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作者:陈胜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8071798
  • 条形码:9787108071798 ; 978-7-108-0717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本书特色

“文津奖”得主、考古学者陈胜前又一部考古学力作。 揭示了考古学与科学并存的人文视角,考古学除了科学之外,还有人文的一面。 考古学是一门科学,不过*终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考古学的本分。 考古学研究的,始终是人。 本书特色: 揭示考古学科学与人文两面中的人文方面,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清晰的思考,讲述考古发现的意义。 如何看待考古学特别是考古学理论?如何应对学科发展中的挑战?如何看待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如何表达和展示自己?如何与公众沟通?中国考古学的未来方向在哪里?……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当今考古学的“热发现”中进行的“冷思考。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思考考古》的续集,立足于“考古”本位,向内观看,看到了考古本身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了揭示和剖析。全书分为六部分:考古学的人文属性、考古学理论的各个方面、考古学发展遇到的挑战、中国考古学的范式和“中国学派”、考古学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位置、中国考古学的未来展望。作者受哲学和理论训练多年,对一些问题的提出十分大胆,看法也存在独到之处。例如对于苏秉琦及其“中国学派”的问题,在《有关“中国学派”的思考》中,指出了业界对此提法的心照不宣和讳莫如深,勇敢指出考古需要“中国学派”,有利于重建文化意义,争取靠前话语权。对于时下公众考古热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看法,从考古学的社会责任、话语权以及如何更加准确的向公众展示考古成果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和反思。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目录

自序 追问考古学 一 如何来看考古学?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什么? 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 考古学的内与外 现代性与中国考古学 思维方式与中国式考古 思考文化研究 传统与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现代性的再反思 二 如何来看考古学理论? 走入理论的天地 理论能为考古学做什么? 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条件 What does it mean?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有关空间考古 应从遗址废弃过程考察遗物的集中保存现象 三 如何应对学科发展的挑战? 如何理解考古材料:当代考古学的方法 社会导向的考古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考古 物质文化史vs考古 物性的力量 纠结的考古学 物与人的关系:疏离与牵绊 四 如何定位中国考古学? 范式的根源 范式与前范式 中国考古学理论背后的反思 当前中国考古学所研究的问题 有关“中国学派”的思考 中国考古学的学术定位 中国考古学家的危机 第三世界考古 中国考古学的现代化 五 考古学该如何表达? 考古学的社会责任 考古学的话语 谁在考古:有关公众考古的思考 考古学术叙事的反思 家乡博物馆 从兵马俑看考古学的表达 “互联网+”时代的家乡博物馆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 六 中国考古学未来在哪里? 未来中国考古学面临的挑战 如何发展中国考古学派 构建中国考古学派的再思考 中国考古学理论的发展展望 考古学的“化西为中” 中国考古学,what next? 中国考古学的优势 走向人文的考古学
展开全部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作者简介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MU)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农业起源、石器分析、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史前艺术和考古教育等。从事考古学理论方法、考古学史的写作,著有《学习考古》《思考考古》《人之追问》《事前的现代化》(均由三联书店出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