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作者:历华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2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4.0(6.0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300054
  • 条形码:9787553300054 ; 978-7-5533-000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本书特色

“忠诚与背叛”、“信仰的力量”是红岩中所表现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话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中国纪念馆故事》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是红岩的历史真实记忆。这些故事对于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战斗历程有许多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内容简介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中国纪念馆故事》除了对大家熟悉的红岩历史人物作了介绍之外,还着重介绍了一些大家鲜为人知的统一战线方面的历史人物,如火柴大王刘鸿生在抗战期间如何坚持发展民族工业,三次被开除党籍的国民党元老李济深,七君子中的女君子——史良,一生节俭的邵力子等等。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目录

**部分 人物篇
“火柴大王”
——刘鸿生
不事张扬大家风范
——许德珩
气节与信仰
——陈然
大有农场的女主人
——饶国模
踏遍戈壁共草原许身国
壮山河
——邓稼先
“疯老头”
——韩子栋
红色特工
——沈安娜
一片丹心向阳开
——江竹筠
抗日功臣
——黄琪翔
两袖清风的红色资本家
——肖林、王敏卿
绝不玷污党的荣誉
——刘国铽
自由与信仰
——罗广斌
马寅初
宁亏自己不亏组织
——许涤新
王辉
浓浓故乡情拳拳游子心
——张克辉
陈其尤
章乃器
三次被开除党籍的国民党元老
——李济深
七君子中的女君子
——史良
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
——卢绪章
在金钱与理想的天平上
——王朴和他的母亲金永华
老“政治犯”
——小萝l、头
许云峰原型之
——韦德福
千古功臣
——杨虎城
在烈火中永生
——叶挺
一生节俭的邵力子
“四勉一戒”
——张澜
红色特工张露萍
正气人格的诠释
——何功伟
中国**粒味精的诞生
中国工业史上的“敦刻尔克
大撤退”
——卢作孚
王莹和谢和赓
29天的婚姻生活
——龚澎
国民党高层里的共产党员
——阎宝航
第二部分 事件篇
毛泽东在重庆
皖南事变与《新华日报》
下关惨案
第三部分 文物建筑篇
抗战胡子与“二我合影”图
一张珍贵的照片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吴玉章的哭妻书
延安佳话
——“窑洞对”
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
周海婴的相机
民主之家
——特园
展开全部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节选

“火柴大王” ——刘鸿生 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人们便将硫磺粘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引燃,可以说这是*原始的火柴。然而到19世纪,中国人竞要依靠西方列强,使用从欧洲传来的火柴,并把这神奇的事物称作“洋火”。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时中国人先后办了不下百余家火柴厂,却都因为容易自燃,又有毒性,很难与瑞典“凤凰”、日本“猴子”这些洋品牌竞争。“火柴大王”刘鸿生并不是国内**个办火柴厂的,可他生产出了**根中国人自己的安全火柴。 刘鸿生出生在浙江舟山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父亲早逝,生活过得十分的清贫,母亲靠着省吃俭用,将他送入了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读书。在校读书期间,他因不愿意接受校方的安排,成为一名神父,被迫离开学校,开始闯荡社会。 1919年,一战刚刚结束,国内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这一年的刘鸿生刚刚步入而立之年,他通过10年的努力,成为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煤炭大王”,成功的跻身于上海滩的名流之列。 当时国家饱受战乱之苦,百姓生活颠沛流离,特别是这年的夏天,河南、苏北等地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大批灾民流离失所,纷纷涌入上海、苏州等地,刘鸿生感到“一人享福,万人受苦”的日子是不太平的。于是他开始想到创办工厂,发展实业,完成实业救国的理想。刘鸿生首先将目光投向火柴行业,创办了自己的**间实业公司——鸿生火柴公司。或许谁都不曾想到在多年之后,这位昔日的“煤炭大王”摇身一变竟又成为了火柴行业的领军人物。 刘鸿生的决定不禁让人有些奇怪。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按常理来说,如果要兴办实业,创建工厂,毫无疑问的应该继续选择自己所熟悉的煤炭业,但是为什么刘鸿生要去选择自己毫不了解的火柴行业呢? 刘鸿生是这样考虑的:由于火柴生产工艺简单,属于大规模的手工劳作产业,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者,此时建立火柴厂不仅能小有盈利,还能够为灾民提供工作机会,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此外,在当时中国的火柴市场上销量*好的要属日本“猴子”牌火柴,但因为国内的抵制日货运动,销量急剧下降,刘鸿生意识到这也许就是发展民族火柴工业的*好时机。 1920年,“鸿生火柴厂”在苏州正式投入生产。可是刚投入生产,工厂就遇到了问题,一盒火柴不等用完就受潮了,火柴头也极易脱落,这不仅是刘鸿生的工厂所面临问题,也是当时整个国内火柴行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1956年,刘鸿生在接受上海《新闻日报》记者采访时,曾回忆起这段往事: “我的**个企业是鸿生火柴厂。鸿生火柴厂出来以后,推销工作立刻受到障碍。因为市面上竞销‘凤凰’牌的瑞典火柴和‘猴子’牌的日本火柴。为了要和外国火柴竞争市场,我用高价请了化学工程师来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压低价格。” 通过工程师半年多的实验,经过改良后的火柴不但经久耐用,在国内市场深受好评,甚至还成为了南洋市场的著名商品。可见,当时的中国并非“连火柴也造不出来”,甚至有出口的能力,并且能在海外市场与瑞典、日本火柴一较高下。 在当时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思潮下,“鸿生”牌火柴迅速抢占了国内市场,带动了我国民族火柴工业发展,但外商却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在华利益,于是大量外资工厂纷纷开始降价销售,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抑制和打压我国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使得国内的许多火柴厂纷纷面临倒闭。 此时的刘鸿生意识到,目前国内的华资工厂大都资金实力薄弱,单打独斗根本不足以与外资进行抗衡,要想挽救岌岌可危的民族火柴工业,只有将大家的实力集中起来,才是唯一的出路。随后不久,由“鸿生”等几家火柴厂合并而成的“大中华火柴公司”正式宣告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大中华火柴公司”成为当时中国规模*大的国产火柴公司,打破了“洋火”一统天下的局面,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火柴业。刘鸿生因此也得到了“火柴大王”的美誉。 1933年5月,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国产火柴远渡重洋,出现在了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那一张张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火花,那一根根高质量的中国火柴让参观者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在他们的印象中,东方中国是愚昧的、是落后的,但如今一根小小的火柴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观念。火柴起源于西方世界,但在几十年之后,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火柴扬名于西方世界的博览会,这让我国的民族火柴工业者甚至整个民族工商业者都为之感到骄傲,更值得全中国人民为此感到振奋。 (讲解员 龚菲)P6-9

中国纪念馆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故事 作者简介

历华,男,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博物馆展陈、宣教、推介等方面的工作,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出版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