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一脉承腔

作者:郭智鹏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0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46.9(7.1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脉承腔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9160074
  • 条形码:9787229160074 ; 978-7-229-16007-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脉承腔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关中老人”郭智鹏倾情之作,讲述一群青年如何将华阴老腔发扬光大的曲折故事。 《一脉承腔》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评选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荐。 作品文笔细腻,用词考究,大部分内容以地道陕西方言呈现,对古朴苍凉的华阴老腔以生动的诠释,将黄土地的苍茫风情尽显笔端,刻画了一批坚韧而倔强的西北汉子艺术形象。作品巧妙地以华阴老腔申遗之路为主线,烘托着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同时管中窥豹,立意高远,深刻地阐述了传统艺术文化保护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明确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将传统艺术文化与当代信息社会有机结合、发扬光大的观点。

一脉承腔 内容简介

华阴老腔是华阴虎沟村张家代代传承的曲种,自古传内不传外,如今只剩下了“德林班”一个老腔班社,老腔面临着无人愿听和无人愿学的双重困境,即将频临消亡。从虎沟村走出来的青年张禾因为叔爷的离世,下定决心让老腔再现辉煌。张禾联系了在文化局工作的老同学刘兴武,两人联起手来,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和老艺人一起改变老腔,其间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从未放弃,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到提高知名度,培养接班人,一步步地让老腔走出了虎沟村,走向了大城市,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让老艺人的心愿也得以实现,同时保护和传承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

一脉承腔 目录

第001章 老腔不能丢

第002章 申遗

第003章 要钱

第004章 开始训练

第005章 上电视台录节目

第006章 上台表演

第007章 震撼

第008章 等待结果

第009章 庆功

第010章 邀请演出

第011章 华山演出

第012章 工厂变故

第013章 选择

第014章 演出

第015章 加上流行歌

第016章 端午演出

第017章 意外惊喜

第018章 处理小偷

第019章 中秋晚会

第020章 主动请缨

第021章 排练

第022章 节目邀请

第023章 剧场火爆

第024章 到北京

第025章 培训

第026章 评选演出

第027章 名震京城

第028章 筹备春晚

第029章 直接离开

第030章 真正的音乐

第031章 给你一点颜色

第032章 华阴老腔一声喊


展开全部

一脉承腔 节选

第001章 老腔不能丢 “张厂长,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们今天能不能就把合同签了?” 听到耳边传来的声音,张禾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 他身上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和他的外貌稍微有些不符,眼角几道鱼尾纹,显得有些沧桑。 面前摆着一个茶台,上面放着雕刻成蟾蜍等等模样的一些木质物品,茶壶在一旁烧着,咕咕冒着热气。 对面那个男人上身穿着花哨的衬衣,就好像晚上在歌舞厅蹦迪的那群闲杂人员一般。 见张禾没有说话,男子顿时有些着急起来。 “张厂,我已经给的是*低价了,不能再低了。”男子有些急切道。 张禾心里微动,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做生意,谁着急谁就要少挣一点,在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过张禾有自信面前这个男子不会拒绝他。 对面的男子是一个废品收购站的老板,虽说只是一个小站,但是每年收购的废纸也有几千吨的量。 张禾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废纸买回来,重新加工成纸类产品,回收再利用。 本市几十家造纸厂,张禾开出的价钱已经是*高的了,他走的是技术流,可以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将这一部分的成本节约出来。 “一吨八百。”张禾缓缓说道。 这个价钱是他能开出的底线,即便如此,也要比其他的工厂收购价要高上不少。 溢价收购废纸,近乎于垄断,几千吨至少差几万块钱,没有人能拒绝这个诱惑。 男子眼神疑惑,犹豫了一会,正要说话。 张禾身上忽然响起了一阵歌声。 “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 张禾脸上露出抱歉之色,道:“不好意思,出去接个电话。” 说完,张禾直接拿着手机走了出去。 这年头,做生意的手上不能没有手机。 张禾手上的手机是一个翻盖的,里面是一个彩色屏幕,2.8寸,不大不小,正好一只手可以拿稳。 一看来电显示,家里打来的。 自家的情况自家知道,家里那两个老农民没什么要紧事是不会打电话过来的。 这个点突然打来电话,恐怕出了什么大事。 张禾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他不敢耽误,将电话接了起来。 “爸,咋了?”张禾语气疑惑。 “你叔爷死了,你看你能不能回来一趟?”电话里的语气很平静。 瞬间,一张苍老的面孔浮现在张禾脑海之中。 叔爷张德海是村中的老人,小时候对他颇有照顾,也是华阴老腔的传承人之一,在戏班里面负责拉板胡,已经七十多岁的年纪了。 “我马上就回来。”张禾没有多说,直接答应下来。 他的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动,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叔爷张德海活了这么久,也算是寿终正寝。 只是可惜了,从此老腔传人再少一人。 张禾在心里无声道,回去之后和那个废品站站长签了合同,随后匆忙离开了这里。 停车场上,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那里。 张禾坐在驾驶位上,将脖子上的领带解下来扔在了一边,将外套也丢掉,将衬衫上面几个扣子全都解开。 一系列动作做完,张禾这才松了口气,人前光鲜亮丽,但不代表穿着就很舒服,如果不是必要,他也不会这么打扮。 拿起手机熟练的打开通讯录,不过几秒就从里面找到了一个号码,备注名是唐琼。 张禾拨了出去,嘟嘟响了好几声之后电话终于接通。 “亲爱的,怎么了?”电话里的声音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声音,灵动婉转。 唐琼,张禾的女朋友,现在在市里面的一个文化部门工作,两人年纪差了三岁。 两人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张禾是先毕业的那个,在校期间攻城略地,拿下了学妹唐琼。 爱情长跑六年的时间,距离结婚只差临门一脚,至于之后是爱情的坟墓还是情感的升华,张禾不知道也懒得去想。 “我叔爷爷去世了,我要回家一趟,这几天你去你爸妈家住吧,安全**。” “对了,上次老刘给我带了一条烟和一瓶酒还在书房放着,你把这两样东西给你爸带过去,我这边也不缺。” 张禾将他离开之后的事情安排了一下。 和唐琼已经同居,双方父母心知肚明。 他当年在大学期间表现优异,专业排名**,系主任亲自找到他说要给他留一个研究生的名额。 不过张禾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选择了就业,学的是轻化工,不出意外这辈子就要和工厂打交道了。 张禾在厂子里呆了几年,别人才混到一个小干部,他已经把厂子从上到下的运营模式全都了然于心,技术方面更是不在话下。 正好赶上国家扶持,从银行贷款,拉上几个同校师兄弟的关系,开了一个小工厂,从此一路高歌,这样的女婿没有长辈不喜欢的。 “啊?叔爷爷去世了,那我要不要和你一起回去?”唐琼有些惊讶道。 “不用了,我们家在山脚下,穷乡僻壤,你是城里人,住不习惯,再者说了,我爷爷讲究礼数,你还没有正式登门拜访过,现在来也不是回事,你就在家等我吧。”张禾的语气温和,恰到好处。 “我知道了。”唐琼回应道。 两人再度说了些情侣之间的私密话,随后张禾等唐琼挂掉了电话。 他一踩油门,桑塔纳缓缓驶离了这里。 …… 华阴市虎沟村,位于华山脚下,穷乡僻壤,一座座砖瓦房矗立在山中,田野里面阡陌交通,村子里面鸡犬相闻,和城里完全不一样。 几乎整个虎沟村的人都姓张,在这里张姓就是大姓,无人能比。 张德海老爷子在虎沟村的地位极高,不光是张禾的叔爷爷,更是所有年轻人的长辈。 这一次张德海去世,整个村里的人都过来帮忙。 按照这边的习俗,从前几天就要开始准备,一直到闹到下葬。 对于这些张禾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当他跪在灵堂前的时候,豆大的眼泪就从眼睛里流出来了。 一颗颗泪珠掉在地上摔成了八瓣,给张德海上了三炷香,磕了几个头,披麻戴孝,张禾这才起身离开。 黑白照片放在灵堂上,张德海布满褶子的面容深深的烙印在张禾的心里。 说是淡然,真到了跟前怎么能够淡然,那个对他时而严厉时而和蔼的叔爷爷真的走了。 此刻,院子里面已经搭起了棚子,一张张四方桌摆放在棚子下面,一张桌子配四个条凳,桌面上是一个个大号的洋瓷碗,里面盛着面汤。 北方人爱吃面食,关中人更爱吃面食。 “张禾,吃碗面。”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张禾不用扭头就知道是谁。 他的爷爷张德林,张德海的哥哥,也是华阴老腔的传承人,在戏班里负责拉月琴。 一碗面放在了张禾的面前,白花花的面条,粗细正好,上面均匀的浇上一层臊子。 “爷,你赶紧坐下吧。”张禾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道。 随着嘴巴一吸溜,面条被吸进嘴里,咕噜噜的声音响起,这才算吃得香,吃面不出声音,那就说明吃的不香。 张德林头上缠着白布条,身上是对襟短打,脚下是双自制的布鞋。 “当年我和你叔爷一块吊嗓子,我印象还在昨天,唉……”张德林叹息道,脸上露出回忆之色。 虎沟村张家族人,华阴老腔传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 每个张家男人到了打基础的年纪,不管以后能不能掌握这门手艺,靠不靠这门手艺吃饭,吊嗓子是必须的,还要练习月琴等等乐器。 这些都是老腔的基本功,张禾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 “爷,叔爷肯定也想你,我们要替叔爷好好活下去。”张禾缓缓道。 “叔爷一走,我们老腔又少了一个人,你叔爷这辈子*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老腔传承下去,我们的心愿都是这个。”张德林望着灵堂那边,眼眶微红。 张禾一时沉默,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几个小孩子从一旁跑过,嬉笑打闹,只是没有一个人能担得起张德林老爷子的心愿。 因为,这个责任太大了。 第二天,张德海入土,地点就在山坡上,其他的东西早已安排妥当。 一路过去,张禾都没有看到张德林的身影,村里的几个老人好像约定好了一样,没有参加葬礼。 老人们几十年的友情,或许是触景伤情吧,张禾在心里默默道。 正当众人以为一切结束了,准备转身离开。 突然,远处的田野里一个接一个人头冒了出来,好像威武雄壮的士兵一般,张德林带着一群老人们从田野里缓缓走来,*终站在了张德海的墓前。 他们站在田野之上,手上拿着老腔表演要用的乐器,一动也不动,一股肃穆庄严的气息出现在他们的身上。 张德林和其他的老人神情肃然,注视那座坟茔。 张禾和其他人的脚步全都停了下来,望着那边的老人们,他们心里猜到了老人们要干什么。 ......

一脉承腔 作者简介

郭智鹏,笔名关中老人,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渭南人,长居西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