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形而上学之思

作者:王维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形而上学之思 版权信息

形而上学之思 本书特色

“这是一场思想之旅,重焕你对思考的本能。”
如果你——作为这本书的可能读者之一——对哲学的了解少之又少,那么你多半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哲学?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要学习哲学,要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哲学是什么。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哲学是思辨的过程。
信念是灵魂的归宿,而思是哲人的无尽征途。信念是思的终点,却无法成为思者的故乡。因而,哲学不(只)是思想。哲学的本质是思的流动,其背后彰显的是充满思辨的理性精神。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为匮乏的。通过这本书的阅读,通过对经典形而上学命题的思考,不仅能够为你提供一条理解世界的途径,也能培养一种哲学思辨的品格。
这是一本当代少有的面向问题本身的哲学著作,它思考的是真正的哲学大问题。
它不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命题的简单重复,而是立足于当代科学知识的大背景,给予诸如“世界的本质”这样基础的形而上学命题以新的答案。
它绝不囿于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也不限于哲学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是充分吸收了当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佛学的根本理念,可谓是一本横跨多学科、兼容并蓄的新颖之作。
本书作者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哲人,他创作这本书的历程就是一场人生哲学的试炼。通过这本书,你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个思想荒芜的时代一位真正“思者”的孤独与智慧。

形而上学之思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涉及形而上学问题, 核心论题是与本质、实体、实在等概念相关的本体论问题, 由此而引出关于共相与殊相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等问题的讨论。

形而上学之思 目录

序一 思者无疆
序二 哲学需要真诚,思想需要体系
序言 为什么是哲学
导论 重新起航

**章 历史回响
本原

理念
上帝
实体与实在
语言与现象
万有理论
基本纲领

第二章 广义意识
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认识
对世界的主动反馈
意识的*基本形式
意识的统一

第三章 和合现象
和合即条件的聚合
和合现象中的两个对立趋势
事物和合的不同类型与条件
和合的时空观
和合的宇宙观

第四章 和合的动力机制
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
宏观世界的不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物质性与意识性

第五章 和合本质
实体是不存在的
本质与实在
什么是实在的
和合本质
和合本质与空性
现实与虚幻

第六章 形式与内容
流变的现象世界
形式的可变性
形式的本体论幻象
执着与精进

第七章 条件的无限与有限
条件的无限延伸
条件的不可尽得
以和合之心看世界
“我”与世界相依存
普遍的社会责任

第八章 因果与关联
因-果联系性
因-果先后性
因-果必然性
因果关系与关联关系
佛教因果与关联关系

第九章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决定论与宿命论
“我”与大脑
自由或随机
意志的产生
意志的自由
责任与宽容

第十章 中道与理性
中道理想
理性精神
理性与信仰

展开全部

形而上学之思 节选

当人们**次进入思想的花园小径时,由于一切都是新鲜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对花园景色的*初印象——这就是古典时代的思潮。当人们走完一圈回到原点,*初的印象便一致地转化为对花园景致由衷的赞美,于是一种相对统一和谐的观点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流声音——这就是希腊化—中世纪时代的思潮。当人们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一开始的那种兴奋和感性的情绪成为历史,人们沉下心来,更加专注于花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给予自己的切身感受,兴趣点被分散到一切细节中去,在前面几圈游走、观察、体会的积累中得出对每个局部更为细致、系统的评价——这就是近代以来的思潮。“神游”至这一阶段,人们的思想充满了多样性,甚至是有些杂乱的。
文艺复兴所开启的思想革命常被认为是一种范式转换,即一种根本假设、根本视角、根本方法的转变。例如培根主张应抛弃传统哲学体系,使哲学思考摆脱神学束缚。但是,我们仍然在其中看到不少过去的影子,一如人们在思想的花园中一圈又一圈地游走,新的观察总会与旧的体会“不谋而合”——比如伽利略认为自然的本质是数(相较毕达哥拉斯学派)或者近代的机械原子论(相较德谟克利特)等。当然,在这些相似的背后也的确存在着视角的革新。从古典时代至中世纪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外部世界,文艺复兴之后这种思考转向主体自身,人愈加成为问题的中心。既然人是“上帝按照他的形象所 创造的”,那么人自然是上帝的宠儿(而这又恰恰是中世纪以来的思想遗产)。在人之外一切都成为相对于主体的对象,于是人们说哲学在经历一场认识论的转向。比如,笛卡尔在他的《谈谈方法》中说:“我发现,‘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是十分确实、十分可靠的。”于是他将“我思”作为其哲学思想无可置疑的起点;洛克也强调一切知识都源自作为主体的人对事物的经验;贝克莱则进一步提出“存在即是被感知。”
…………
毋庸置疑,诸如像“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是相当古老的哲学命题了,但它却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转而失去价值。虽然,在漫长的思想苦旅中因为找寻不到问题的答案, 哲学家们也曾心灰意冷。有人便转念一想,哲学不应该再去思考诸如此类的形而上学问题了,我们不可能在其中找到令人信服的标准答案,探究这类问题是没有认知意义的。然而,“有无意义”——我们着实应当慎重地来做这样一种判断。
哲学是思辨的过程,思辨的意义并不在于*终的结论,而在于这一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也并非漫无目的——哲学家们始终将对真理的探寻看作是他们*重要的使命。有意思的是,存在必然的绝对真理吗?这是永远围绕在哲学家心中的迷梦,而这恰恰是哲学为何不停地往复于思辨的过程中的原因。但如果说因为某种缘由以为人的这种看似找寻不到答案的思考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遗忘了哲学运思的初衷。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它将人的思绪带向宇宙的深处,但问题本身却根植于人的内心。当然,人心向往确定的答案,但确定的答案却终不可得——无尽的过程和没有终点的目的地。即便到了今天,世界对于我们而言仍然充满未知。关于意义,我们依然所知甚少。因此,我们倒是不用急着对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去做一些断言。然而就算是有意义的也不意味着在今天依然是紧要的。哲学王国本就是一片辽阔的疆域,我们为何要把对本质的追问作为征服这座王国的首要目标呢?

形而上学之思 作者简介

作者王维,生于古城西安,自由学者,青年哲学人。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长期从事媒体经营工作。后来受到多方面影响和启发,决定放弃在别人看来非常有前途的这份事业,离开央视、离开北京,去往一个小县城隐居,专注于哲学沉思。经历六年的钻研与思考终于写成此书。由于进入哲学的方式极为特殊,因而在治学理念上不同于以哲学史或哲学家研究为主的传统范式,主张面向问题本身,去真切的发现和探索哲学命题,回到哲学最本原的思考中。近年来,也在尝试做一些哲学普及工作,希望通过哲学的广泛传播,让大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哲学的理性精神,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具有理性思辨的品格。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