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作者:蔡昉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0.4(3.8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版权信息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本书特色

一本写给大众的经济学,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看清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是经济学名家蔡昉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通俗理论著作。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更让中国经济获得了腾飞。当前,受2020年疫情影响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严峻,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书分“中国经验的溯往鉴今”“维护经济全球化”“政策思考与展望”“开启增长新引擎”“应对风险挑战”五编,对经济学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给出中国学者的解读,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保障和稳定民生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目录

**编 中国经验的溯往鉴今 中国经济发展70年礼赞/3 新中国70年奋斗的启示/11 不断深化对工业化规律的认识/19 70年发展的回声,*大*快的人口转变/28 得之不易的稳就业、惠民生成绩/35 积极就业政策3.0/39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制度建设/51 改革开放与城市化经验/58 第二编 维护经济全球化 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经济学新思维/67 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71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82 全球化:从广泛参与到多边治理/87 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库力量/91 胸怀两个大局,发展中非关系/97 哪些因素扭曲全球供应链?/102 应彻底摒弃“涓流经济学”/113 “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看中国/117 第三编 政策思考与展望 深化改革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23 工欲善其事:如何合理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130 以确保民生为着眼点平衡多重日标/139 探讨脱贫攻坚战略的“后2020升级版”/146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151 “十四五”时期应大幅度提高再分配力度/160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166 第四编 开启增长新引擎 认识中国经济的三个经济学范式/179 中国经济寻求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189 阻断递减曲线,应对老龄挑战/202 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政策抓手/212 优化人力资本,冲刺高收入阶段/216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222 开启新动能:大湾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235 如何平衡“飞龙”之两翼/243 认识与发挥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作用/247 不解决激励不相容问题,环保政策难以落地/254 凝聚和培养企业“向上的力量”/258 第五编 应对风险挑战 在防范化解风险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263 大流行疫情的性质和经济复苏对策/271 打赢疫情防控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日标/277 稳定就业就是稳定经济大局/285 坚决打好稳定就业的攻坚战/295 流行病学曲线决定经济复苏轨迹/304 从“K”字形复苏看社会政策的重要性/308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313 “六稳”到“六保”的民生主线/321 关于疫情经济影响和应对建议/328
展开全部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节选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面临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为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形成新发展格局正是党中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出的*新部署,确保我国在“十四五”和2035年之前这个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包括着眼于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平衡和相互促进、外需与内需的平衡和相互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和相互促进等一系列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应把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推出切实有效的举措。**,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进一步挖掘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潜力,形成和完善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第二,畅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机制。第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形成新发展格局。 一、内需潜力来自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 2010年以来,我国就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规模达到99.09万亿元,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为14.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6.4%。以这样大的经济规模,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1%,在主要经济体中增长*快,显著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3.8%的平均水平、世界2.5%的平均水平和高收入国家1.7%的平均水平。这种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结合在一起,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在2009—2019年十年期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28%。GDP总规模及其增长速度,既标志着我国的强大生产能力,也定义了我国的超大规模需求能力,形成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上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发展阶段都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新的进展,经济循环特征客观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既增强了国民经济的平衡性,也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做出贡献。例如,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比率,从2007年的9.95%降至2019年的0.99%;2019年,在我国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总量中,*终消费占比(消费率)为55.4%,其中70%为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占比(资本形成率)为43.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比(外需比率)仅为1.5%;在同年6.1%的GDP实际增长率中,上述需求“三驾马车”分别贡献了3.5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经济循环中出现的这种新特征,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转变为内向型发展,也不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完成,我国经济循环仍然存在进一步平衡的巨大潜力。 外需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仍有巨大的潜力,挖掘潜力需要继续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大的货物出口国。如果把产品和服务出口以及主要收益加在一起,2019年的世界占比达到9.7%。如果进一步细化分析,特别是从价值链和更多要素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的国际参与度仍然十分显著的结论。例如,在考虑到更复杂的价值链因素情况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单纯以净出口数据做出的估算要高19个百分点。麦肯锡的报告也显示,从贸易、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综合观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依赖度仍在显著提高之中。 二、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蕴藏的潜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拓展投资空间、挖掘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要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以往过度依赖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仍要继续进行调整,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与此同时,提高生产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投资来支撑。实际上,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新增长点,往往蕴藏在发展面临的短板制约中,补足短板和形成新增长点,是未来投资的结合点和重要方向。 (后文略……)

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中国经济改革等。曾出版《读懂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等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