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6cm 页数: 135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1.6(7.2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307430
  • 条形码:9787572307430 ; 978-7-5723-074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本书特色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作为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为了更好地宣传齐文化、弘扬齐文化、普及齐文化知识,也为了古为今用,使齐文化的精华能更好地应用于当今社会,编者组织编写了《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齐文化》套书。本册为第二册,主要介绍了齐国的生态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科技和文学艺术、教育文化、生活文化、精神文化。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内容简介

“齐文化(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新颖别致,内容翔实、涵盖面广,适合学生阅读;设置的综合探究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齐文化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本书为第二册,收录齐国的政治文化、齐国的军事文化等数章内容。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目录

**单元 齐国的生态文化
第1课 齐国的自然生态
第2课 齐国的人文生态
第二单元 齐国的政治文化
第3课 民为邦本
第4课 重法尚礼
第5课 义利并重
第6课 齐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齐国的经济文化
第7课 齐国的农耕文化
第8课 齐国的工商文化
第9课 齐国的海洋文化
第10课 齐国的经济制度
第四单元 齐国的军事文化
第11课 尚武崇智
第12课 名将辈出
第13课 军事学研究
第14课 齐国的军事制度
第五单元 齐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第15课 昌盛的科学技术
第16课 辉煌的科技成果
第17课 繁荣的文学
第18课 发达的音乐
第六单元 齐国的教育文化
第19课 终身之计
第20课 稷下学宫
第21课 一民同俗
第22课 四民分业
第七单元 齐国的生活文化
第23课 饮食
第24课 服饰
第25课 居住
第26课 交通
第八单元 齐国的精神文化
第27课 主变合时的革新精神
第28课 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第29课 因地制宜的务实精神
第30课 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
活动与探究齐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概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历史文化素质教育读本:第二册:齐文化 节选

齐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海,境内山原相间,利于发展。 齐国的地理环境 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大地,其统治核心区域,南面是泰沂山脉、鲁中丘陵的北缘,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缓,依次分布着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微斜平地、浅平洼地等地貌单元。都城临淄南三四十里处有牛山、稷山等,东边有淄水,西边有时水(今乌河),西北有系水。齐地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体构造良好。 齐国的疆域变化 齐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与山东省昌乐县皆称为古营丘地,史学界尚有争论)。疆域*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 春秋中期,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战国时期,姜姓齐国为田氏所代,史称田齐。战国之初,齐国疆域与春秋晚期略相近似。至威、宣王时期,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强盛一时,史载齐此时“*强于诸侯”,齐国疆域已北至天津以西,西至河南以东,南抵安徽、江苏近鲁地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地方二千余里,百二十城,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 齐国境内有大面积的平原,适合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高,军粮储备足。北有黄河,南有山脉和丘陵,都是御敌屏障。齐国的先人们为抵御外敌的入侵,依靠这些山脉丘陵,修建了防御工事,就是著名的齐国长城。齐长城西起黄河崖之防门,经泰山北麓,横穿多个地区,全长千里,蜿蜒于南部诸山之巅,远望如带,近看似岭,颇为壮观。 齐国独有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为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齐国三面靠海的地理位置,进可攻,退易守。浩瀚的大海、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鱼盐资源。其次,齐地多低山丘陵,其中夹杂着很多平原,山丘宜植桑,平原宜种麻。再次,当时齐地的水陆交通都比较方便。诸多的有利因素使得齐国的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齐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齐国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沿海文化的民情风俗,有自己的特点。司马迁就评价说,齐国“民阔达多匿智”(《史记·齐太公世家》),“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史记·货殖列传》)。齐国人有一种舒缓悠闲的生活方式,有阔达包容的处世之风,人们足智多谋。 姜太公封齐建国,仅过了5个月,就安定齐国,向周公汇报在齐国施政的情况。周公感到很惊奇,便问他:“怎么这么快啊?”姜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顺应当地风俗,所以这么快。”民间风俗习惯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环境中*稳定的因素,因此顺应民俗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心的作用,有利于统治和管理。“因俗简礼,平易近人”是姜太公建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这给齐国带来了舒缓、达观的国风,自由开朗的民风,为齐国称霸春秋、威冠战国七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齐国雄厚的经济基础为齐国人悠闲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物质的富裕为齐国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化,培育了齐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雅的风度,提升了人生品位。如《战国策·齐策一》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踢鞠者。”再如,《汉书·地理志》说“(齐人)舒缓阔达”,意为沉着镇静,举止从容,优雅大方,豁达而不拘泥,一派绅士风度。 音乐是齐国人文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国的音乐发展历史和成就向我们勾勒出齐国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和谐的社会画面。齐桓公时期到春秋末期,是齐国的音乐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上至国君,下至平民,奏乐和赏乐蔚成风气。当时的齐国宫廷,是“钟鼓竽瑟之声不绝……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齐都临淄可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城。 大度 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能容人就能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宽容大度,有利于己,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 齐国丰实的经济基础使得齐人先行富裕了起来,但是富裕起来的齐人都有着周济穷苦人的义举。比如晏婴将丰厚的俸禄泽施三族、朋友和百姓。再如,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完成雪耻图霸大业后,经商求富,往来于临淄、陶邑之间,一生三致千金,皆分给穷苦百姓。齐桓公也是大度的代表人物,他不计前嫌,对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不但不治罪,还任命管仲为相,让管仲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越来越富强了,实现了霸业。陈完(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国灭亡后逃到齐国)有经天纬地之才,仪表堂堂,言谈不俗,也被齐桓公封管齐国所有工艺制品,由于他做事出色,齐桓公封赏好多田地给他。P2-5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