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作者:刘铁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9.0(6.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本书特色

本研究力求在返回个人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从个人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出发,尝试着从个人亲历的儿童成长点滴细节中选择典型情境,析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原型,再辅之以理论的论证,力求在呈现其背后的生活逻辑的同时,开启一种普遍性的儿童教育理论之可能性。 本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儿童教育哲学研究之尝试,其间隐含的是一位有着教育哲学偏好的普通父亲对儿童何以健全成长以及儿童教育之重要性的期待,同时也期盼*多的人来关注个体成人的开端与儿童教育的蕴含,以增进社会的完善。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回到个体成.人的开端,从儿童成长的细节中,发现以美好事物体验为中心的个体成.人之初始形态及其核心质素——爱与丰富性,并进一步阐释儿童成长与教育的核心机理,回返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以儿童自身美好生活敞开的路径,来引导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目录


**章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个体成人的开端
一、儿童发展的萌芽:混沌初开
二、儿童发展的初级阶段:语言与思维的萌发
三、儿童发展的中级阶段:世界的逐步打开
四、儿童发展的高级阶段:体验美好
第二章回到开端:儿童教育的蕴含及其实现
一、重新认识儿童:作为整体的生命
二、融身于世界之中:儿童的游戏、交往与学习
三、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化:应对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冲突
四、过充分的儿童生活: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
第三章激发美好事物的欲求:儿童教育的灵魂
一、陪伴儿童游戏:个体教育的初始形态
二、富于爱心的陪伴与儿童生活的展开
三、激活爱与美的生命体验:儿童生活与教育的中心
四、欲求美好事物何以可能:儿童教育的基本路径
五、儿童成长在关系之中:儿童教育与儿童性的建构
第四章游戏与审美:儿童生活的展开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
一、从游戏到审美:儿童生活的展开及内在秩序
二、儿童生活的展开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
三、整体唤起:教育何以引导儿童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四、家庭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根本意义
第五章 安全感:儿童成长的起点与儿童教育的中心
一、安全感作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安全感的内涵与
意义
二、早期安全感对个体发展的基础性意义:亲子之爱与个体
早期安全感的形成
三、学校教育与个体安全感的获得:安全感作为教育活动的
起点与基础
四、寻求安全感作为一种主动的生命实践:自我成长与个体
安全感的上升
第六章爱与丰富:儿童成长的展开和儿童教育的关键质素
一、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
二、爱与丰富性扩展的教育路径及其内在秩序
三、日常生活的孕育与儿童教育的开放性
四、爱的孕育与丰富性的扩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
第七章适应与超越:信息技术时代的儿童教育
一、信息技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二、重建人与人之间的根本性联系
三、超越之道:持续的对话与激励
四、保护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迷魅
五、适应与超越:保持古典与现代的张力
结语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呵护儿童生命成长的
复杂性
一、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与儿童教育的审慎之道
二、儿童教育的诗性特征奠定个体经验世界的原型
三、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儿童生命之孕育
四、返回生活世界的儿童教育学:保护个体生命发展的可能性
与自由
后记
展开全部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节选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是一个渐次展开的过程,童年时期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开端,尽管过程短暂,其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意义。“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还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活中*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顽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范伯群?冰心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经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转化为早期经验在潜意识中永远地储存下来,成为一种难以被人察觉的观念和想法,并在其后的人生历程中不自觉地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生到世上来,他的童年是在欢乐和玩耍中默默无闻地度过的;接着,他逐渐长大,开始进入成年;*后,世界的大门才敞开让他进来,使他同成年人往来。……应当追溯他的过去,应当考察他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时期,应当观察外界投在他还不明亮的心智镜子上的初影,应当考虑他*初目击的事物,应当听一听唤醒他启动沉睡的思维能力的*初话语,*后,还应当看一看显示他原型的*初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支配他一生的偏见、习惯和激情的来源。可以说,人的一切始于他躺在摇篮的襁褓之时。”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0?童年阶段的经历奠定了个体发展的生命原型,在一定意义上,个体的成长就是童年的重复。换言之,人生就是画同心圆,*初画出的圆形轨迹成为其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而循环上升。当然,个体发展可以突破童年的局限,但要从根本上超越童年是很难的。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会进入我们的世界之中,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儿童经历的每件事情同样如此。童年留下的印记并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流逝,而是潜移默化地作为个体人生的基础形态而或隐或显地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成长历程,童年的意义也因此不断地为人们所重视。“童年的成长过程,小的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大的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童年成长和教育形态,以至该国家民族民众日后的文化素质和生存价值。”陈万雄?感受的历史//张倩仪?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后回眸?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7?无疑,儿童教育不可不慎重,它不仅关乎儿童的发展本身,同样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用陈鹤琴的说法,“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陈鹤琴?家庭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序19?。正如卢梭所言,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正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在《爱弥尔》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尽管有许多的人著书立说,其目的,据说,完全是为了有益人群,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柏拉图提出哲人王的理想,正是基于哲人对社会秩序的合理理解,并把这种理解融入政治秩序之中,由此突显教育之于政治的重要性;而在非哲人王的时代,教育之重要性的遮蔽也是常理之中。深谙柏拉图的卢梭无疑对此心领神会。。而儿童教育无疑又是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何种高度,都不为过。 二、儿童教育作为一门大学问 儿童教育是如此重要,我们不能不慎重。儿童虽然是小孩,儿童教育却是一门大学问。探寻儿童教育的要义,是一门值得每个成人――父母、教师、关心儿童成长的每一位――思考的必修课。 何谓个体成人?与成人相近的概念是成长。所谓成长,也即长大、长大成人,一般是指一个人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所谓成人,一般不仅仅是指成长成熟,也即发育成人,同时也指一个人趋于道德上的完善,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也即在个体成长的肉身事实中融贯以属人性的价值精神。我们把成长更多地理解为基于生理发育层面的个体发展,而把成人理解为生理、心理与精神相统一的个体发展,也即在个人身体与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中敞开个体对超越肉身之上的美善价值事物的欲求,由此而带出个体的属人性存在。一个人之成长为人,不仅仅是自然身体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基于自然身体的心理机能的运用,更是在自身身体发展与心理官能运用的过程中渗透以属人性的价值引领,从而以美善事物的经验作为一种逐步获致的内在力量,引导身心机能的发挥,由此,使得个体真实地活出现实的人性状态。作为过程的个体成人,即一个人自主地敞开自我,去理解、接纳周遭的人和事物,学习各种直接与间接经验,努力把自我融入他人、社会、历史、文化,达成自我身体、心灵与精神生命的整体发展。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个体成人意味着在一个人的自然生命中浸润以美善事物的价值,激活一种属人性的力量,个体为这种力量所激励与引导,从而在个体此时此刻的自然存在中敞开人之为人的普遍性蕴含。 就个体成人之发生而言,个体成人的*初形态是什么?如何从一个人*初的成长过程中找到个体成人的原初形态?个体成人就其发生而言包含着哪些质素?儿童教育究竟如何展开,以更好地促成个体成人的发生?今日儿童教育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我们究竟应对儿童发展持有何种立场与态度?这是本研究尝试着去回答的基本问题。 三、一种可能性的探究 本研究力求在返回个人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从个人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出发,尝试着从个人亲历的儿童成长点滴细节中选择典型情境,析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原型,再辅之以理论的论证,力求在呈现其背后的生活逻辑的同时,开启一种普遍性的儿童教育理论之可能性。当然,任何叙述都是选择性的。我在这里是努力从生活片段出发,理出成长中的主线,难免忽视其间看似关系不大的细节,期待今后更完整、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的女儿晴(2008年2月出生)和儿子辰(2015年8月出生)的成长故事为基础,从个体生活出发,力求从我与孩子共同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析出个体成人的关键质素,从个体成人之发生的视角来理解儿童教育的内涵。正因如此,本研究中的儿童主要是学龄前期,也即从出生到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为主,也适当延伸到小学教育阶段以至更高学段的教育,小学低年级就其性质而言更接近幼儿教育阶段。本研究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儿童何以走在个体成人的道路之上,换句话说,个体成人的关键质素何以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显现出来。本研究不可能顾及个体成人的诸种质素,只是想阐释个体成人早期阶段的关键质素,这种质素同时会成为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的基础质素。 本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儿童教育哲学研究之尝试,其间隐含的是一位有着教育哲学偏好的普通父亲对儿童何以健全成长以及儿童教育之重要性的期待,同时也期盼更多的人来关注个体成人的开端与儿童教育的蕴含,以增进社会的完善。 笔者力求从个人亲子关系经验出发,探寻儿童教育的普遍性问题,但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经验与思考本身的局限性,充其量是在呈现儿童成长之复杂性的过程中传递出对普遍性的追求,借以提供我们思考儿童教育普遍性问题的可能路径,直白地说,是激发我们更多地关注、思考儿童教育本身的可能性。

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作者简介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道德哲学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等。其中,《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为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