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75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1.8(6.2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633360
  • 条形码:9787550633360 ; 978-7-5506-3336-0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之“词话卷”。所谓话体,是中国文论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学 批评体式。本丛刊将完整展示长期被遮蔽的现代时期(1912-1949)的话体文学批评,为研究与承续中国文论与文学传统作出贡献。本卷主要收录词话,主要来自当时的期 刊、报纸等公开出版的各类文献,约80余种,每种都附有题解,详细介绍和评价其学术价值,从而为学界了解和研究现代时期的词话和词学批评,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也为 当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目录


目録



總序黄霖 1


凡例1


綰春樓詞話楊全蔭


閨秀詞話佚名


舊時月色齋詞譚倦鶴


學詞隨筆雏


倚琴樓詞話周焯


鏡臺詞話病倩


適齋詞話摩翰


香艷詞話無悶


梅魂菊影室詞話王藴章


竹雨緑窗詞話碧痕


紅藕花館詞話哲盧


雙鳳閣詞話朱鴛雛


袌香簃詞話龐樹柏


中華編譯社論詞三種吴東國劉哲廬易實甫


蕊軒詞話 絳珠


天問廬詞話舍我


習静齋詞話仙源瘦坡山人


病倩詞話陳巢南


怬簃詞話聞野鶴


先施樂園日報詞話七種史别抱等


詞話陳陳


冰簃詞話秋雪


心陶閣詞話沛功


紅葉山房詞話霜蟬


詞話佚名


詞論野鶴


雙十書屋詞話忍庵


卧廬詞話周曾錦


心齋詞話沈生今


詞話佚名


香艷詞話姚賡夔


海棠香夢館詞話朱婉貞


啼紅閣詞話沈瘦碧


説詞李萬育


天韻報詞話四種胡鳳聲等


雙梅花龕詞話鄭周壽梅


學詞大意傅君劍


朱劍芒詞話四種朱劍芒


新新日報詞話兩種何庸鼠等


一葦軒詞話劉德成


詞讕宣雨蒼


詞説蔣兆蘭


長興詞話温匋


屯田詞話關仲濠


詞學研究之一得微


讀紅館詞話次檀


柳溪詞話仲堅


聽歌詞話紫蘭主人


秋蘋詞話蘋子


錢塘詞話耐寒後人


憶紅館詞話鴛湖


怡簃詞話翁麟聲


讀詞星語蕭滌非


還讀軒詞話朱保雄


詞話懺吾


詞學大意紹興壽璽石工父


讀詞小紀張龍炎


酹月樓詞話配生


談詞夢蚨


覺園詞話譚覺園


放屁詞話詞客


論詞話謝之勃


韋齋雜説易大厂


椶窗雜記汪兆鏞


詞林新語靈


聽鵑榭詞話武酉山


孑樓詞話林庚白


詞説顧名


芳菲菲堂詞話畢幾庵


粤詞雅潘飛聲


詞瀋蜀丞


讀詞雜記巴壺天


詞話林瑞良


西溪詞話星舫


談詞憾廬


雜碎詞話干因


詩詞叢談干因


碧梧詞話王桐齡


秋雲平室詞話王西神


凝寒室詞話徐興業


今人詞話星舫


讀詞雜記楊易霖


近代詞人逸事張爾田


詞論張文宬


自然室詞話馮振


讀詞閒話唐弢


詞中叠字丁易


古今詞話風子


讀詞偶記鴻


讀詞小箋林花榭


閒話談詞史幼雲


拼字的詞話尤子


影香詞話佚名


白茶齋説詞松如


談詞何家炳


聆風簃詞話黄秋嶽


蕉窗詞話林丁


詞話老鞱


淡泊齋詞話李冰人


星槎詞話厲鼎煃


菊部詞話莊蝶庵


詞話石獅頭兒


懷人詞話子文


懷舊詞話留夷


漚盦詞話漚盦


詞話靖梅


碩父詞話三則碩父


讀詞隨筆林書田


新詞話朱衣


柯亭詞論蔡嵩雲


咏雪詞話錫金


集成詞話厲鼎煃


雙白龕詞話蒙庵


無庵説詞祝南


詞林語絲紅豆軒主人


詞話與樂話 衛心


紉芳簃説詞陳蒙庵





展开全部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节选

綰春樓詞話 楊全蔭 撰 載於一九一二年《婦女時報》第七期,作者署名“畢楊全蔭”。原文前有小序云“壬子清明後三日芬若自記”,可知本文寫成於民國壬子年(一九一二)清明節後。作者楊全蔭,字芬若,生卒年不詳,江蘇常熟人,著有《綰春詞》《綰春樓詩話》《綰春樓詞話》,曾選清代閨秀詞九十五家二百三十一闋輯爲《緑窗紅淚詞》。其父楊圻(字雲史)爲近代著名詩人,著有《江山萬里樓詩詞鈔》。其母李道清爲李鴻章女孫,著有《飲露詞》。其夫畢振達(號幾庵)爲通俗小説家,著有《人間地獄》《芳菲菲堂詞話》等。王藴章《然脂餘韻》卷三云:“《綰春詞》,楊芬若女史作,儀徵畢幾庵室也。幾庵選《銷魂詞》,以女史之作爲殿。鳳尾鸞心,自成馨逸。” 此詞話共十九則,主要評述清代閨秀孫碧梧、陳契、史景芝、葛玉貞、錢孟鈿、俞綵裳、孫汝蘭等人詞作。作者自言:“余於詞酷嗜《花間》,每有仿製,殊痛未似。”是以本文多選評閨怨相思之詞作,傾向於淒艷含蓄之詞風。該詞話對梁令嫻《藝蘅館詞選》評價極高,稱讚其爲“博視竹垞《詞綜》,而無其浩瀚;精視皋文《詞選》,而矯其嚴苛”。此外,本文較爲重視特殊體裁詞作,選評了五首回文體《菩薩蠻》、一首獨木橋體《百尺樓》。《滑稽時報》一九一五年第四期曾轉引本文“陽湖莊佩蓮”一則,雷縉輯《閨秀詞話》曾轉引三則。另,《小説新報》一九二一年第七卷第六、七期刊登《守誠齋詞話》,共十六則,前有小序,作者署名稚農,内容全抄自《綰春樓詞話》,唯順序微有不同。 春雨簾纖,薄寒料峭,小樓兀坐,意態寂寥。追憶昔日所讀諸閨秀詞集,清辭麗句,深印腦海,每不能去。際此多暇,一一寫出,編爲詞話,藉以排遣時日。拉雜録之,不及删潤,序述殊慚蕪陋,海内彦達,肯加匡謬,是全蔭所馨香企禱者也。壬子清明後三日,芬若自記。 余於詞酷嗜《花間》,每有仿製,殊痛未似。近讀仁和孫碧梧女史(雲鳳)所著《湘筠詞》,置之《花間集》中,直可亂楮葉矣。爲録其《菩薩蠻》數闋。其一云:“華堂宴罷笙歌歇,夜深香裊爐煙碧。酒醒小屏風,燭花相對紅。玉釵金翠鈿,柳葉雙蛾淺。日午未成粧,繡裙雙鳳凰。”其二云:“翠衾錦帳春寒夜,銀屏風細燈花謝。鴛枕夢難成,緑窗嗁曉鶯。愁來天不管,鬢墜眉痕淺。燕子不還家,東風天一涯。”其三云:“日長深柳黄鸝囀,繡床風緊紅絲亂。微雨又殘春,落花深掩門。高樓眉暗蹙,芳草依然緑。酒醒一燈昏,思多夢似真。”其四云:“爐煙裊裊人初定,紗窗月上梨花影。春色自年年,故人山上山。露寒風更急,此景還如昔。記得倚闌干,夜深人未眠。”其五云:“小庭春去重簾下,東風一霎吹花謝。底事惜分飛,高樓啼子規。舉頭還見月,脈脈傷行色。今夜莫教寒,有人羅袂單。”碧梧爲隨園女弟子,郭頻伽評其詞謂“寄意杳微,含情遠渺,髣髴飛卿、延巳之間”,殊非過譽。 碧梧女史小令單詞固絶似《花間》,長調亦殊有宋人意境。其《水龍吟·游絲》一闋,摇曳纏綿,極委宛之致。曼聲長吟,殊令人有意軟心銷之概。詞云:“雨晴乍暖猶寒,清明時節閒庭院。飛花簾幕,輕煙池館,繡床鍼線。曲曲迴腸,悠悠愁緖,隨伊縈轉。颺芳郊翠陌,流雲去水,渾無著,教誰管。九十韶華過半。記南園,踏青歸晚。紅香影裏,緑陰疎處,飄揚近遠。摇漾吟魂,瞢騰午夢,頓成春懶。但垂垂斜日,小闌人静,晝長風軟。” 通州陳無垢女史契(其祖大科,仕清爲大司馬),幼適孫安石。安石家中落,以契無子,不相得,挈婢異居,契乃歸母家。久之,落髮事焚修,然不廢吟咏。晚而益貧,至併日以食,隱忍不以告人。病數月,起,覆水窗前,脫手墮樓死,人咸惜之。其境之哀有如此。事見《衆香詞》。女史有《菩薩蠻》,詞云:“今生浪擬來生約,從今悔却從前錯。腰帶細如絲,思君君不知。五更風又雨,兩地儂和女。着意待新驩,莫如儂一般。”哀而不怨,怨而不怒,此之謂矣。讀者能勿爲之腸斷? 鄭蓮,字採蓮,爲新城陶響甫先生家侍婢,有春草詞,調寄《菩薩蠻》云:“春風二月江南路,春山如畫春光妒。緑幔捲高樓,黛痕眉上愁。薄煙團幾里,拾翠人歸矣。又聽子規啼,如絲雨下時。”末二語含藴無窮,得意内言外之旨。康成詩婢而後,僅見斯人。 王西樵先生士祿曰;“《菩薩蠻》迴文有二體,有首尾迴環者,如邱瓊山《秋思》、湯臨川《織錦》是也;有逐句轉换者,如蘇子瞻《閨思》、王元美《别思》是也。然逐句難於通首,近時惟丁藥園擅此體云云。”近讀《衆香詞》,蓉湖女子有《菩薩蠻·仿王修微迴文》一首,殊極其妙。詞云:“鏡開休學新粧靚,靚粧新學休開鏡。離别怕遅歸,歸遲怕别離。緑痕螺黛促,促黛螺痕緑。千萬約來年,年來約萬千。”迴環一氣,情文相生,當不在丁藥園之“書寄待何如,如何待寄書”下也。(蓉湖女子,《衆香詞》謂其本名家,爲宦室婦,文才敏妙,篇什甚多,特以外君戒其吟咏,故不以姓字傳云云。) 又長洲沈散華女士纕《浣妙詞》中亦有迴文《菩薩蠻》。詞云:“墜華紅處顰眉翠,翠眉顰處紅華墜。春惜可憐人,人憐可惜春。鬲窗疏雨急,急雨疏窗鬲。門掩便黄昏,黄昏便掩門。”又孫碧梧女士《湘筠詞》《菩薩蠻》迴文云:“小疏雨花飛曉,曉飛花雨疏小。寒峭覺衾單,單衾覺峭寒。燕歸傷客遠,遠客傷歸燕。愁莫倚高樓,樓高倚莫愁。”又吴江沈宛君女士宜修《鸝吹詞》中迴文云:“古今流水愁南浦,浦南愁水流今古。清淺棹人行,行人棹淺清。問誰憑去信,信去憑誰問。多恨怯裁歌,歌裁怯恨多。”又云:“曲闌凭遍看漪緑,緑漪看遍凭闌曲。流水去時愁,愁時去水流。井梧疏葉冷,冷葉疏梧井。橫晩舟輕,輕舟晚橫。”諸作亦佳,因並録之。 吴縣曹宜仙女史景芝,爲同邑陸元弟室,著《壽研山房詞》。有《梅魂》一闋,調寄《綺羅香》,詞極悽咽,殆亦别有所悼邪。爲録如下,詞云:“院宇蕭條,美人何處,腸斷黄昏片月。誰吊芳妍,枝上數聲啼鴃。依舊似、嚲來邪,悄地共,華燈明滅。影亭亭、小立蒼苔,乍警清露更悽絶。東風輕颺似許,尋遍闌干衹有,半庭春雪。澹露空濛,誤却棲香胡蝶。但一縷、縈住湘雲,扶不起、珊珊瘦骨。還衹怕、玉吹殘,亂愁千萬叠。” 吴三桂迎滿清兵入關除李闖,説者謂三桂以闖據其愛姬陳圓圓,憤而出此。故吴槑邨祭酒《圓圓曲》有“衝冠一怒爲紅顏”之句。滿清主中夏幾三百年,其發端始於一圓圓?然則圓圓亦歷史上可紀之人物矣。圓圓著有《舞餘詞》,余僅見其小令二闋,因亟録之,讀者知圓圓固不僅以貌勝也。《荷葉杯·有所思》云:“自笑愁多歡少,癡了。底事倩傳杯,酒一巡時腸九回。推不開,推不開。”《轉應曲·送人南還》云:“隄柳,隄柳,不繫東行馬首。空餘千縷秋霜,凝淚思君斷腸。腸斷,腸斷,又聽催歸聲喚。”(圓圓,武進人,名沅,亦字畹芬,事詳陸次雲所作《圓圓傳》。) 舊日閨中女兒,每值鳳仙花開,多擷花捶汁,染指甲上,紅斑深透,以爲美觀。年來女界昌明,群趨學校,指甲多剪去,以利操作。纖纖春葱,遒不獲見。而染指甲事,亦遂不復道。吴門葛秀英女史玉貞,有《醉花陰》詞一闋咏其事,録之用志舊日紅閨雅事。詞云:“曲闌鳳子花開後,搗入金盆瘦。銀甲暫教除,染上春纖,一夜深紅透。點絳輕濡籠翠袖,數亂相思豆。曉起試新妝,畫到眉灣,紅雨春山逗。”集詩難,集詞猶不易。以詞句有長短,詞均有平仄,一字一句,倶有譜律束縛,不容假借也。葛秀英女士《澹香樓詞》中有數闋,無縫天衣,殆同己出。爲録其寄夫子之作三章。其一《憶王孫》云:“畫堂深處麝煙微(顧夐),閒立風吹金縷衣(韓偓)。紅綃帶緩緑鬟低(白居易),落花飛(王勃),不見人歸見燕歸(崔魯)。”其二《虞美人》云:“庭前芳樹朝朝改(李嶠),尙有餘芳在(韋莊)。年光背我去悠悠(沈叔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此時欲别魂俱斷(韓偓),試取鴛鴦看(李遠)。不挑紅燼正含愁(鄭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李後主)。”其三《巫山一段雲》云:“麗日催遲景(公乘億),羅幃坐晚風(趙嘏)。自盤金線繡真容(王建),翻疑夢裏逢(戴叔倫)。離恨却如春草(李後主),滿地落花慵掃(李珣)。思量長自暗銷魂(韓偓),蛾眉向影顰(劉希夷)。”其贈雙妹兼以送别,調寄《生查子》云:“桃花落臉紅(陳子良),困立攀花久(白居易)。垂柳拂粧台(歐陽瑾),掬翠香盈袖(趙嘏)。不敢共相留(盧綸),去是黄昏後(韓偓)。欲去又依依(韋莊),幾日還携手(韓偓)。”玉貞以如許清才,惜不永於壽,年十九便卒。造物忌才,於斯益信。 毗陵錢冠之(孟鈿)女史,爲錢維城女(維城官刑部尙書,清謚文敏),崔龍見室。賦性至孝,嘗剪臂療父疾。生平嗜龍門《史記》,研索殊有心得。旁通韻事,所著《浣青詩餘》,其小令余已選入《緑窗紅淚詞》矣。茲記其《楊花〈長亭慢〉》一闋,咏事殊極宛約,余謂有南宋詞人气息也。詞云:“似花似雪渾無緖。過眼韶光,者般滋味。數點霏微,畫檐飄盡,向何許。斷腸堪寄,更莫向、章臺路。便折得長條,已不是、舊時眉嫵。遲暮。望天涯漠漠,忍見亂紅無數。池塘夢醒,倩鶯兒、喚他重訴。郤又被、曉風吹去。更淒冷、一天煙雨。算只有灞橋,幾曲綰愁千縷。” 外子幾庵客京邸時,在厰肆以百錢購得抄本詞一小册。才可廿餘翻,末數頁蟲蝕過半,漫漶不能卒讀,可辨識者約廿餘闋。字迹娟好,詞復淒艷,題名《卷繡詩餘》,不著姓名,書角有小印,審視爲“夢芙女史”,不知爲誰氏手筆。茲記其《浣溪沙》云:“寒食清明奈怨何,傷春人已淚痕多,可堪春在病中過。徒有相思縈遠夢,了無情緒畫雙蛾,子規底事斷腸歌。” 徳清俞繡孫女士綵裳,爲曲園先生女公子,適錢塘許佑身。所著《慧福樓詞》,多長調,頗有可誦語。爲録一闋,以誌嘗鼎一臠之意,始信淵源家學,不同流俗也。其《長亭怨慢》云:“正三月,落花飛絮。歲歲魂消,緑波南浦。剩有紅牋,斷腸留得斷腸句。一江春水,量不盡、情如許。欲别更徘徊,但淚眼、盈盈相覷。日暮。縱歸舟不遠,已抵萬重雲樹。無眠彊睡,怕孤負翠衾分與。想别後、獨自歸來,對羅帳,淒涼誰語。只兩地相思,挑盡一燈疏雨。”(是闋原題注云:春暮隨家大人返吴下,静壹主人坐小舟送至城外,賦《南浦》一闋見贈。别後舟窗無事,因倚此調寄之云。) 又曲園先生孫女俞慶曾,字吉初,爲繡孫侄女。亦工詞,著《繡墨軒詞》。一門風雅,俞氏見之矣。其《浪淘沙》云:“往事慣消魂,銀甲金尊。蛛絲應罩舊題痕。孤館簾垂鐙上早,疏雨江邨。夢裏暫温存,衹欠分明。花陰燕子鏁重門。兩地酒醒香炧後,一樣黄昏。”《蹋莎行·秋夜》云:“秋露冷冷,秋風細細,秋蟲切切如私語。有人不寐倚秋鐙,銀屏疎影秋如水。秋入愁腸,愁生秋際,秋聲聽徹無情緒。開獨自看秋星,秋河隱隱微波起。”《浣谿沙》云:“惜别情懷幾度猜,熏籠閒倚漏聲殘,霜濃鴛瓦繡衾寒。度曲怕拈紅豆子,送人記泊緑楊灣,消魂又是月初三。”《浪淘沙·七夕》云:“羅襪縱情多,不解凌波。年年此夕問嫦娥。碧海青天明月裏,畢竟如何。涼露濕金梭,風卷雲羅。相思細細訴黄姑。無賴天雞催曉處,寂寞銀河。”余謂吉初小令,清麗處遠出其姑母綵裳女史之上。 倚聲之道,自唐迄今,作者林立,專集選本,高可隱人。惟女史之以詞名者,論專集則有《漱玉》《斷腸》媲美兩宋;論選本,則千餘年來,僅見《藝蘅》而已。(藝蘅名令嫻,梁氏,粤之新會人,卓如先生女。)藝蘅選本,上溯唐五代,下迄有清。博視竹垞《詞綜》,而無其浩瀚;精視皋文《詞選》,而矯其嚴苛。繁簡斟酌,頗具苦心。藝蘅亦一詞壇之功臣與? 孫碧梧女史《湘筠館詞》中有《蘇幕遮》一闋,聲調雖胎息於范文正之“碧雲天,紅葉地”,而詞境則絶似晏小山,是《湘筠》集中佳構也。詞云:“白蘋洲,黄葉渡,雲静秋空,人逐飛鴻去。目斷高樓天欲暮,遠水孤颿,衰草斜陽路。漏聲沈,桐陰午。江闊山遙,有夢還難度。簾外霜寒風不住,明月蘆花,今夜知何處。” 魯山孫湘笙女史(汝蘭)《參香室詞》有《采蓮詞》,戲用獨木橋體,調寄《百尺樓》云:“郎去采蓮花,儂去收蓮子。蓮子同心共一房,儂可如蓮子。儂去采蓮花,郎去收蓮子。蓮子同房各一心,郎莫如蓮子。”淵淵古馨,樂府之遺響也。 余近有《緑窗紅淚詞》之輯,集有清一代閨秀之作,體仿《花間》,專收小令、中調,詞宗《飲水》,意取哀感頑艷,類多傷春怨别之辭,悉屏酬酢贈答之什。積時六月,共選詞凡九十五家,二百三十一首。書成,置案頭,自供吟諷而已。吾友唐素娟(英)見之,極加謬許,題二十字於册端曰:“無字不馨逸,無語不哀涼。一讀一撃節,一讀一斷腸。”朋儕聞之,多來索觀,頗有聳余印布者。然自鏡選例未精,未敢率付梓人也。 陽湖莊蓮佩女士盤珠,嫁同邑吴孝廉軾,年廿五便卒,著《秋水軒詞》一卷,多淒咽之音。如柳絮詞《蘇幕遮》云:“早抽條,遲作絮,不見花開,衹見花飛處。繞砌縈簾剛欲住,打箇盤旋,又被風吹去。埜棠村,荒草渡。離却枝頭,總是傷心路。待趁殘春春不顧,葬爾空池,恨結萍無數。”淒惋幽咽,真傷心人别有懷抱矣。 先母合肥李夫人(自署道清,字味蘭),年未三十,便即仙去。生平極嗜倚聲,所作恒散置奩篋中,自謂殊不足存,每不加珍惜。辭世後,家大人檢點殘篇,爲刊《飲露詞》一卷,不及廿闋。嗚呼!吾母畢生心血,盡於此矣。每一展讀,涕爲琳琅。茲録存九闋,用志吾哀。至先母詞之品高意遠,當世君子已有定評,吾不敢贅一辭也。《浣溪沙》云:“小閣紅簫均未休,碧煙狼藉百花洲,春陰暗暗夢悠悠。蝴蝶路迷芳草遠,黄鸝聲住水東流,古來誰得倩春留。”《浪淘沙·春閨》云:“柳葉澹如煙,柳絮如綿。黄鶯紫燕共纏綿。一片飛花斜月裏,紅過秋千。無語下珠簾,怕聽啼鵑。間愁掁觸上眉尖。一曲琵琶渾不是,廿五冰弦。”《浣溪沙》云:“春水悠悠澹遠空,無言閒立畫橋東,夕陽影裏落花中。有恨門開千嶺緑,無情簾捲一庭紅,黄昏惆悵雨和風。”《青玉案·暮春》云:“海棠澹白胭脂褪,更寂寞,無人問。九曲迴腸君莫訊。如今猜透,春愁離恨,總是詞人分。博山一線春寒緊,侍女初將翠裘進,何處銷魂銷不盡。碧紗簾外,飛花成陣,又是黄昏近。”《更漏子·秋思》云:“菡萏香,龍鬚冷,簾子風摇難定。還對鏡,更添衣,玉墀清漏稀。畫樓近,天涯遠,夢裏醉半恩怨。無可奈,不堪尋,小庭秋雨深。”《菩薩蠻》云:“博山香定爐煙直,薄妝閒坐西窗側。棋罷正思眠,畫屏春夜寒。玉堦苔蘇薄,花雨簾織落。春恨自闌珊,梨花半不開。”《相見歡》云:“晝長正自堪眠,雨簾纖。半是開花時候,落花天。春如夢,閒愁重,總堪憐。無奈去年今日,到今年。”《菩薩蠻》云:“蓮塘夜静簫聲起,銀屏夢覺涼如水。玉臂捲湘簾,星河秋滿天。悠悠今夜怨,只有鴛鴦見。清影不分明,巧雲移月行。”

现代(1912-1949)话体文学批评文献丛刊·词话卷 作者简介

黄霖,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小说、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有《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近代文学批评史》等 学术专著十余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