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作者:张玉能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8(4.3折) 定价  ¥3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本书特色

《新实践美学的崛起》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新实践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深入探索美学基本理论与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新实践美学诞生于2002年,是实践美学的创新与拓展,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本书是作者对新实践美学的美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它立足实践范畴的拓展与全新理解,是对旧实践美学的系统总结与全面提升。本书注重视野的开阔,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又注重材料的丰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简洁和诗意。是本出色的美学读物。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内容简介

  新实践美学的关键词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实践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是入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实践是美的本原和本体。  新实践美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之中,是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和中国形态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多层累性、开放性、创新性,是中国当代美学的百花齐放之一枝花。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目录

**章 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必须澄清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二、坚持实践观点,发展中国美学
三、论新实践美学的文学本体论
四、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

第二章 新实践美学的发展
一、重树实践美学的话语威信
二、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
三、新实践美学的告别

第三章 新实践美学的创新
一、实践美学将放射出新的光辉
二、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争论的重大意义
三、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节选

  《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在扫除了杨春时同志对实践美学的三个重要概念的误会和曲解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实践美学不仅没有抹杀审美的超越性、精神性和个体性,根本没有陷入传统美学的自相矛盾之中,而且也没有因为强调审美的超越性、精神性和个体性而忽视了其现实性、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了感性与理性、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个体与社会、逻辑与历史、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因素的对立统一,确实完成了德国古典美学所梦寐以求的统一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形而上美学与形而下美学的历史使命,开辟了通向美学奥秘全面揭示阐发的康庄大道。  杨春时同志要“超越”实践美学,建立所谓“超越美学”,从哲学根基上来看,是难以成立的。  首先,超越美学的本体论基础就是不可靠的。杨春时为超越美学找到的本体论核心范畴是“人的存在——生存”,并认为生存是我们能够肯定的唯一实在,这是哲学思考的**可靠出发点。其实,生存这个概念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无法规定世界真正本原的概念。从自然本体论来看,人的存在——生存,绝对不可能成为整个宇宙(自然界)的本原,因为在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自然界)就存在了。从社会本体论来看,人的存在——生存,也绝对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本原,因为人类社会固然是有了人的存在后才形成的,然而人类本身却是在以物质生产劳动为中心的实践之中逐渐自我生成的,因此,生存本身还有其本原,这就是实践。此外,把生存的本质规定为精神性的、个体性的、超越性的,并以此作为本体论基础来论证审美的精神性、个体性和超越性,也充分暴露出超越美学的本体论基础的唯心主义实质。  其次,超越美学的认识论(解释学)基础也是十分脆弱的。这种脆弱性当然与它的生存本体论的精神虚妄性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超越美学是从精神性、个体性、超越性的人的存在——生存这个虚设的本体出发的,所以杨春时同志在认识论上走向了纯粹主观性质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认为,人类生存是解释性的,它能创造自己的意义世界,因而不同于物的存在或动物的生存。解释活动是主体性的,它不是被动地反映对象世界,而是能动地构造意义世界。解释活动又是个体性的,它创造了独特的意义世界。解释的本质又是超越性的,它总是指向总体性——对生存意义的把握。这种超越性的解释超越现实意义世界,达到对本体的领悟,而审美和哲学(作为审美的反思)就是超越性的解释。从这些论述来看,在杨春时那里,解释活动是精神性的人类生存对作为本体的自身的领悟,而这种解释活动也就是审美。那么,审美活动就是一种生存着的人类的自我意识。如此,似乎通过解释活动就化解了一切,一切都成了意识(精神)的自我(生存)的创造,而且是个体的创造。这不仅把审美与认识混为一谈,而且这种解释学中充满唯我主义。世界的意义是由自我规定的,意义的世界是由自我创造的,生存本身的意义也是由自我发现的,因此,万物皆备于我了。  正因为超越美学的哲学基础——生存本体论和解释学认识论,一个是唯心主义的,一个是唯我主义的,所以,超越美学也就难以成立了。  ……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新实践美学的崛起 作者简介

张玉能,1943年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师从美学家蒋孔阳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图书馆馆长,1996年访学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师从建筑史家格拉夫教授,主要从事新实践美学、席勒美学、心理学美学教学和科研,主要著译有:《美学要义》《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文集》《深层审美心理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