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作者:张兴宇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9.6(6.2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342548
  • 条形码:9787533342548 ; 978-7-5333-425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本书特色

★礼俗问题,是中国的多元文化被统一到了一个整体之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礼仪制度的设置,礼与俗就在很大程度上被紧密地结合起来,越来越密不可分。在这一过程中,礼仪就扮演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贯通性角色,它以“王朝”的名义把各种各样的人群结合在了一起,正是因为礼仪是中国不同人群共享的传统。 ——赵世瑜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中国有知行合一的本土学术传统,为生民立命,以践行为本。当代民俗学术应在田野中立身,贴紧大地做学问,在国情民性中感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中国。结合国家一统进程、地方社会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等维度,关注国家、士人和民众之间的多元主体关系,有助于中华文明全幅话语体系的建构。 ——张士闪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近百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北杨庄村梅花拳与乡村自治生活的发展、融合历程为核心个案,从兼具历时性、共时性的研究视角出发,走进、观察并审视乡土社会内部文化持有者的“生活世界”,重点探讨当代乡村自治组织和地方文化传统的生成、逻辑运作问题。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目录

在田野中理解中国(总序)
导言
一、田野之问、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章 沙窝之地:北杨庄乡村生活景观
**节 广宗县自然地理与历史概况
第二节 村落空间、历史记忆与家族组织
第三节 乡村日常生活景观
小结

第二章 拳在乡村:梅花拳的溯源、传播与武功文教
**节 北杨庄梅花拳的传人
第二节 北杨庄梅花拳的传播机制
第三节 梅花拳的武功与文教
小结

第三章 文武大道:梅花拳的乡土自治逻辑
**节 文场“立架”:自治权威与象征
第二节 武场传艺:自治的根基与策略
第三节 公益与私益:梅花拳自治的两面性
小结

第四章 自治实践:梅花拳的“神圣”与“秘密”
**节 “神圣”的拳:梅花拳轶事与“灵验”信仰
第二节 “秘密”的拳:“菩萨会”与梅花拳组织
第三节 自治的边界:拳内与拳外

结语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的互动阐释
**节 梅花拳何以影响乡村自治传统
第二节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的互动结构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节选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  五、文化传统:梅花拳的乡土使命  一般而言,乡村文化传统的发展、传承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赖于整个村落社会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村落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乡民艺术形式之一,内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意蕴。换言之,作为民间文化传统代表的乡村梅花拳,如果脱离了民众创造主体,抑或失去了乡土社会的根基,它将游离于民众日常生活之外,并丧失其积淀已久的民间传承动力。丁荷生曾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和地区,囿于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权力机制,各自有独特的宗教仪式传统。这些文化氛围和权力机制,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得到一种身份认同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梅花拳在村落社会中衍生了一套信仰仪式传统,也是村落成员获得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标志。2006年,广宗县梅花拳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作为地方村落中的一种民间文化得到国家的政策性肯定。这一拳术也终于从过去的“黑拳”获得了合法性身份,这成为其在当下村落社会进一步传承发展的“尚方宝剑”。如今乡村梅花拳通常被视为一种民间传统武术文化,并在各种地方节庆活动中轮番展演。由乡民创建的民间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系统,它从乡村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在吸收群体智慧的过程中向民众输出乡土文化价值观。乡村梅花拳组织的文化特性意味着它能够在乡村自治生活领域发挥教化功能。  道格拉斯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系列相关的结构。它包括社会形态、价值观念、宇宙哲学和整体知识体系。通过它们,所有的经验都能得到调和。”梅花拳所具备的文化教化功能,则意味着它面向乡村自治生活的整体领域有了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例如,引导村民习练梅花拳拳术是普及梅花拳武场知识的主要方式。梅花拳武场师傅在传拳授艺的过程中,尤其强调武德的重要性,其实也是在进行一种乡土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教化。而相对于梅花拳武场的道德教化而言,乡村梅花拳文场的教化知识则更加丰富。在梅花拳内部,秘密流传着大量拳谱、经卷(《皇笈宝卷》《通天宝卷》《万法归宗》《根源经》等)、“香礼”(《百字大法》等)等民间文献资料,文场师傅借助此类资料教育门内弟子积德行善,并在乡村日常生活中作出表率。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文化根本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其所取的方式却远胜于一切对于环境的直接适应。而且,文化在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而在乡村梅花拳组织中流传的这些民间典籍,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涵。村民作为传承梅花拳这门乡民艺术活动的主体,他们已经在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性经验。过去北杨庄梅花拳弟子在“义和团运动”“抗日救国”“缴纳公粮”“计划生育”等不同领域,都曾积极热心参与其中。如今面临乡村社会道德感的滑落等现实问题,梅花拳文场师傅通常也在日常生活中给村民灌输“孝顺”“懂礼”“担当”等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由此产生的道德教化观念逐渐衍化为当地民众日用而不知的乡村历史记忆与民间文化传统。  总之,纵观河北广宗一带乡村梅花拳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北杨庄梅花拳为代表的乡村自治组织,形成了显隐兼具、层次分明的乡土文化景观。这种乡民艺术贯穿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民俗运作逻辑,呈现出鲜明的村落文化张力。与张士闪在“小章竹马”研究中的发现相类似,这种乡民艺术表演的动机倾向于一种对内彰显权威与秩序、向外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维护既定村落形象的习惯性力量。可以说,乡村梅花拳与村落武术、生计、信仰、组织、文化等不同层面的艺术化勾连,村民将“玩拳”与自治行为有机结合,不仅使得梅花拳成为民众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且对乡村社会的民俗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影响。  ……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作者简介

  张兴宇,男,山东枣庄人,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师资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村落民俗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