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新田巷散记

作者:维扬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21.3(2.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2.6(5.6折)定价  ¥7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田巷散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739112
  • 条形码:9787547739112 ; 978-7-5477-391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田巷散记 本书特色

心中有风景的人,都有着庸人所未曾抵达的丰富精神境界,无言的外表下有着智慧的潜流在汹涌。本书中除了写他的家人、同事、朋友、亲友、发小,还浓墨重彩地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老人,一群生得平凡、活得精彩的弱势群体。全书以写人为中心,是为“人”的写作,也是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写作,凸显了作者“仁者爱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新田巷散记 内容简介

《新田巷散记》是一本散文集,系作者退休后完成的又一部习作,计二十余万字,近两百篇短文。作者是一个生活哲学家,既有家国情怀,又多思多想,他把一生的领悟都汇集到这一本散文集中,可以说是作者人生感悟的结晶。本书试图通过对自己身边过往的人和事、情和物、山和水,即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抒发亲情、友情、同学情、战友情等家国情怀,描写壮丽多姿、斑斓多彩的山水田园情怀,讴歌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新田巷散记 目录

薪火相传
病榻反省
倍感欣慰
求医问药
闭门思虑
终老陪伴
今昔乡里
奔吃会友
侍花弄草
城乡巨变
术有专攻
春情惜友
漫步
触景思危
病必投医
虚构想象
崇尚双律
不辱春风
人以群分
兴趣转向
难违天意
熟能生巧
日新月异
骗人有术
好人好报
基教忧思
。f自至不·}白
有得有失
情系垂柳
品味野菜
不负美意
赌不堪赌
经营有道
互助互爱
托梦表兄
学会感恩
小心上当
留下牵挂
老而不衰
梦回现实
事不过三
集市风情
两河挂青
幼教诱导
红烧“熊猫”
屡见不鲜
难得糊涂
因果关照
苦口良训
逢场必赶
益友九哥
战胜自我
鸭子风波
省食怜人
眼睛牙祭
磨炼成钢
游龙戏水
学过日子
读书感言
以身作则
熟了樱桃
醉酒失态
东方神木
眼镜校长
脚下功夫
家庭聚会
乐在其中
连锁反应
天伦之乐
别了来道
对垒博弈
待哺小熊
盛名难负
汪姓队长
睡莲花开
一号牌照
挥之不去
仅此一例
民间高参
规避从众
以壮行色
栀子花开
“渴”茶吃“草”
何必动气
借花献佛
让人揪心
蛙声一片
亭亭玉立
忌不住口
衣食无忧
双边关系
国宝名家
悠悠往事
抄手水饺
找零
老而不衰
经营有道
唱歌助兴
记忆地标
谁在乎谁
端午祭祖
理当诉说
尹记瓜子
取之有道
“三味”品评
人心不足
以诚为本
受益足浴
迈动双腿
有感于动
故弄玄虚
言传身教
莫辨真假
夫童心者
狗性可赞
响水糍粑
笔墨纸砚
童年时光
向阳花儿
偶尔听用
换个口吻
接待“上司”
不同选择
两全其美
何须干预
挑战自我
灵芝遗梦
谁不在乎
飞了飞了
绝对婚配
野性一回
寄语少年
“老马识途”
乡村振兴
主持公道
起跑线上
打破砂锅
家庭农场
何须排名
新的一页
比虎还毒
顺其自然
云开日出
从中取乐
城河老井
檐下听雨
两相情愿
濯吾身心
脱胎换骨
八面山麓
走进渔滩
蒲花暗河
扶摇九天
境由心造
移步一景
路在脚下
吾祭吾母
跋:用文字照亮生活——读《新田巷散记》
后记
展开全部

新田巷散记 节选

薪火相传 春节是中国民间*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把集聚起来的物资留在大年三十,让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团圆的老少爷们,围坐在八仙桌上,举杯同饮,共庆新春佳节。欢庆之余,我们把不知从哪年开始的正月初一,约定为给祖先上坟的日子,以寄托无尽的哀思和缅怀。 每每立于坟前,总会勾起对逝去亲人的回忆。面对不同成色的让风雨剥蚀的坟茔,我告诉孩子们,这是你们的祖父祖母。要记住我们是他们延续下来的生命,我们是他们繁衍下来的子孙。人生是短暂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握住生命中尚未流逝的年华。 跪在母亲坟头,一阵阵心酸涌上心头。母亲50多年前,因病死于灾年。那时我还不满九岁,只晓得母亲生前活得很苦很累,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记得别人送了个树根粑,她都要留给年龄尚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奶奶。*让我忘不掉的,是母亲响应毛主席“我们也有两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把我们一家人变成了吃大食堂的农民。几年前,我们花钱砍掉挡在母亲墓地前的梧桐,如今那几棵树虽然不见了,却被新建的高楼挡住了远眺的视线。再一看,母亲的坟尾让人种上了青菜。我想,他们要是知道早年这是我家的坟山,会不会礼让几分? 来到老奶奶和老父亲的墓地,仿佛就会看见两张慈善而和蔼、憨厚而苍老的脸庞。老奶奶一生吃斋念佛,乐善好施。那时已八十高龄的她,有一天念完经,从一丈多高的楼上摔下来却未受太重的伤。老父亲读过几天私塾,尚能识字算账,做过炊事员和记分员。在五金社做铜工的时候,与领导赌气丢掉了饭碗。为谋生不得已从头学干农活。父亲因其老实本分,不苟言笑,被人戏称为老农民,其中意味有褒亦有贬。在老奶奶和老父亲坟前,我们一家祖孙三辈大大小小十余人依次叩拜完毕。燃烧过的纸钱灰烬,像两座小小的山包,缓缓升腾弥漫起来的浓烟,象征着我们一大家欣欣向荣。 我的后娘刚好去世两个月,丁酉农历十月初一凌晨寅时大限,享年87岁。经先生掐算,恰好冬月二十四是个吉利的日子。那时离春节还有两个月,来得及撰文刻碑。所以,我们能在新矗立的坟前,双膝跪在地,面向老娘叩首。后娘为了我们一家大小能够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可谓含辛茹苦,殚精竭虑,穷其一生辛劳和苦楚。 仰头山公墓掩埋着成千上万的逝者,算是天堂*热闹的地方。我们给母舅烧钱化纸后,穿行在鳞次栉比的坟墓中,边走边看边想,不由得发出些许感慨:有的人活了100多岁还健在,有的正处在朝气蓬勃的金色年华就告别了美好的人间。 这样看来,身体有好孬,生活有富贫,生命有长短,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命运,寿命长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珍惜生命、珍视身体、珍爱生活,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终老,不管什么人都要回归自然,从哪里来*终还要回到哪里去。我们已从年复一年的祭祀活动中悟出:自己的肉体和心灵与我们的祖先相连,我们正在经历他们经历的苦难与辉煌,从而感知历史,体会当下,思考未来,使自己不至于太计较人生之短长、之得失以及荣辱与成败。 病榻反省 按往年约定的规矩,今天一定要和妻子及大舅哥、舅嫂去两河上坟,那里安眠着外婆、岳母、大舅、幺舅。我们只要活着,每年都要去祭拜,以延续生生不息的香火。 可身患重感冒的我,哮喘咳嗽不止。妻子怜悯我有病在身,坚持不让我去,要我上医院住两天。她还说病是拖出来的,不能再拖了。 到了诊所,打了点滴。拔掉针头后几个小时过去了,药发生了效力,的确轻松了许多。唉,早知是这样,何必拖去拖来,我在心里暗暗感激妻子的理解和怜爱。 午后携妻应邀赴舅哥家过年。餐桌上,人不多,就我们妻舅两家四口人。侄女早已出嫁,年前回家拜望父母后已返渝,侄子大年三十值班,职责所在,不能回家过年,人少,氛围难免清淡了点。 因为团圆高兴,加之病情有所好转,于是推杯换盏,喝了几杯绍兴十年的陈黄酒。酒是温热了的,喝下后当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可到了晚上就寝,咳喘突然加剧,有几次险些没接上气来,好不容易熬到了次日天亮,吃过早饭后,我不得不再次走向民康诊所。 在诊所的病榻上闭上双眼,我往深处想了又想,对过去那些“感情深,一口闷”“宁让肚子流脓,不让嘴巴变穷”的嗜酒行为进行了反省。我认识到,亲情友情固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人上了年纪,子女不在身边,只有老伴和自己这个家,才是可以依靠的地方,除了吃穿不要亏待自己外,应该把保重身体放在重要的位位置。 P1-3

新田巷散记 作者简介

维扬,原名屈银安,一九五三年生,重庆黔江人,土家族,研究生,经济师,中共党员。一九七二年参加工作,二○一三年退休。现任黔江区作协名誉主席、书协顾问,重庆市作协会员、摄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从一九八六年开始文艺创作,先后在《长江文艺》《四川文学》《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经济日报》《民族文学》《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散文》等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我的大娘姓田》获首届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奖,《兰溪歌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电视类题材骏马奖。已出版《维扬文集》《三余走笔》《尘卷》《往事都很美丽》《翰墨情缘》等多部文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