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Vol. XV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Vol. XV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26cm 页数: 362页,4页图版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8.5(7.5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Vol. XV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89276
  • 条形码:9787030689276 ; 978-7-03-06892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Vol. XV 内容简介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9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Vol. XV 目录

目  录
黄文弼发现的两件据史德语文书 段 晴( 1 )
龟兹与贵霜——从一件黄文弼文书谈起 庆昭蓉(19)
吐鲁番雅尔湖石窟第5窟鲁尼文题记释读与研究 白玉冬(37)
葛啜家世新考——兼论古突厥亲属称谓at. 陈 恳(51)
《蒙古山水地图》部分地名考证 米热古丽黑力力(65)
从孔雀河走向昆仑山——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探讨之二 王炳华(77)
故事画与赴会佛——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0、45窟回鹘风横列因缘图像研究 杨 波(93)
国俗惯性与汉风激荡:辽代初年契丹贵族墓葬的两个面向 ——以宝山辽墓为例 贺逸云(107)
元代怯薛执事杂考陈新元(137)
16—19世纪旧玉龙杰赤水系变化考察 阿布都沙拉木克热木(151)
摩尼教使者之链与那罗延 马小鹤 汪 娟(169)
杭州*古老的萨迪诗歌碑铭 乌苏吉 撰 王银环 译(181)
《福乐智慧》中的苏非主义思想——11世纪喀喇汗王朝的政教平衡 张嘉妹(193)
被隐蔽的才子——清代西域流放文人龙铎考 吴华峰(223)
“丝绸之路”一词确为李希霍芬首创吗? 马提亚斯默滕斯 撰 蒋小莉 译(245)
帝国的君子——西方考古学家与中国官员在西北的互动 郑智明 撰 赵 锴 译(261)
伯希和为英藏斯坦因所获敦煌汉文文献编目始末 王冀青(291)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1902—1914)研究述评 茅心雨(337)
耿世民先生生平及其学术成就 张铁山(345)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著译者单位及文章索引 (363)
《西域文史》简介与稿约 (364)
Contents
Two Gū 
diya Documents Discovered by Huang Wenbi Duan Qing( 1 )
Kucha and Kushan: Some More Remarks on a Huang Wenbi Document . Ching Chao-jung(19)
Interpretation and Research on Runic Inscriptions of No.5 Cave of Yarghol Grottoes .in Turfan Bai Yudong(37)
A New Study on Qar. .or Tegin’s Lineage: also on the Ancient Turkic Kinship Term “at.”. Chen Ken(51)
Explanations on Some Place Names on the Menggu Shanshui Ditu Mihrigül Helil(65)
From the Peacock River to the Kunlun Mountains: on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of the Bronze Age along the Peacock River Wang Binghua(77)
Story Painting and Buddha Attending Assembly: Study on the Uighur Avadāna.Story Paintings at Kumtura Cave 10 and Cave 45 Yang Bo(93)
Khitan Custom and Han Style of the Khitan Nobles Tombs in Early Liao Dynasty: .a Case-study of the Baoshan Tombs He Yiyun(107)
Notes on Keshig Occupations of the Yuan Dynasty Chen Xinyuan(137)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K.hn. ürganch Water System between the 16th -19th Century. Abdusalam Kerim(151)
Manichaean Chain of Apostles and Nārāyan4a Ma Xiaohe & Wang Chuan(169)
The Oldest Inscription of Sa‘dī Shīrāzī’s Poem in Hangzhou Mohammadbagher Vosooghi (tr. Wang Yinhuan)(181)
Thoughts of Sufism in the Kutadgu Bilig: Balance between Politics and Religion.of Karakhanid Dynasty in the 11th Century Zhang Jiamei(193)
A Little-known Talent of the Qing Dynasty: Long Duo,an Exiled Poet to the.Western Regions Wu Huafeng(223)
Did Richthofen Really Coin the “the Silk Road”?  Matthias Mertens (tr. Jiang Xiaoli)(245)
Gentlemen of Empire:Western Archaeologists’ Interactions with Chinese Officials during .Their Expeditions in Northwest China Justin M. Jacobs (tr. Zhao Kai)(261)
Paul Pelliot’s Cataloging Work for the British Collection of Chinese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Aquired by Aurel Stein Wang Jiqing(291)
A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the German Turfan Expeditions (1902-1914) Mao Xinyu(337)
Biograph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Prof. Geng Shimin Zhang Tieshan(345)
Contributors (363)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 History of the Western Regions (365)
展开全部

西域文史:第十五辑:Vol. XV 节选

黄文弼发现的两件据史德语文书 段 晴 今天新疆的图木舒克市附近,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代遗址,维吾尔语称之为Toquz Sarai。基于维吾尔语的读音,汉语曾经音译曰“托和沙赖”,今天的规范地名叫做“脱库孜萨来”。其实那地名有意义:Toquz是“九”,Sarai则是从波斯语的借词,意思是“房,厅,宽敞的房间”。由此,这一遗址在当地人的口中,又称作“九间房”。1929年9月,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古队员黄文弼来到这里,并于路南东山寺庙,即现在称为“图木舒克佛教遗址”附近的古坟中掘出两件胡语文书。后来,这两件文书的原件似不知所踪,但黄文弼当年拍摄的照片却曾经流转于那个时代许多著名人物的手间。例如曾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爱沙尼亚的梵文学者钢和泰(Alexander von Stael-Holstein)、德国突厥语言研究专家葛玛丽(Annemarie von Gabain)、哲学家胡适a甚至还有斯文 赫定(Sven Hedin)以及经由他转达给的不知名的欧洲语言学家们b,他们应该皆曾目睹过这些照片。时光荏苒,一晃近百年过去,这期间早已天翻地覆,物是人非。而黄文弼寄给胡适的信和附上的照片却奇迹一般,仍然保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胡适的档案中。2015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刘子凡博士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工作站,开始追踪黄文弼与胡适的书信往来,终于令千年之前的写本的真容再现于世间。 承蒙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和“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文献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组的信任,把解读这两件胡语文书的工作交给我。以下首先围绕相关背景以及解读文书的体例等,略作说明。 这两件所谓胡语文书,是据史德语文书。但在1929—1931年间,诚如钢和泰教授曾告知黄文弼的,其上所呈现的语言,与当时西方探险队在新疆所发现的古文书语言皆不相同c,文字也有差异。直到今天,从钢和泰的结论仍可感知到,当年钢和泰教授与欧洲的语言学家,至少是与德国的语言学家,并未曾疏于交往。对于新发现的来自新疆的语言文字的认知,钢和泰与当时欧洲语言学家是同步的。我这样认为是因为,恰好也在此时期,德国的语言学家发现,在德国吐鲁番探险队从新疆运回的所有写本 * 本论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文献史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9ZDA215)、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批准号20vjxt013)阶段性成果。 a 关于黄文弼发现的这两件胡语文书,以及再发现的过程,参阅刘子凡2015、刘子凡2016。 b 斯文 赫定委托欧洲语言学家为黄文弼释读该文书事,参韩琦2015。 c转引自刘子凡2015,184页。中,有一组出自图木舒克遗址区的写本,其语言有别于任何其他语言,是一支尚未知的语言。*早开始解读这一组写本并卓有成效的,是当时挪威奥斯陆大学印度学教授柯努(Sten Konow)。他的解读成果*初以德文撰写,直到1935年才发表出来(Konow,1935)。在他的描述中,这组出自图木舒克遗址区的写本所使用的婆罗谜文字,与龟兹一带出土的吐火罗语B所用几近一致,却有独创的字符。而其语言却与和田塞语更近。柯努认为,既然已知于阗语是斯基泰/塞种人的一支方言,那么与其接近的曾经流行于巴楚一带的语言,正是斯基泰/塞种人的另一支方言(Konow,1935:772)。这里还应当提到,柯努解读的前6件文书,曾集中存在于一个内部掏空的原木匣子中(Konow,1935:773),应该是一家人曾经拥有的法律凭证。 虽然柯努洞若观火,指明这支语言的基本属性,但是在那个时代,他却未能识别这支语言的真名。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至于今日在国际上,这支语言习惯被叫做Tumshuqese“图木舒克语”,以其大部分文书在现代的图木舒克市周边出土而得名。这支语言的真名,即“据史德语”,是几十年之后北京大学的历史学家荣新江揭秘的d。虽长久不知其真名,但是从柯努时代起已经明确,据史德语是中古伊朗语的一支,是已经消亡的语言,曾经采用流行于丝路北道的龟兹一代的婆罗谜字母作为书写文字,并在此之外又独创了12个特殊字符。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据史德语文书数量仍然十分有限。依据德国茅埃(Dieter Maue)博士的统计e,西方各大图书馆(柏林、伦敦、巴黎)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总计拥有据史德语写本约67件。除此之外,荻原裕敏和庆昭蓉先后发表新发现的据史德语文书总计4件(《寺院契约》《新出》)。我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西域文书的藏品中发现1件。再加上黄文弼发现的2件,已知据史德语文书的总数不超过80件。而且这80件中,绝大部分是世俗文书,几乎没有可以参照的平行文本。加之一些是残破的文书,缺少上下文的关照。这一切,皆构成解读据史德语文书的障碍。 自1935年柯努发表解读结果以降,不断有学者推进了据史德语的研究,但那12个据史德语字符所对应的音质究竟如何,却始终未得其解。对那12个独创字符的研究,不同学者持不同意见,所以他们采纳的转写用字也不尽相同。集大成者是德国的茅埃博士。我在解读黄文弼发现的这两件文书时,自以为对其中个别字符的起源有新的理解。仅这12个独创字符而言,我选择采用茅埃的方法,并稍有变动。为了方便对比,这里列出那12个字符f,并附上茅埃以及我本人的转写用字符(图1;表1)。 这篇文章日文首发,参阅荣新江,1992。英文版见Rong,2005。 e 数据来源:Dieter Maue,“Tumshutese manuscripts. A provisional handlist” [=图木舒克写本,现下不完全统计]。该文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TITUS项目发布,网站地址:http://titus.uni-frankfurt.de/indexe.htm。 这一叶纸发现于巴楚(Maralba.i),柯努给出的编号是T IV M 58(Konow,1935:776)。纸的一面是吐火罗语B的字母,另一面就是这12个字符。照片来源:DieterMaue,“Introductory Remarks to the Transliteration of the Tumshuqese Manuscripts and Inscriptions”[=关于图木舒克文书及铭文转写的说明文],该文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TITUS项目发布。网站地址见注⑤。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