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歌德谈话录(精装)

歌德谈话录(精装)

作者:爱克曼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3(7.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歌德谈话录(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84092
  • 条形码:9787544784092 ; 978-7-5447-840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歌德谈话录(精装) 本书特色

?? 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范畴, 堪称欧洲近代思想的入门经典 ?? 德国文学巨匠歌德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记录与席勒、黑格尔、伏尔泰、拿破仑等人的交往 ?? 美学宗师朱光潜匠心译本,批注丰富 ?? 走近歌德,始于文学,不止于文学

歌德谈话录(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由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整理而成,对歌德作了细致而深刻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日常生活、处世态度,以及与席勒、黑格尔、伏尔泰、拿破仑等人的交往。本书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歌德,走近歌德,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思想情操,领略人生真谛。

歌德谈话录(精装) 目录

目 录

1823年

1823年6月10日
(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
(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
(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
(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
(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
(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
(《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
(莎士比亚的伟大;《少年维特》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
(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
(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
(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年2月24日
(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
(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
(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
(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824年3月30日
(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
(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
(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
(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
(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
(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
(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
(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
(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
(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
(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
(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
(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5年4月27日
(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
(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谈希腊悲剧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
(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特别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
(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
(近代文学界的弊端,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1825年12月25日
(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
(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1826年7月26日
(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1826年12月13日
(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

1827年1月4日
(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1827年1月15日
(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1827年1月18日
(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1827年1月29日
(谈贝朗瑞的诗)
1827年1月31日
(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1827年2月1日
(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
1827年3月21日
(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1827年3月28日
(评黑格尔派对希腊悲剧的看法;对莫里哀的赞扬;评史雷格尔)
1827年4月1日
(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
(吕邦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
(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1827年5月3日
(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1827年5月4日
(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1827年5月6日
(《威廉??退而》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1827年7月5日
(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827年7月25日
(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
(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歌德少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
1827年10月18日
(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
(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1828年3月12日
(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1828年10月17日
(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10月20日
(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1828年10月23日
(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1828年12月16日
(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

1829年2月4日
(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1829年2月12日
(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1829年2月13日
(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1829年2月17日
(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1829年3月23日
(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1829年4月2日
(战士才有能力掌握*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1829年4月3日
(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1829年4月6日
(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1829年4月7日
(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1829年4月10日
(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1829年4月12日
(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1829年9月1日
(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1829年12月6日
(《浮士德》下卷第二幕**景)

1830年

1830年1月3日
(《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1830年1月27日
(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
(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同 日
(谈弥尔顿的《参孙》)
1830年2月3日
(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同 日
(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
(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1830年3月17日
(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少年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1830年3月21日
(“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1830年8月2日
(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830年10月20日
(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
(评《红与黑》)
1831年2月13日
(《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纤弱)
1831年2月14日
(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早出现于音乐)
1831年2月17日
(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1831年2月20日
(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1831年3月2日
[Daemon(精灵)的意义]
1831年3月8日
(再谈“精灵”)
1831年3月21日
(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1831年3月27日
(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1831年5月2日
(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1831年5月15日
(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著)
1831年5月25日
(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1831年6月6日
(《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1831年6月20日
(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1831年6月27日
(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
(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
(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1832年3月11日
(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几天以后
(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希腊人的命运观;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附录一
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附录二
**、二两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附录三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译后记
展开全部

歌德谈话录(精装) 节选

1823年 魏玛,1826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我来这里已有几天了,今天**次访问歌德,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刻,我把这一天看作我生平*幸福的一天。 昨天我去探问,他约我今天十二点来见他。我按时去访问。他的仆人正等着引我去见他。 房子内部给我的印象很愉快,不怎么豪华,一切都很高雅和简朴。陈列在台阶上的那些复制的古代雕像,显出歌德对造型艺术和古希腊的爱好。我看见底楼一些内室里妇女们来来往往地忙着。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是歌德的儿媳妇奥提丽的孩子,他不怕生,跑到我身边来,瞪着大眼瞧我的面孔。 我向四周瞟了一眼。仆人打开一间房子的门,我就跨过上面嵌着“敬礼”字样的门槛,这是我会受到欢迎的预兆。仆人引我穿过这间房,又打开另一间较宽敞的房子,叫我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他进去报告主人我已到了。这间房子很凉爽,地板上铺着地毯,陈设着一张深红色长沙发和几张深红色椅子,显得很爽朗。房里一边摆着一架钢琴,壁上挂着各色各样的绘画和素描。通过对面敞开着的门,可以看见里面还有一间房子,壁上也挂着一些画。仆人就是穿过这间房子进去报告我已来到。 不多一会儿歌德就出来了,穿着蓝上衣,还穿着正式的鞋。多么崇高的形象啊!我感到突然一惊。不过他说话很和蔼,马上消除了我的局促不安。我和他一起坐在那张长沙发上。他的神情和仪表使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纵然说话也说得很少。 他一开头就谈起我请他看的手稿说,“我是刚放下你的手稿才出来的。整个上午我都在阅读你这部作品,它用不着推荐,它本身就是很好的推荐。”他称赞我的文笔清楚,思路流畅,一切都安放在坚牢的基础上,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他说,“我很快就把它交出去,今天就写信赶邮班寄给柯达,明天就把稿子另包寄给他。”我用语言和眼光表达了我的感激。 接着我们谈到我的下一步的旅行。我告诉他我的计划是到莱茵区找一个适当的住处,写一点新作品,不过我想先到耶拿,在那里等候柯达先生的回信。 歌德问我在耶拿有没有熟人,我回答说,我希望能和克涅伯尔先生建立联系。歌德答应写一封介绍信给我随身带去,保证我会受到较好的接待。 接着歌德对我说,“这很好,你到了耶拿,我们还是近邻,可以随便互访或通信。” 我们在安静而亲热的心情中一起坐了很久。我触到他的膝盖,依依不舍地看着他,忘记了说话。他的褐色面孔沉着有力,满面皱纹,每一条皱纹都有丰富的表情!他的面孔显得高尚而坚定,宁静而伟大!他说话很慢,很镇静,令我感到面前仿佛就是一位老国王。可以看出他有自信心,超然于世间毁誉之上。接近他,我感到说不出的幸福,仿佛满身涂了安神油膏,又像一个备尝艰苦,许多长期的希望都落了空的人,终于看到自己*大的心愿获得了满足。 接着他提起我给他的信,说我说得对,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他说,“不知道这种能力怎样由此及彼地转化,”接着他告诉我,“我在柏林有很多好朋友。这几天我正在考虑替你在那里想点办法。” 他高兴地微笑了,接着他指示我这些日子在魏玛应该看些什么,答应请克莱特秘书替我当向导。他劝我特别应去看看魏玛剧院。他问了我现在的住址,说想和我再晤谈一次,找到适当的时间就派人来请。我们很亲热地告别了。我感到万分幸福。他的每句话都表现出慈祥和对我的爱护。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我本来打算今天去耶拿。但是昨天歌德劝我在魏玛住到星期天,搭邮车去。他昨天替我写了几封介绍信,其中有一封是给弗洛曼一家人的。他告诉我,“这家人所交游的人会使你满意。我在他们那里参加过许多愉快的晚会。让??保尔、蒂克、史雷格尔兄弟以及其他德国名人都到过那里,都感到很愉快。就是到现在,那里还是学者、艺术家和其他知名人士经常聚会的场所。过几星期之后,请写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对耶拿的观感如何,信寄到玛冉巴特,我已吩咐我的儿子当我不在家时要常去看望你。” 歌德对我这样细心照顾,使我非常感激。我从一切方面都感到歌德待我如家人,将来也还会如此。我因此感到幸福。 耶拿,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昨天在歌德回到魏玛之前,我很幸运又和他晤谈了一个钟头。这次他说的话非常重要,对我简直是无价之宝,使我终生受益不尽。凡是德国青年诗人都应该知道这番对他们也会有益的忠告。 歌德一开始就问我今年夏天写过诗没有。我回答说,写了一些,但是总的说来,我对作诗还缺乏兴致或乐趣。歌德就劝我说,“你得当心,不要写大部头作品。许多既有才智而又认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贪图写大部头作品上吃亏受苦,我在这一点上也吃过苦头,认识到它对我有多大害处。我扔到流水里去的作诗计划不知有多少哩!如果我把可写的都写了,写上一百卷也写不完。 “现实生活应该有表现的权利。诗人由日常现实生活触动起来的思想情感都要求表现,而且也应该得到表现。可是如果你脑子里老在想着写一部大部头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边站,一切思虑都得推开,这样就要丧失掉生活本身的乐趣。为着把各部分安排成为融贯完美的巨大整体,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精力;为着把作品表达于妥当的流利语言,又要费大力而且还要有安静的生活环境。倘若你在整体上安排不妥当,你的精力就白费了。还不仅此,倘若你在处理那样庞大的题材时没有完全掌握住细节,整体也就会有瑕疵,会受到指责。这样,作者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力和牺牲,结果所获得的也不过是困倦和精力的瘫痪。反之,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来处理眼前事物,他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姑且举柯尼斯堡的奥古斯特?? 哈根为例。他本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作家,你读过他的《奥尔弗里特和李辛娜》那部诗没有?那里有些片段是写得很出色的,例如波罗的海风光以及当地的一些具体细节。但这都是些漂亮的片段,作为整体来看,这部诗却不能使任何人满意。可是他费了多大气力,简直弄得精疲力竭了。现在他还在写一部悲剧哩!” 说到这里,歌德笑了笑就停住了。我趁机插话说,如果我没有弄错,他在《艺术与古代》上就劝告过哈根只选些小题目来写。歌德回答说,“是呀,我确实劝告过他。但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的话谁肯听呢?每个人都自信有自知之明,因此,有许多人彻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长期在迷途中乱窜。可是现在却没有时间去乱窜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年人是过来人,如果你们青年人愿意重蹈我们老年人的覆辙,我们的尝试和错误还有什么用处呢?这样,大家就无法前进了。我们老一辈子走错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原来没有已铺平的路可走。但是对入世较晚的一辈人要求就要更严格些,他们不应该老是摸索和走错路,应该听老年人的忠告,马上踏上征途,向前迈进。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都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请你把我这番话牢记在心上,看它对你是否也适用。我并不是怕你也会走错路,不过我的话也许可以帮助你快一点跨过对你还不利的这段时期。如果你目前只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点好作品来。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感到乐趣。你可以把作品先交给报刊或印成小册子发表,但切莫迁就旁人的要求,要始终按照自己的心意写下去。 “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作诗的动因。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作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但是据此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这却是诗人的事了。号称‘自然诗人’的傅恩斯坦是你所熟识的。他以种植酵母花为题写出一首很好的诗。我劝他用各行手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题材来写一些歌,我敢说他写这方面的诗歌会获得成功,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和这些手工艺匠人在一起生活,对手工艺这一行懂得很透彻,对他所要使用的材料有充分的掌握。写小题材的优点正在于你只需描绘你所熟悉的事物。至于写大部头的诗,情况却不同。那就不免要把各个部分都按计划编织成为一个完整体,而且还要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是在青年时代对事物的认识不免片面,而大部头作品却要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人们就在这一点上要跌跤。” 我告诉歌德,我想写一部大部头的诗,用一年四季为题材,把各种行业和娱乐都编织进去。歌德回答说,“这正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你可以在许多片段里写得很成功,但是涉及你也许还没有认真研究过、还不大熟悉的事物,你就不会成功。你也许写渔夫写得很好,写猎户却写得很坏。如果有些部分失败了,整体就会显得有缺陷,不管其他部分写得多么好,这样你就写不出什么完美的作品。但是你如果把那些个别部分分开,单挑其中你能胜任的来写,你就有把握写出一点好作品来了。 “我特别劝你不要单凭自己的伟大的创造发明,因为要创造发明就要提出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而青年人的观点往往还不够成熟。此外,人物和观点都不能作为诗人的特征反映而同诗人相结合,从而使他在下一步创作中丧失丰满性。*后还有一点,创造发明以及安排和组织方面的构思要费不少时间而讨不到好处,纵使作品终于完成了。 “如果采用现成的题材,情况就大不相同,工作就会轻松些。题材既是现成的,人物和事迹就用不着新创了,诗人要做的工作就只是构成一个活的整体。这样,诗人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完满性,因为用不着再从他本身补充什么了。他只需在表达方面费力,用不着花费创造题材所需要的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我甚至劝人采用前人已用过的题材。例如伊菲革涅亚这个题材不是用过多次了吗?可是产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因为每个作家对同一题材各有不同的看法,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处理。 “我劝你暂时搁起一切大题目。你挣扎这么久了,现在是你过爽朗愉快生活的时候了。写小题材是*好的途径。” 我们一面谈着,一面在室内踱来踱去。因为我极钦佩歌德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理,只能始终表示赞同。每走一步,我都感到比前一步轻松愉快,因为我应该招认,我过去心想的但没有想清楚的一些大计划,一直是我的不小的精神负担。现在我把这些大计划抛开了,等到通过钻研世界情况,掌握了有关题材的每个部分之后再说。目前先以愉快的心情就某一题材或某一部分陆续分别处理。 听了歌德的话,我感到长了几年的智慧。结识了这位真正的大师,我在灵魂深处感到幸福。今冬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单是和他接触也会使我受到教益,尽管他有时并未说出什么重要的话。在默然无语时,他的风度和品格对我就是很好的教育。 1823年10月29日 (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今晚我去看歌德,他正在点灯。我看到他心情很振奋,眼光反映着烛光闪闪发亮,全副表情显得和蔼、坚强和年轻。 我跟他在室内踱来踱去,他一开始就提起我昨天送请他看的一些诗。他说,“我现在懂得了你在耶拿时为什么告诉我,你想写一篇以四季为题材的诗。我劝你写下去,马上就从写冬季开始。你对自然事物像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和看法。 “对你的那些诗,我只想说两句话。到你现在已经达到的地步,你就必须闯艺术的真正高大的难关了,这就是对个别事物的掌握。你必须费大力挣扎,使自己从观念(Idee)中解脱出来。你有才能,已经走了这么远,现在你必须做到这一点。你*近去过梯夫尔特,我想就出这个题目给你做。你也许还要再去三四次,把那地方仔细观察过,然后才能发现它的特征,把所有的母题(Motive)集拢起来。你须不辞辛苦,对那地方加以深入彻底的研究,这个题目是值得费力研究的。我自己本来老早就该运用这种题材了,只是我无法这样办,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一些重大的时局,全副精神都投入那方面去了,因而侵扰我的个别事物过分丰富了。但是你作为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关于过去,你可以请教当地堡寨主人,自己要探索的只是现在的突出的、具有意义的东西。” 我答应要试着照办,但是不敢讳言这个课题对于我像是离得很远而且也太难。 他说,“我知道这个课题确实是难,但是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你也不用担心个别特殊引不起同情共鸣。每种人物性格,不管多么个别特殊,每一件描绘出来的东西,从顽石到人,都有些普遍性;因此各种现象都经常复现,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只出现一次。” 歌德接着又说,“到了描述个别特殊这个阶段,人们称为‘写作’(Komposition)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这话我乍听还没有懂得很清楚,不过没有提问题。我心里想,他指的也许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也就是外形和内在本质的结合。不过他指的也许是另一回事。歌德于是接着说: “还有一点,你在每首诗后应注明写作日期。”我向他发出质疑的眼光,想知道注日期有什么重要性。他就说,“这样就等于同时写了你的进度日记。这并不是小事。我自己多年来一直这样办,很知道它的好处。”…… 1823年11月3日 (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 我于是把话题转到1797年歌德经过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去瑞士的游记。他*近把这部游记手稿三本交给我,我已把它仔细研究过了。我提到当时他和迈尔对造型艺术题材问题思考得很多。 歌德说,“对,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正是因为近代艺术家们缺乏有价值的题材,近代艺术全都走上了邪路。我们大家全都在这方面吃过亏;我自己也无法否定我的近代性。” 他接着说,“艺术家们很少有人看清楚这一点,或是懂得什么东西才使他们达到安宁。举例来说,人们用我的《渔夫》为题来作画,没有想到这首诗是画不出来的。这首民歌体诗只表现出水的魔力,在夏天引诱我们下去游泳,此外便别无所有,这怎么能画呢?” 我提到我很高兴从上述游记里看出他对一切事物都有兴趣,并且把一切事物都掌握住了:山岗的形状和地位以及上面各种各样的石头;土壤、河流、云、空气、风和气候;还有城市及其起源和发展、建筑、绘画、戏院、市政、警察、经济、贸易、街道的格局、各色各样的人、生活方式、特点乃至政治和军备等数不清的项目。 歌德回答说,“不过你看不到一句话涉及音乐,因为我对音乐是外行。每个旅游者对于在旅途中应该看些什么,他的要旨是什么,应该胸有成竹。” …… 我告诉歌德说,……我现在已逐渐摆脱我已往爱好理想和理论的倾向,逐渐重视现实情况的价值了。 歌德说,“若不是那样,就很可惜了。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 过了一会儿,我把话题转到梯夫尔特以及描绘它时应采取的方式。我说这是一个复杂的题目,很难给它一个恰当的形式。我想*方便的方式是用散文来写。 歌德说,“要用散文来写的话,这个题目还不够有意义。号称教训诗和描写诗的形式大体上或可采用,但还不够理想。你*好写上十来首用韵的短诗来处理这种题材,音律和形式可以随不同方面和不同景致而变化多端,不拘一格,用这种办法可以把整体描绘得晶莹透澈。”我马上表示接受这个很适当的忠告。歌德接着又说,“对了,你为什么不来搞一次戏剧方式,写一点和园丁的谈话呢?用这种零星片段可以使工作轻松一些,而且把题材具有特征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来。至于塑造一个无所不包的巨幅整体总是困难的,一般不易产生什么完满的作品。”

歌德谈话录(精装) 作者简介

爱克曼 (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1854) 德国诗人、作家,因《歌德谈话录》闻名于世,是歌德晚年生活的见证者。1823年,爱克曼将自己的论文集寄给歌德,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赏识。从此以后,爱克曼常向歌德请教,并将谈话的精华内容记录下来,集结成书,由此把歌德文艺思想和实践的精髓分享给世人。 朱光潜 (1897—1986) 字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书简》等,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美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