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作者:倪锦丽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3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0.6(4.3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6159169
  • 条形码:9787206159169 ; 978-7-206-159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章探讨的是吉林乡村振兴中实现产业兴旺的理论背景。第二章探讨的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关联度。第三章探讨的是吉林乡村产业兴旺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第四章探讨的是吉林乡村产业兴旺与确保国家粮食产能安全的关系。第五章探讨的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的关系。第六章探讨的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关系。第七章探讨的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第八章探讨的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目录

**章 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关联度分析
**节 乡村产业兴旺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判断产业兴旺的主要标准

第二章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根本出路
**节 吉林省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吉林省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优化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

第三章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责任担当
**节 确保粮食安全与吉林乡村产业兴旺
第二节 “两区”建设与吉林乡村产业兴旺
第三节 吉林省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

第四章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
**节 对特色农业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
第三节 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
第四节 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第五节 吉林省发展长白山人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证分析
第六节 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创新蹊径
**节 吉林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分析
第二节 吉林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吉林省培育农业新业态——休闲农业
第四节 吉林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吉林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
**节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分析
第二节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优势和制约因素
第三节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与任务
第四节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节选

  《吉林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之路》:  二、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东部地区各县、市毕竟环山而居,与省内中部地区相比,位置较偏僻、交通少便捷、经济欠发达、信息不灵通,程度不同地带有“老、少、边、穷”的某些特点。全省国定贫困县有八个,东部地区居五席。底子薄、起步晚、欠账多、投入少,使东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发展缓慢。  1.从经济条件上看,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环境开始恶化,致使特色农业的顺畅发展困难增多  一是总体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特色农业并未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吉林省农业生产并未完全摆脱粗放的经营模式,加之向城市倾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工业剥夺农业、城市吸吮农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不如人意等,造成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量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致使该地区农特园艺产品规模小、商品率低。同时,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为数不多,带动能力极为有限,整合小作坊企业和引进外资企业能力十分薄弱,市场容量和有效需求较小,离形成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尚待时日。  二是自然资源约束条件趋紧,特色农业发展扩张连连受阻。吉林省特色农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与长白山森林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鉴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森林生态环境仍然面临不少问题,阻碍了该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例如,过度的滥采乱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急剧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快速降低,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明显锐减,森林生态功能的整体下降,使得特色农产品的滋生繁衍面临失去保护伞的危险。另外,随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且质量降低、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极不均衡、农业污染由点到面且日益严重,对东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从生产手段上看,科技推动、企业带动、社会化服务牵动的辐射力较弱,致使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给力不足,特色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平平。现代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和商品化,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这就需要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但吉林省农业科技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显不足,科技人员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仍显不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仍显不够,结果导致产品深加工品种少,科技转化比重小,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大型企业凤毛麟角,特色农业近期难以有大的突破。近些年,吉林省人参市场供销两旺,除了传统经营人参的老字号以外,更多大小不一、资源不等的企业涌人人参流通渠道、终端销售等领域,有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有做药材种植出身的,有做药厂转型的。纵有个别企业销售额过亿,而更多企业年销售额仅有几千万甚至数百万,至今尚未有一个全国性品牌独占鳌头。造成人参行业缺乏全国性龙头企业的原因有:人参消费属于保健行业,国家医保政策不支持人参消费,没有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和报销目录;人参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进入门槛低;各地人参企业大小不~,人参质量参差不齐,掺杂造假现象严重;人参消费行为多局限于个体消费,集团消费少,个人消费和消费者个体的收入、文化、消费习惯与经济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所以消费波动很大;国内不同地区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理念、消费能力,以及各地区人参企业在本区域以外地区的渠道拓展难等因素,造成人参行业容易产生区域龙头,但很难成为全国龙头企业;人参企业的营销模式主要通过药店和保健品店,规模快速上升难度较大。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