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6(3.8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616239
  • 条形码:9787554616239 ; 978-7-5546-162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陈忠实的人生启示录:宇宙山河浪漫,生活点滴温暖,都值得我们前行。 1、一代文学巨匠陈忠实的人生启示录: 宇宙山河浪漫,生活点滴温暖,都值得我们前行。 2、走进陈忠实的生命深处: 跟随陈忠实,走上白鹿原,从字里行间照见他对成长的感悟,对万物的悲悯,对亲友的深情,对烟火故乡的眷恋,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展现了一代大家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的积极视角。 3、陈忠实不仅小说知名,还有如此动人的散文 陈忠实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他的小说曾荣获茅盾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众多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他的散文也毫不逊色,一字一句皆透着“真”与“情”,令人回味无穷。 4、了解陈忠实柔情感性的面: 大众所熟知的陈忠实,是一个硬朗、朴实、豪爽的关中大汉的形象。在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细腻温情的一面。 5、重磅推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极力推崇的文学大家,贾平凹、李敬泽、濮存昕、范曾等集体盛赞。 6、作品多次入选初高中语文试卷,完整收录了《告别白鸽》《在河之洲》《我的秦腔记忆》等经典篇目,央视《朗读者》节目江一燕深情朗诵《晶莹的泪珠》,感人至深。 7、精致典雅双封设计,色彩自然,手感柔和;内文用优质微涂纸,排版得当,便于阅读。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内容简介

人生一直在路上。 这是一部经典的陈忠实散文集,是陈忠实对“人生是什么”“如何面对人生”的回答。36篇文章凝聚了陈忠实对出身、成长、亲情、友情、故土、万物生灵的回忆、感恩与沉思,展现了一个关中男孩成长为一代大家的心路历程,一个铁汉内心的柔软与温情。人生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活在当下,热爱活着的每一天,就是对生命优选的尊重。 漫漫人生,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足为奇,都是生命的体验,是生命的积累。不畏艰辛,携着光和暖,步履不停,才是一个人行走的正确姿态。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目录

**辑 人生是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自成风景

人生其实也类似这河堤,分作一段一段的,这一段到头了,下段又从这儿开始,一直延伸成为一个生命的河流。

晶莹的泪珠

与军徽擦肩而过

*初的晚餐

生命之雨

皮鞋·鳝丝·花点衬衫

三九的雨

六十岁说

第二辑 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父亲的树

拥有一方绿荫

娲氏庄杏黄

回家折枣

家有斑鸠

告别白鸽

又见鹭鸶

拜见朱鹮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

第三辑 在河之洲的诗与日子

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原下的日子

我的秦腔记忆

我们村的关老爷

漕渠三月三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和想象

在河之洲

关山小记

麦饭

搅团

第四辑 生命中*温暖的一隅

我的记性已经很差,无疑是老年的生理特征的显现。想到生命的衰落生命的勃兴从来都是这样的首尾接续着,我便泰然而乐。

家之脉

旦旦记趣

有剑铭为友

秦人白烨(补遗)

1980年夏天的一顿午餐

别路遥

第五辑 游侠少年,又见长安

到那时我将会是一个幽灵,邀上也许还健在的潘向黎,去观赏咸阳原上超现代的游侠少年的风姿,当是一种慰藉。

1983年秋天在灞河

民间关中

永远的骡马市

俏了西安

活在西安


展开全部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节选

【金句】 1、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痛苦*绝望的那一刻是*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2、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3、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 4、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5、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 6、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7、经历了冷暖冰火几十年的生活了,唯一不可含糊的生活信条,人给社会建树美好的能力总是相对的,而不能制造龌龊却是绝对的。 8、朋友之交,宜得删繁就简。 9、成熟的杏儿,把儿松了,风一吹就落地了,风不吹也要落掉了。成熟是胜利,也是悲哀。 10、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 11、凡遇到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 12、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 13、任何一种花应该靠自身的姿色存在;作家是靠作品与这个世界对话的。 14、人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是一种样子,好多人聚到一起时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15、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16、人生其实也类似这河堤,分作一段一段的,这一段到头了,下段又从这儿开始,一直延伸成为一个生命的河流。 17、秦人创造了自己的腔儿。这腔儿无疑*适合秦人的襟怀展示。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18、我的记性已经很差,无疑是老年的生理特征的显现。想到生命的衰落生命的勃兴从来都是这样的首尾接续着,我便泰然而乐。 19、露水没籽儿,闲话没影儿。 20、人狂没好事,狗狂一滩屎喀! 21、没有经过多少周折而顺利地达到目的取得胜利,反倒使人觉得意犹未尽不大过瘾。 【样文】 晶莹的泪珠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我要求休学一年。我写了一张要求休学的申请书。我在把书面申请交给班主任的同时,又口头申述了休学的因由,发觉口头申述因为穷而休学的理由比书面申述更加难堪。好在班主任对我口头和书面申述的同一因由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自然也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时间。他随之让我等一等,就拿着我写的申请书出门去了,回来时那申请书上就增加了校长的一行签字,比班主任的字签得少自然也更简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班主任对我说:“你现在到教务处去办手续,开一张休学证书。”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捉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并不抬头。我知道开学报名时教务处*忙,忙就忙在许多要填写的各式表格上。我走到她的办公桌前鞠了一躬:“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然后就把那张签着班主任和校长姓名和他们意见的申请递放到桌子上。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安排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3 块钱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我拿父亲的话给她解释,企图消除她对我能否复学的疑虑:“我伯伯说来,他只能供得住一个中学生;俺兄弟俩同时念中学,他供不住。” 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我的爱面子的弱点早在此前已经形成。我不想再向任何人重复叙述我们家庭的困窘。父亲是个纯粹的农民,供着两个同时在中学念书的儿子。哥哥在距家40 多里远的县城中学,我在离家50 多里的西安一所新建的中学就读。在家里,我和哥哥可以合盖一条被子,破点旧点也关系不大。先是哥哥接着是我要离家到县城和省城的寄宿学校去念中学,每人就得有一套被褥行头,学费杂费伙食费和种种花销都空前增加了。实际上轮到我考上初中时已不再是考中秀才般的荣耀和喜庆,反而变成了一团浓厚的愁云忧雾笼罩在家室屋院的上空。我的行装已不能像哥哥那样有一套新被子新褥子和新床单,被简化到只能有一条旧被子卷成小卷儿背进城市里的学校。我的那一绺床板终日裸露着缝隙宽大的木质板面,晚上就把被子铺一半再盖上一半。我也不能像哥哥那样由父亲把一整袋面粉送交给学生灶,而只能是每周六回家来背一袋杂面馍馍到学校去,因为学校灶上的管理制度规定一律交麦子面,而我们家总是短缺麦子而包谷面还算宽裕。这样的生活我并未意识到有什么不好。因为背馍上学的学生远远超过能搭得起灶的学生人数,每到三顿饭时,背馍的学生便在开水灶的一排供水龙头前排起五六列长队,把掰碎的各色馍块装进各自的大号搪瓷缸子里,用开水浸泡后,便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围在乒乓球台的周围进餐,佐菜大都是花钱买的竹篓咸菜或家制的腌辣椒,说笑和争论的声浪甚至压制了那些从灶房领取炒菜和热饭的“贵族阶层”。 这样的念书生活终于难以为继。父亲供给两个中学生的经济支柱,一是卖粮,一是卖树,而我印象*深的还是卖树。父亲自青年时就喜欢栽树,我们家四五块滩地地头的灌渠渠沿上,是纯一色的生长*快的小叶杨树,稠密到不足一步就是一棵,粗的可做檩条,细的能当椽子。父亲卖树早已打破了先大后小、先粗后细的普通法则,一切都是随买家的需要而定,需要檩条就任其选择粗的,需要椽子就让他们砍伐细的。所得的票子全都经由哥哥和我的手交给了学校,或是换来书籍课本和作业本以及哥哥的菜票、我的开水费。树卖掉后,父亲便迫不及待地刨挖树根,指头粗细的毛根也不轻易舍弃,把树根劈成小块晒干,然后装到两只大竹条笼里挑起来去赶集,卖给集镇上那些饭馆药铺或供销社单位。100斤劈柴的*高时价为1.5 元,得来的块把钱也都经由上述的相同渠道花掉了。直到滩地上的小叶杨树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全部砍伐一空,地下的树根也掏挖干净,渠岸上留下一排新插的白杨枝条或手腕粗细的小树…… 我上完初一**学期,寒假回到家中便预感到要发生重要变故了。新年佳节弥漫在整个村巷里的喜庆气氛与我父亲眉宇间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忧虑形成强烈的反差,直到大年初一刚刚过去的当天晚上,父亲便说出来谋划已久的决策:“你得休一年学,一年。”他强调了一年这个时限。我没有感到太大的惊讶。在整个一个学期里,我渴盼星期六回家又惧怕星期六回家。我那年刚刚13 岁,从未出过远门,而一旦出门便是50 多里远的陌生的城市,只有星期六才能回家一趟去背馍,且不要说一周里一天三顿开水泡馍所造成的对一碗面条的迫切渴望了。然而每个周六在吃罢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后便进入感情危机,我必须说出明天返校时要拿的钱数儿,1 元班会费或5 角集体买理发工具的款项。我知道一根丈五长的椽子只能卖到1.5元钱,一丈长的椽子只有8 角到1 元的浮动区。我往往在提出要钱数目之前就折合出来这回要扛走父亲一根或两根椽子,或者是多少斤树根劈柴。我必须在周六晚上提前提出钱数,以便父亲可以从容地去借款。每当这时我就看见父亲顿时阴沉下来的脸色和眼神,同时,夹杂着短促的叹息。我便低了头或扭开脸不看父亲的脸。母亲的脸色同样忧愁。父亲的脸色一旦成了那种样子,我就不忍对看或者不敢对看。父亲生就的是一脸的豪壮气色,高眉骨大眼睛通直的高鼻梁和鼻翼两边很有力度的两道弯沟,忧愁蒙结在这样一张脸上似乎就不堪一睹……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产生过这样的念头:为什么一定要念中学呢?村子里不是有许多同龄伙伴没有考取初中仍然高高兴兴地给牛割草给灶里拾柴吗?我为什么要给父亲那张脸上周期性地制造忧愁呢?……父亲接着就讲述了他让哥哥一年后投考师范的谋略,然后可以供我复学念初中了。他怕影响一家人过年的兴头儿,所以压在心里直到过了初一才说出来。我说:“休学?”父亲安慰我说:“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我也不以为休学一年有多么严重,因为同班的50 多名男女同学中有不少人都结过婚,既有孩子的爸爸,也有做了妈妈的。这在50 年代初并不奇怪,新中国成立后才获得上学机会的乡村青年不限年龄。我是班里年龄*小、个头*矮的一个,座位排在头一张课桌上。我轻松地说:“过一年个子长高了,我就不坐头排头一张桌子咧——上课扭得人脖子疼……”父亲依然无奈地说:“钱的来路断咧!树卖完了。” 她放下夹在指缝间的木制长杆蘸水笔,合上一本很厚很长的登记簿,站起来说:“你等等,我就来。”我就坐在一张椅子上等待,总是止不住她出去干什么的猜想。过了一阵儿她回来了,情绪有些亢奋也有点激动,一坐到她的椅子上就说:“我去找校长了……”我明白了她的去处,似乎验证了我刚才的几种猜想中的一种,心里也怦然动了一下。她没有谈她找校长说了什么,也没有说校长给她说了什么。她现在双手扶在桌沿上低垂着眼,久久不说一句话。她轻轻舒了一口气,扬起头来时我就发现,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温柔妩媚的气色渐渐回归到眼角和眉宇里来了,似乎有一缕淡淡的无能为力的无奈。 她又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这个*简单的推理,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不应该产生这种心情的。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记不住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浆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我把那张硬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闭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整齐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两只手插在外套的口袋里。走过一个又一个窗户,走过一个又一个教室的前门和后门,校园里和教室里出出进进着男女同学,有的忙着去注册去交费,有的已经抱着一摞摞新课本新作业本走进教室,还有从校门口刚刚进来的背着被卷馍袋的迟来者。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到了休学证后心劲松了吧?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的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学校门口又涌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过名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悦气浪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甭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后来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多次这种酸水倒流的事,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14 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次疏通的。**次疏通的倒流的酸水的渠道肯定狭窄,承受不下那么多的酸水,因而还是有一小股从眼睛里冒出来,模糊了双眼,顺手就用袖头揩掉了。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25 年后,卖树卖树根(劈柴)供我念书的父亲在癌病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我浑身战栗,久久无言。我像被一吨烈性梯恩梯炸成碎块细末儿飞向天空,又似乎跌入千年冰窖而冻僵四肢冻僵躯体也冻僵了心脏。在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的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中,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那一年学……”我1962 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任务大大缩小,我们班里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只考取了一个个位数,而在上一年的毕业生里我们这所不属重点的学校也有50% 的学生考取了大学。我如果不是休学一年当是1961 年毕业……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我感觉到炸飞的碎块细末儿又归结成了原来的我,冻僵的四肢自如了、冻僵的躯体灵便了、冻僵的心又嘡嘡嘡跳起来的时候,猛然想起休学出门时那位女老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儿。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的依然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我称呼伯伯的父亲便安然合上了眼睛,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我今天终于把几近40 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的时候,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2016) 中国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另有《蓝袍先生》《四妹子》《告别白鸽》等作品。陈忠实的散文独居特色,于粗犷硬朗里见细腻柔情,一如秦腔般隽永有味。陈忠实一生跌宕起伏,即使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依然用一颗赤子之心,朝着理想之地坚定前行,最终把人生过得温暖而辽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