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作者:高鹏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5.8(5.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版权信息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本书特色

1. 《沉思集》,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开启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窗户。 2. 清华大学博士,知名投资人,中央电视台、山西卫视等多个栏目嘉宾导师高鹏,深度解读西方经典。 3. 基于逻辑合理性的考虑,作者对“思维、理性、理智、灵魂、精神、认知、感知、感觉”等进行再翻译,和市面上主流的翻译不尽相同。 4. 作者采取中、英、法文对照的翻译方法对《沉思集》进行重新校对和整理,并附法文版和英文翻译版。 5. 理性思考和艺术想象一样,都是人类在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和灵魂享受。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内容简介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之父”。《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在精神上摆脱一切成见,摆脱感官的干扰,通过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本书是作者对笛卡尔《沉思集》的点评与启示。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笛卡尔提出的六个沉思以及他对当时哲学家、神学家们对其六组沉思提出的反驳与答辩。采用的是原文呈现与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或疑问加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附录附有英文版本和法文原版。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目录

导?? 引 / 1

**章?? **个沉思: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 19

第二章?? 对**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25

第三章 第二个沉思:人的精神的本质以及精神比肉体更容易认知 / 39

第四章?? 对第二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49

第五章?? 第三个沉思:上帝,他存在 / 63

第六章?? 对第三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81

第七章?? 第四个沉思:正确和错误 / 129

第八章?? 对第四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139

第九章 第五个沉思:物质性东西的本质,再论上帝他存在 / 153

第十章?? 对第五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161

第十一章 第六个沉思:物质性东西的本质,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 179

第十二章?? 对第六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193

后记一?? 笛卡尔对于后人的启示 / 228

后记二?? 笛卡尔对财富理性的启示 / 244

跋 / 251

附????录


展开全部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节选

第四节 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原文】 在**个沉思里,我提出了“除了到目前为止通过科学总结的结论以外,普遍怀疑其他一切事物,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尽管普遍怀疑的好处在开始时还不显著,不过,由于它可以让我们排除各种各样的成见,给我们准备好一条非常容易遵循的道路,让我们的精神逐渐习惯脱离感官,并且*后让我们对后来发现是真的东西绝不可能再有什么怀疑,所以它的好处非常大。 在第二个沉思里,意识只要对事物有一点点怀疑,就假定它们都不存在,不过绝不能认为它们不存在。这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因为用这个办法意识很容易把属于意识的东西和属于物质性的东西区分开。但是,有些人可能会等待我在这里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灵魂的不灭。我现在想告诉他们:对于凡是我没有非常准确论证过的东西都不准备写进这本书里,因此我不得不遵循和几何学家所使用的同样次序——先举出求证的命题的全部论据,然后再下结论。在认识灵魂不灭之前,**个就是给灵魂做成一个清楚、明白的观念,这个观念要完全有别于肉体的观念,这一点我在《沉思集》里已经做到了。 除此以外,还要知道我们所清楚、分明领会的一切东西,本来就是按照我们所领会的那样都是真实的,这在第四个沉思以前还没有能够论证。还有, 什么叫物质性,还必须有一个清楚的定义,这个定义一部分见于第二个沉思,一部分见于第五个和第六个沉思。还应该从这一切里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清楚、分明地领会为不同本质的东西,就像领会意识不同于肉体那样,它们都有实质的区别。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第六个沉思里做出来的结论。在这个沉思里我还证实了一点:我们把肉体都理解为是可分的,而灵魂是不可分的。 事实上我们绝不能领会半个灵魂,而我们却能够领会哪怕是再小的物体中的半个物体。因此,肉体和灵魂在本质上不仅不同,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相反。我没有必要在这本书里再谈这个问题,一方面因为这已经足够清楚地说明:从肉体的腐烂得不出来灵魂的死亡;另一方面也足够给人们在死后有一个第二次生命给予希望,并且可以去推断灵魂不朽。我们可以由之而推论出灵魂不灭的那些论据都来自物理学的方法:首先,一般来说,一切不是被上帝所 创造就不能存在的东西,从它们的本质来说是不可毁灭的,要不是同一个上帝想要撤回他的创造,它就永远不能停止存在。其次,很多物体的存在是不腐烂的,但是人的肉体不同,就其有别于其他的物体,它是由一些特殊的东西有机组合而成,容易腐烂;而人的灵魂不同,它是一种单纯的存在。因为,即使它的一切属性都改变了,例如它认识某些东西,它希望另一些东西,它感觉一些东西等,它永远是同一的灵魂;而人的肉体,仅仅由于它的某些部分的形状改变,它就不再是同一的肉体了。由此可见,人的肉体很容易腐烂,但是人的灵魂,从它的本质来说是不会轻易腐朽的。 在第三个沉思里,我详细地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为了尽量地让读者的理智从感官干扰中摆脱出来,我不想用物质性的东西进行比较,因而也留下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希望在后面的反驳与答辩中予以澄清。比如在众多的反驳当中有一个反驳 :在我们的意识里有一个至上完满存在体的观念,如何包含那么多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表象里拥有了那么大程度的存在性和完满性,以至它必然应当来自一个至上完满的原因, 这是相当难于理解的。在答辩里我用了一个十分精巧的机器作为比较来说明:这个机器的观念是存在于某一个工匠的心里,这个观念在技术上一定有一个客观的原因,或者是工匠的学识,或者是工匠的天赋。同理,上帝的观念也 不可能没有它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上帝本身。 在第四个沉思里我指出:凡是被我们领会得非常清楚、非常分明的东西,都是真的;同时也解释了导致判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证实以前的那些真理,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以后的那些真理。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这个地方不讨论在追求善恶中的错误,只讨论辨别真伪时的错误。我不打算在这里谈属于信仰的东西,或属于日常生活行为的东西,只谈有关经过思辨的对错,那些基于真理的灵魂认知。 在第五个沉思里,除解释一般意义下的物质性以外,我还用新的论据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虽然在论证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我将在对反驳所做的答辩里解决。在那里也可以看到,几何学论证的正确性取决于对上帝观念的认知这一点的正确性。 在第六个沉思里,我把意识的判断活动和想象活动进行了区分。我指出,人的意识有别于肉体,然而又和肉体紧密融合得像一个整体。此外,由感官产生的错误以及避免错误的办法都在那里阐明了。*后,我在那里提出了各种论据来证明物质性东西的存在:我认为这些论据对于证明客观存在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例如有一个世界,人有肉体等,这些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事情。但是通过这样的论证,我们对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灭的认识就显得更清晰了。这就是我在这六个沉思里论证的全部东西。我在这里省略了很多问题,关于那些问题,我在这本书里的其他部分也提到了。 【点评】 可以看出,笛卡尔沉思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顺序上是先本后末。我是按照我阅读全书的理解对于类似“思维、理性、理智、灵魂、精神、认知、感知、感觉”等进行再翻译,和市面上主流的翻译不尽相同,主要是基于逻辑合理性的考虑。比如,关于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中文的翻译我一直存在很大的疑虑,因为字面的理解似乎是“我思维,所以我存在”。这也是笛卡尔被归入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原因。按照现代哲学界关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划分,核心是精神**性还是物质**性的问题。既然笛卡尔所谓的思维是人存在的原因,那么他当然应该属于唯心主义哲学家。但是当我反复研究这本著作以后, 我认为中文一般翻译为“思维”的东西在书中的定义和解释,跟我们今天的理解完全不同,这个在我以后点评各个沉思时大家就会看到,这个被普遍翻译成“思维”的单词,其实代表人类甚至所有动物的全部意识活动,应该翻译成“意识”更为契合原意。虽然,我也没有从书中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笛卡尔论证“我的意识是我存在的原因”,但是在对反驳的答辩中明确否定了对“因为我有意识,所以我存在”的反驳,他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我是一个有意识的东西”。因此,按照我理解的笛卡尔的本意,把所有的“思维” 统统替换成“意识”,那么,笛卡尔的那句名言就应该被表述为“我意同我在”。 如果我以上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将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重新了解这位哲学巨匠的思想精髓。 第五章 第三个沉思:上帝,他存在 【原文】 现在我要闭上眼睛,堵上耳朵,脱离我的一切感官,我甚至要把一切物质性东西的影像都从我的意识里排除出去,至少把它们看作是假的。这样一来,由于我仅仅和自己打交道,仅仅考虑我的内部,因此我要试着一点点地进一步认识我自己,对我自己进一步亲热起来。我是一个有意识的东西,我是一个在怀疑、在肯定、在否定,知道的很少、不知道的很多,在爱、在恨、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即使我所感觉和想象的东西也许不是在我以外,但我确实知道我称之为感觉和想象的这种意识方式,一定是存在和出现在我意识里的。 现在我要更准确地考虑一下,在我意识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认知。我确实知道了我是一个有意识的东西。在这个初步的认知里,只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意识。假如万一我认识得如此清楚、分明的东西竟是假的,那么就没有任何认识能使我知道它是真的。我觉得我已经能够把“凡是我们理解得清楚、明显的东西都是真的”这一条定为总则;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让我理解得清楚、明显的东西证明它是假的,我就确信无疑。那么为什么我以前当作非常可靠、非常明显而接受和承认下来,后来我又都认为是可疑的、不可靠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呢?是地、天、星辰,以及凡是我通过我的感官所感到的其他东西。 可是,我在这些东西里边曾理解得清楚、明白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别的,无非是那些东西在我意识里呈现的印象或观念。并且就是现在我还不否认这些观念是在我意识里。可是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是我曾经确实知道的,并且由于习惯的原因使我相信它,我曾经以为看得非常清楚,而实际上我并没有看清楚它,即有些东西在我以外,这些观念就是从那里发生的,并且似乎和那些东西一模一样。我就是在这件事情上弄错了,假如我认为它是按照事实真相判断的,那只能说我做出判断的原因的真实性并不准确。 可是当我考虑有关算学和几何学某种十分简单、十分容易的东西,比如三加二等于五,等等,我至少把它们理解得清清楚楚,确实知道它们是真的。假如从那以后,我认为可以对这些东西怀疑的话,那一定不是由于别的理由,只能是我意识里产生想法,也许是一个什么上帝,他给了我这样的本性,让我甚至在我觉得是*明显的一些东西上弄错。但是每当上述关于一个上帝的至高无上的能力这种观念出现在我的意识里时,我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他愿意, 他就很容易使我甚至在我相信认识得非常清楚的东西上弄错。反过来,每当我转向我以为理解得十分清楚的东西上的时候,我是如此地被这些东西说服,以致我自己不得不说:“上帝能怎么骗我就怎么骗我吧。”只要我想我是什么东西,他就绝不能使我什么都不是,以及我认为存在这件事是真的,他就绝不能使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他也绝不能使三加二之和不等于五,以及我看得很清楚的诸如此类的事情上不是我所理解的那样。 既然我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上帝是骗子,既然我还对证明有一个上帝进行过考虑,因此构建在这个观念之上的怀疑当然是非常轻率的,而且是非形而上学的。为了排除这个疑虑,一旦时机成熟,我就要检查一下是否有一个上帝, 如果一旦我找到了那个上帝,我就要检查一下他是否是骗子。如果不认识这个事实的真相,我就看不出我能够把任何一件事情当作是可靠的。为了我能够有机会去做这种检查而不至于中断我给自己提出来的沉思次序,即从在我意识里先找到的观念一步步地推论到可能在我意识里找到的其他观念,我就必须在这里把我的全部意识分为几类,必须考虑在哪些类里有真理或有错误。 在我的各类意识之中,有些是事物的影像,因为只有这样,另外一些意识才真正适合观念这一名称。比如我想起一个人,或者一个怪物,或者天,或者一个天使,或者上帝本身。另外一些意识有另外的形式,比如我想要,我害怕,我肯定,我否定。我虽然把某种东西理解为我意识的活动的主体,但是我也用这个主体把某些东西加到我具有的观念上了,属于后一类意识叫作意志或情感,前一类的叫作观念或判断。 至于观念,如果只就其本身而不把它们牵涉到别的东西上去,观念本身不是假的。因为不管我想象一只山羊或一个怪物,在我想象上这个观念都是真的。也不要害怕在情感或意志里边会有假的,因为即使我可以希望一些坏事情,或者甚至这些事情从来不存在,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我对这些事情的希望不是真的。这样,就只剩下判断了。在判断里我应该小心谨慎以免弄错。在判断里可能出现的*经常的错误就是我把在我意识里的观念和在我以外的一些东西看成等同的了。如果我把观念仅仅看成是我的意识的一种结果,不把它们牵涉到别的什么外界东西上去,它们当然就不会错。在这些观念里边,有些我认为是与我俱生的,有些是外来的,有些是由我自己主观臆断的。我有理解一个东西,或一个理智,或一个意识的功能,我觉得这种功能不是外来的,而是出自我的本质。但是,如果我现在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太阳,感觉到了热,那么我就判断这些感觉都是从存在于我以外的什么东西发出的,而人鱼、鹫马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一切怪物都是一些虚构和由我的理智凭空捏造出来的。很可能这些观念都不是外来的,而都是和我与生俱来的,或者说都是我的意识产生的。因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清楚地发现它们的真正来源。我现在要做的主要事情是,在有关我觉得来自我以外的什么对象的那些观念,看看有哪些理由使我不得不相信它们是和这些对象等同的。 外来的观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首先,是我觉得这是大自然告诉我的;其次,是我自己体会到这些观念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不管我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我感觉到了热,而由于这个原因就使我相信热这种感觉 是由于一种不同于我的东西,即由于我旁边的火炉的热产生给我的。除了判断这个外来东西只是把它的影像印到我意识里以外,我看不出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现在我必须看一看这些理由是否过硬,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当我说我觉得这是大自然告诉我的,我用大自然这一词所指的仅仅是某一种倾向,这种倾向使我相信这个事情,而不是理智使我判断这个事情是真的。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对于理智告诉我真实的事情,我一点都不能怀疑,就像我意识到我存在,我就能够推论出我存在。在辨别真和假上,我没有任何别的功能或能力能够告诉我,这个理智指给我是真的东西并不是真的,让我能够对于那种功能和对于理智同样地加以信赖。至于倾向,我觉得它们对我来说是不同的,当问题在于对善与恶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倾向使我选择恶的时候并不比使我选择善的时候少。这就是为什么在关于真和假问题上,我也并不依靠倾向做判断。 …………

曲直 : 笛卡尔《沉思集》深度解析与启示 作者简介

高鹏,1974年出生于哈尔滨,博士学历。工作后历任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开发公司总经理、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镇长、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局长、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三级警监、副研究员。2011年创立“厚持投资集团”并担任董事长至今。工作期间取得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实战商学院》,山西卫视《异想天开》,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藏龙卧虎》《求职高手》,内蒙古卫视《创客中国》等栏目嘉宾导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