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作者:杜君立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429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61456
  • 条形码:9787545561456 ; 978-7-5455-6145-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本书特色

◎视角独特——通过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不起眼的小物件的发明、改进与影响,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视角,折射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程。
◎史料详实——旁征博引,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远古法典、近代哲学……古今中外兼容并蓄。
◎图文并茂——数百幅绘画、照片、雕塑精美插图,另有数十幅大幅彩插。涵盖古今中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名家盛赞——获得过多项推荐好书、优秀图书奖,许倬云、郭建龙、余世存、梅毅等当代名家赞赏推荐!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内容简介

轮子、马镫、弓箭、火药和帆船,在历史的时间线上,每一个器物都有它值得诉说的故事,它们引发国家变革,让不同的文明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形成了人类的文明史,而历史的神秘和趣味也在于此。本书是“历史的细节”系列的第二卷,讲述从人类驯服马、发明马镫开始,马与马镫结合的骑兵成为战场主角,所带来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文明碰撞、世界征服,以及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文化等。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像马镫这么简单,但也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像马镫这样,对历史有如此的催化作用,直接改写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演变历程。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目录


引子

**章马的驯化
当人遇见马
人马传说
战争的动物
马上优势

第二章中国的马
伏羲中国
周人走马
从车到骑
胡服骑射
马的征服与统治
御马之术
秦的兴起
伯乐相马
兵强马壮
汗血宝马
汉武帝国
封狼居胥
可怕的汉军
战争的代价
冲锋陷阵的年代
投鞭断流
昭陵六骏
马粪与荔枝
安史之乱
无力的北伐
无处买马
以茶易马
*后的八旗

第三章蒙古的征服
危险的草原
蒙古风暴
上帝的鞭子
神奇的蒙古马
征服世界的马镫帝国

第四章马镫革命
希腊化时代
罗马的溃败
中国靴子
骑士的支点
骑士登场

第五章骑士的世界
骑士国王
诺曼征服
英雄时代
十字军骑士
大宪章
铁骑军
好马配好鞍
这是革命
城堡时代
三十人战争
沉重的铁甲衣
骑士文化
圆桌骑士
骑士精神
骑士的遗产
罗兰之歌
从堂·吉诃德到鲁滨孙
*后的贵族
玉帖镫

第六章士的精神
中国的士
文武之道
仰禄之士
士的没落
无士之兵

第七章马的终结
日本武士道
菊花与刀
骑士的挽歌
从骑士到骑兵
遇见机枪
新大陆传奇

尾??声


展开全部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节选

在战国七雄中,北方的赵国时常遭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侵扰。赵武灵王之所以推行“胡服骑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时赵国四周强敌环绕,“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疆兵之救”(《史记??赵世家》)。武灵王担心如果不尽早进行军事改革,“是亡社稷”。于是,雄才大略的武灵王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决定着胡服、习骑射,以骑兵取代华而不实的车兵,作为正式兵种。 赵国开军事变革之先河,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赵军灭中山国后,又南抑魏、齐,北逐三胡,开疆千里,还占领了如今的陕北一带,对秦都咸阳构成直接威胁。 赵武灵王这一突破华夷大防的大胆举措,不仅促进了骑兵的兴起,也迅速改变了春秋以来的传统作战方式。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法《六韬》1,就已经将骑兵与传统的战车分开并列,并有一篇专门讲述骑兵战术的“战骑篇”。“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 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均兵》)很明显,当时骑兵主要担任侧攻和包抄,而不是进行正面冲击。对骑兵来说,贸然冲击敌阵是非常危险的,“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阵,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六韬??战骑》)。 作为军队组织,骑兵的编制为“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战斗时则以“三十骑一屯,六十骑一辈”来编队。 骑兵作为独立的兵种虽然出现得比较早,但只有到了赵武灵王以后,各诸侯国才普遍装备了数量庞大的骑兵部队。 拥有骑兵*多的国家,是与西北戎狄毗壤的秦、楚、赵三国,各拥有骑兵万匹;其次是魏国和燕国,亦分别有5000 匹和3000 匹。 这一时期,中原各国骑兵总数不下五六万匹,这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 随着骑兵数量的增多,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在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时,“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史记??白起列传》)。秦国5000 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赵军侧翼,断其粮道,将赵军分割包围,使45 万赵军全军覆没,从而创造了“兵贵神速”的经典战例。 当时有一个典故,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有战斗力,当场吃了很多饭;事实上,他主要表现的还是骑马。《史记》中写道:“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由此可见,骑马已经成为战争的日常。 在战火频仍的秦汉时代,中国骑兵逐步从战争的配角成为主角,并迅速走向成熟。 秦灭六国,中国短暂而辉煌的“封建”时代在秦人的马蹄下灰飞烟灭,秦始皇将自己命名为中国人的“**个皇帝”,他不仅实现了帝国之内的“车同轨”,还修建了世界**条高 速公路“直道”。 秦始皇千秋万代的皇帝梦虽然被陈胜、吴广打断,但帝国*基层的一个小小亭长—比嬴政小三岁的刘邦终于圆了这个皇帝梦。此后两千多年,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延绵不绝。 这一切都来自马的出现。没有马,也就没有一个巨大的秦汉帝国。 自从马进入人类社会之后,骑马和乘车便成为一种统治的古老标志,正如步行是被统治的贱民的典型特征。 中国将步行者称为“徒”,将官吏称为“司徒”,将反抗的平民称为“暴徒”,将流放的苦役犯称为“刑徒”,将平民的劳作称为“徒劳”(意思就是白忙活)。 轮子与马的结合,既象征着征服和法律,也标志着政治和技术。马车将轮子和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庞大的帝国获得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此以后,统治便成为一桩可以轻松实现 的壮举。 虽然刘邦恢复了秦始皇建立的秩序,但秦始皇精神遗产的真正继承人却是刘彻。在汉武帝时代,帝国的暴力机器终于实现了从战车到步兵,再到骑兵的革命性转变。从此以后,“兵马”就成了军队的同义词。 与小国寡民相比,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不容易,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技术问题。如果成本高得已经超出获得的利益,那么帝国就必然崩溃。马车需要宽阔的道路和平坦的路面,而良好的道路还需要经常保养。相对而言,骑马就简单得多,比起轮子来,马蹄子简直对道路毫不挑剔,兼容性要好得多。更不用说省得去制造复杂的马车。 毫无疑问,骑马的普及,使统治者几乎摆脱了道路的限制和对道路的依赖,这大大降低了统治和镇压的成本。

历史的细节:卷二:马镫、骑士与文明 作者简介

杜君立,关中人,通识历史写作者。主要作品包括:《历史的细节》(五卷本)、《现代的历程》、《新食货志》、《历史的慰藉》等。其中《现代的历程》曾获得2017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历史的细节,卷二,书已收到,包装完好,品相与卖家所述一致,非常满意,发货及时,好评,继续关注!

    2024/3/24 9:49:54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