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2006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2006

作者:徐冠群译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28cm 页数: 306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5(7.5折) 定价  ¥11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2006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664028
  • 条形码:9787544664028 ; 978-7-5446-640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2006 本书特色

德国被认为是哲学王国和教育强国,德国人一直为此感到骄傲。然而,本世纪初德国中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SA)中表现平平,这猛烈打击了德国人的教育自信,引起全社会的担忧和反思。德国政界和教育界亟须对德国整体教育状况进行把脉,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实证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现状达成共识,是改变现状的前提。2006年8月生效的德国基本法修正案第91b条第二款规定,“联邦和各联邦州可以基于确定教育事业绩效能力的国际比较达成协议,在相关报告及其推介方面进行合作”,改变了德国联邦和各州以往分散搜集教育数据、编制教育报告的做法,赋予联邦与各州在部分教育领域开展合作的权力,为联邦和各州就共同编制教育报告提供法律依据。 2006年,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与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共同成立独立的国家教育报告编制小组,其职责是将各类教育报告进行整合,编制国家教育报告。编制小组由德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DIPF)牵头,组员来自德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德国青年研究所(DJI)、德国高校和科学研究中心(DZHW)、德国高校信息系统(HIS)、哥廷根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SOFI)以及联邦和各州统计部门( Destatis und Stalä)等机构。他们在汇总和分析联邦和各州所提供的官方数据的基础上,撰写德国国家教育报告初稿由教育各界专家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终由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和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发布。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2006 内容简介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既有纸质版,又有电子版,还有用英文编撰的缩略版。电子版免费公开,公众可在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等网站下载。该报告对德国教育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研究。全书共分9部分:A和B部分为导入章节总体介绍德国教育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并以跨教育领域的方式展示德国教育体制的状况及其在国际对比中的情况;C至G部分依次论述早期儿童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有、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诸方面,并用旁注的形式,以对比视角展示各教育阶段的新情况;H部分为重要专题栏目,主要是针对热点教育话题开展深入的跨领域分析研究;I部分则对德国教育的成果进行总结性研究。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以各个指标和基于客观事实的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德国教育,旨在把握德国教育体系的绩效,及时发现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德国教育质量为*终目的。此外,其编撰方法对我国编撰各类教育报告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报告以教育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导向:个人调节能力、社会参与和机会均等以及人力资源;以一套标准化方案为基础,遵循一种在统计数据基础上论证德国教育体制核心发展参数的指标方案。每部教育报告均有统一的章节结构、指标体系以及图片和表格的呈现方式。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既有全面、完整且权威的数据,又有科学、专业且具备批判性的分析。因此,该报告是我们了解德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参考信息源,是我们研究德国教育、开展比较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无法绕开的一手权威资料。《德国国家教育报告》的编译对我们了解德国教育经验和做法,促进中德教育交流,增强彼此理解都将起到*为直接的作用。 该系列报告书稿内容包括德国的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以及重点教育专题。立足于数据基础的分析研究,是比较教育学、国际教育合作等领域研究德国教育绕不开的**手权威资料。可供教育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研读。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2006 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阅读指南 词汇表 地区和机构名称缩写 导论 A框架条件改变后的教育情况 A1人口发展 A2经济发展 A3公共财政状况 A4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 A5向服务型和知识型社会的结构转变 A6改变后的家庭形式和其他生活方式 B德国教育基本信息 B1教育支出 B2教育参与情况 B3公民教育水平 前景 C婴幼儿时期的教育、照管及培养 C1幼托机构的名额供给 C2学前幼托机构的使用 C3幼托机构教育人员 C4幼升小的过渡 前景 D学龄期的普通教育学校和非形式教育 D1幼升小的过渡 D2复读 D3学龄期的全日制教育和照管 D4校内外电脑的使用 D5通过志愿活动开展的非正式学习 D6认知能力 D7有/无文凭毕业 前景 E职业教育 E1职业教育新学员——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变化 E2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供与求 E3企业培训岗位的供应 E4培训关系的稳定性 E5就业市场中的结果:就业状况和不同职业群的收入 前景 F高等教育 F1高校升学情况 F2高校新生 F3高校学习效率:修业年限与学业中断 F4高校毕业生 前景 G成人继续教育和学习 G1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 G2继续教育的经费 G3成年人的非正式学习情况 G4职业继续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收益 前景 H移民 H1移民之于教育的意义 H2德国的移民情况 H3有移民背景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参与情况与过程 H4教育体系对待移民的情况 H5移民学生学习情况之国际间比较 总结与前景 I教育的影响和收益 I1教育、就业与收入 I2教育、生活和社会参与 I3教育、经济增长与社会收益 I4人生阶段中教育的差异和积累 总结 表格附件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