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作者:刘金如
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4(5.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704373
  • 条形码:9787568704373 ; 978-7-5687-043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部分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重要原则;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主要方法。这些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性问题。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以及主要原则、主要内容、主要方法都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目录

**章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二、澄清“万能论”和“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第二章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
二、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第三章 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的必要性
二、把握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
三、不断改革与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四章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五、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五章 加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

第六章 坚定不移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一、“集体”“集体主义”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二、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
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四、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五、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层次性特点
六、运用契约手段来调整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真正的集体主义
……
第七章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采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节选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对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人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所以人的发展应当是社会化发展与个体化发展的有机统一。人的社会化发展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需要一个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等。政治社会化是个体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过程,是个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扮演相应的政治角色和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前提。道德社会化就是个体将特定社会认可并倡导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履行这些规范。实现道德社会化,既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个体适应、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必要条件。法律社会化就是使人们学会按照一定的社会法律制度来规范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由于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因而法律社会化是每个现代社会成员社会化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途径,主要是通过主流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和法律文化的传播,提高个体对现存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认知,掌握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和法律生活的知识与技能,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使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社会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社会成员了解和掌握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和所通行的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必须与他人、群体、社会保持合理的关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与社会,了解自己在宇宙、自然、社会中的位置、作用和价值,接受一定的价值规范体系,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与自然、社会和他人建立全面、和谐的关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体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需要,是完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塑造现代合格公民的需要。  2.激发个体的精神动力  人作为客观的社会存在物,不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人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精神追求,人的存在与意识、思想是分不开的。人总是通过确立、发展并追求理想信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改变个体的现实存在,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神动力是人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活动目的所需要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人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诸多变化,以往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另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挫折。在这种新形势下,有人对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不能辨证分析,因而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对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滋长,这表明人的精神危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一个人、一个国家都必须有精神支柱。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应有的政治导向作用,把人们的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防止消极因素的增长,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达到激发人的精神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作者简介

  刘金如,女,湖南省湘潭市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五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一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