给蚕农定金,务必不要使货源落入外商之手。 而后,他便在伦敦组织销售,要开拓自己的茧丝外销渠道。 哪晓得人家外商也有地方保护主义,伦敦茧丝收购商联合起来,故意压低收购价,上海的各洋行见势头不对,也同时停止收购茧丝。两边先后一动作,茧丝价格立刻大跌。 几天之内,胡光墉就亏损了白银1000多万两! 当年10月,他在杭州的泰来钱庄率先倒闭,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跟着倒闭。这一来,他庞大的金融帝国的信用立时中断,上海商界为之震动! 上海的消息一传出,各地富商纷纷涌向胡光墉的钱庄提现,一家伙就提垮了他在各地的钱庄和银号。 大清的金融界顿时一片愁云惨雾。 过去,钱庄业一直以票号和外商银行为后援,现在票号和外商银行都拒绝向钱庄拆借资金。 钱庄回天乏术,只得接连倒闭,连累到各行各业。一时之间,上海倒闭的钱庄、商号有好几百家。影响还波及镇江、汉口、福州、杭州、金陵、天津、宁波等地。 到处都是风声鹤唳! 胡光墉这祸惹大了。他是有官衔的,任江西候补道,朝廷一怒之下,革了他的职,还命左宗棠对他严加追究。 当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这又给上海金融业雪上加霜,钱庄停业的有十之六七。凄凄惨惨又过了一年。 这个惹了塌天大祸的胡光墉,就是清末著名的官商胡雪岩。“雪岩”,是他的字。 自从台湾已故作家高阳的五大本历史小说《胡雪岩》出版后,胡雪岩这个“红顶商人”在当代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胡雪岩之所以被当代人欢迎,因为他是白手起家的楷模,符合大多数人的对自己前程的心理期待。 胡雪岩幼时家贫,也是靠帮人放牛为生的。稍长一点,经人推荐,到杭州一家于姓钱肆当学徒,得到肆主赏识,提拔为“跑街”(业务主办)。 咸丰十年(1860),胡雪岩因他的勤勉,时来运转。他的老东家无后,临终前就把钱庄赠给了他,从此他自开“阜康钱庄”,开始和官场中人往来,终成为杭州一大商绅。 胡雪岩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包括调教几个老婆、使之分别发挥正面作用的经验。这个平民出身的官商,成为当代中国的全民偶像,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但是很不幸,在中国金融史上只有胡光墉,没有“胡雪岩”。只有他耻辱的惨败,而没有他辉煌的业绩。玩钱玩失败了的人,在这里没有任何光环。 二、贴票风潮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又发生了一场贴票风潮, 所谓“贴票”,是融资双方在办理贴现业务时的一个特殊手段,举例来说,比方客户存入90元现金,钱庄却开出面额100元的半月期远期庄票一张,到期客户可以凭票支取100元现金。 这等于是钱庄和客户的位置倒过来了,是客户借钱给钱庄使用。 当时贩运鸦片能赚大钱,因此鸦片商就拼命向钱庄借钱,放手开展业务。 钱庄的资金被借光了,就以高息吸储,弄来钱就马上贷出去。 这就是贴票,是金融业的一种另类经营,违反了金融业的规矩。首创此法的,是潮州帮一个姓郑的商人开办的协和钱庄。 他这一弄,效法者众。因为此法吸储极快,有的钱庄就专营贴票业务,被称为贴票钱庄。 贴票钱庄一多,各家就要展开竞争,致使利率越抬越高,贴票率甚至有达到60%的。 ——我们看着很眼熟吧,这不就是非法集资吗? 当时人们见贴票来钱快,就全民大动员,上至富豪家眷,下至妓院女佣,都拿出私房钱来凑热闹,还有借贷的、变卖衣物的,谁都想贴上一票。 这样会出大问题的!利率越来越高,集资的钱庄越来越多,钱庄互相间融通不了,也就意味着资金链要断裂。 这个大崩溃的日子,终于来了! 一个月内,上海几十家钱庄倒闭,接着所有的贴票钱庄全军覆没,还连累到一批根本就没沾边儿的汇划庄。 上海金融界,又遭一劫。 三、橡皮股票风潮 在大清倒台的前一年,上海又发生了橡皮股票风潮。 所谓“橡皮”,是那时候上海人对橡胶的叫法。 当时有一个英国人麦边,在上海开了一家“橡皮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这家橡皮公司的牌子已经挂了五六年,但业务总没有什么起色。后来恰逢1909年世界橡胶价格大涨,伦敦市场生橡胶价格疯狂飙升,消息传到上海,麦边先生灵机一动——他要借此良机搂钱了!

钱币里的中国史 作者简介

清秋子,著名作家,祖籍江苏宜兴,生于重庆。早年曾下乡插队八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我是北京地老鼠》(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作品奖)、《百年心事——卢作孚传》、《国士——牟宜之传》和多卷本历史长篇小说《汉家天下》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