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名声传播研究

作者:魏婷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7(4.3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名声传播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108063
  • 条形码:9787515108063 ; 978-7-5151-080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名声传播研究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名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孔子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也曾叹息“恐修名之不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名声传播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明星效应日益凸显,网红经济势头正盛,papi酱、李佳琪等一众新媒体名人改写了中国互联网经济与文化的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国家的宣传方式也面临着挑战,在不断地探索中,我国政府积极创新政府形象传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现了诸如学习强国这样的政府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传统与现代、旧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名声传播的路径、方式、影响力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与差异?未来我们又将怎样应对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名声生态?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本书将以古今中外重要的名声现象为案例,分析并提炼出名声传播的新理论,在“名声”这一关键词下,助力学科建设,回应时代问题。

名声传播研究 内容简介

关于名声,国外已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并成为一门学科,国内相关研究丰富,但是还未形成理论。本书依托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国外名声学理论,启发我国学科建设。同时,本书关注国内名声现象,特别对新媒体时代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名声传播行为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认识我国的名声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名声传播研究 目录

**章绪论/001 节名声传播研究缘起/003 第二节名声传播研究文献综述/006 一、国外名声传播研究状况/006 二、国内名声传播研究状况/009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013 第三节研究思路/014 一、研究方法/014 二、研究框架/015 第二章名声传播的相关理论梳理/017 节名声传播与相关社会学理论/019 一、马克斯·韦伯的身份与声望分层理论/020 二、污名化理论/022 三、社会戏剧理论/023 第二节名声传播与相关社会心理学理论/025 一、刻板印象理论/025 二、晕轮效应/027 三、睡眠效应/028 四、自己人效应/030 第三节名声传播与传播学理论/033 一、“使用—满足”理论/033 二、拟态环境理论/035 第三章名声的特性与功能/037 节名声的概念/039 ……
展开全部

名声传播研究 节选

…… 新媒体铸就了大众的文化狂欢,网民在面对残酷现实、离奇事件所感受到的无力、愤怒、新奇促使他们的创造性与日俱增。这突出表现在网民对网络语言的不断创造之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中国,网络语言便逐渐发展起来。网络语言的早期表现手段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或者标点符号的表情。之后逐渐发展为一些比较单纯的、娱乐化的谐音字或者是与汉字谐音的英文字母、数字,比如斑竹、MM、伊妹儿、蟋蟀等。当时的网络语言的作用主要在于方便网友提高输入速度、传达一些戏谑之情。到了新千年,面对稀奇古怪的新社会现象,传统的语言范式过于拘谨和狭隘,一些敏感内容不易发表,为了更为自由地表情达意,网民们开始利用自己的智慧与汉字的魅力来制造新词、命名事件赋予新意。网络语言的革新体现其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深刻。网络语言是否能够流行取决于一种自然的选择机制。如今,网民们为社会创造了一种面对名声传播时新的受众态度形式。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大部分受众的含蓄、内敛,网络的隐匿性为个人意见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提供了合适的语境空间,新媒体时代网民们更加倾向于开放式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面对网络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名声信息,网民们创造出了新的网络词汇来表达喜欢、支持或者嫌恶、破坏。 ……

名声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

魏婷,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主要从事电视新闻、现代科技与传播、名声传播等研究。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或高校教材3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