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田汉在长沙

田汉在长沙

作者:王自洋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61.7(6.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8.6(7.0折)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田汉在长沙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4049852
  • 条形码:9787104049852 ; 978-7-104-0498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田汉在长沙 本书特色

田汉在一生中,到过许多城市,特别是在长沙、东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武汉、桂林、重庆、昆明、贵阳、北京等多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生活、创作和奋斗的足迹。田汉著作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田汉在名城》丛书,旨在通过历史文献、报刊、文艺作品、历史照片、书信、档案以及若干历史当事人的相关论述,来记述田汉在这些名城的生活、学习、工作、创作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真实经历,为研究田汉和这些名城的有关历史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讲述了田汉在长沙经历的人和故事。

田汉在长沙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田汉在长沙”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田汉有关长沙的作品,以及长沙纪念田汉系列活动宣传稿为基础编写而成。本书以长沙为坐标、以田汉为核心、以时间为演进顺序,通过历史文献、报刊、文艺作品、历史照片、书信、档案以及若干历史当事人的相关论述,较为全面地汇集编撰了田汉在长沙的成长、生活、工作、创作和从事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为研究田汉和文化名城长沙的有关历史,以及其他文艺专门史和政治专门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

田汉在长沙 目录

前言

**辑 田汉长沙经历
**章 田汉长沙求学
乡间求学(一):“家塾”
乡间求学(二):“洋学”
城里求学(一):选升学校
城里求学(二):修业中学
城里求学(三):长沙师范学校
第二章 田汉长沙教学
易漱瑜之死
悼亡妻诗
任教长沙**师范学校
春之再来
河西生活
第三章 田汉长沙抗日
创办《抗战日报》
我与寿昌在长沙
再从焦土建湖南
直把歌场当战场
“平宣队”在湖南
第四章 田汉长沙探亲
解放前夕的还乡行
田汉偕安娥回长沙探亲
梨园同有寸心丹
第五章 田汉长沙调研
人民代表为人民
田汉的故乡情结
记田汉1962年故乡行
第六章 田汉与湘剧
风云时代
革命洪流
先生回湘
举旗救亡
情洒沙场
精忠昭日
第七章 田汉长沙纪事

第二辑 田汉长沙作品
**章 田汉关于长沙的文章
白梅之园的内外
论翻译答江绍原先生
离乡的滋味
梦里的故乡
荆棘之路
杏姑娘
春之再来
河西生活
*初的剧本
旧师之死
《抗战日报》创刊之词
“一·二八”一“八一三”抗日名将张治中将军印象记
抗战期中民众教育与组织
守岁与守土
钱亦石先生略传
迎沫若
沫若在长沙
致蒋寿世书
长沙会战与《胜利进行曲》
母亲的话
张西曼墓志铭
关于易象
第二章 田汉关于长沙的诗歌
悼亡诗
梦中怀漱瑜
黄浦怒涛曲
勉胡萍女士
返长沙
哭亦石
回到前线去
长沙迎沫若
衡阳道中纪行
大火后重返长沙
为湘剧宣传队题字
麻林桥挽黎家十一口并慰四公
五女坟
胜利进行曲
快走上复兴民族的战场
垦春泥
破路
赠筱艳柏
贺杨福鹏、姚碧林新婚
贺徐老寿
怀湘剧死难诸友
湘剧感事
观话剧《赤胆红心》
与友人同访船山学社
丕烈先生遨观湖南博物馆并话抗战旧事
赠徐绍清
赠彭俐侬
贺黄芝冈七十岁寿
第三章 田汉创作发表的与长沙相关的剧本
第四章 田汉创作发表的与湖南戏剧有关的文章
关于旧剧改革
岩下纵谈
为湘剧艺人呼吁
关于《新会缘桥》的信
关于汉剧和湘剧几个演出剧目的小见(节选)
楚、湘、豫剧的现实主义的考察(节选)
必须切实关心并改善艺人的生活
在《琵琶记》讨论会上的发言
谈湘剧团的人和戏
悼战斗的老艺人黄元和之死
谈《赤胆红心》
同湘昆小演员的谈话

第三辑长沙纪念田汉
**章 田汉诞辰纪念
田汉诞辰85周年纪念
田汉诞辰95周年纪念
田汉诞辰100周年纪念
田汉诞辰110周年纪念
田汉诞辰120周年纪念
第二章 田汉研究学术研讨会
1986田汉研究学术研讨会
1993田汉学术研讨会
2018“田汉与国歌”学术研讨会
2019“田汉在长沙”学术研讨会
第三章 国歌历程与田汉生平事迹巡回展
国歌创作80周年图片巡回展(长沙展)
田汉生平事迹图片巡回展(长沙展)

编后记
展开全部

田汉在长沙 节选

  《田汉在长沙》:  1898年3月12日,田汉出生于长沙县东乡茅坪田家煅一户普通农家。田汉七岁入乡间家塾“发蒙”,九岁丧父,在母亲易克勤的支持下又读了一年多私塾,随后就读于清源庵初等小学。  1910年,田汉考入长沙选升学校,自此开始了在长沙城里的求学之旅——接受新思想并开始接触京剧。  1911年,当时湖南学生对满清政府很不满,许多学生对选升校风也不满。田汉与柳之俊、陈剑五、张伯陵三位改名投考修业中学并被录取。  辛亥革命爆发后,因武汉军事紧急,十三岁的田汉参加了焦都督号召组织的学生军。当学生军凡三个月,因军人看戏不要钱,田汉此期间便常去看三庆班演的京剧。离开学生军后,田汉根据京剧《三娘教子》改编了一个京剧剧本《新教子》,并刊登于《长沙日报》。  1912年2月,田汉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这里“才算走上了一点读书的门路”。在长沙师范时,他负责编辑《青年报》月刊。后来,他还编了《祖鞭报》。徐特立校长和姜济寰校长发现他很有文学才华,特别注意培养他的专长。  1916年,田汉自长沙师范毕业。同年8月,田汉在当时任职湖南留日学生经理员的三舅父易梅臣的支持帮助下远赴日本留学。  本章内容除*后两部分选自田申著《我的父亲田汉》和董健著《田汉评传》之外,其余部分均选自田汉著《母亲的话》,田汉以其母亲的口吻讲述了他在长沙难忘的求学经历。  乡间求学(一):“家塾”  我决心让孩子念书(节选)  寿昌的性情还算纯顺。他四五岁时,寿康晚上发烧,我常叫他起来给我提着灯笼到鸡窝里取鸡蛋,用蛋白给他弟弟烫头、胸和肚皮,他总是很听话。冬天,他祖父在舂米的房里打草鞋时,他也搬一个小条凳坐下学着打草鞋,静静地一声不响。那时他还不曾上学,可是已经认识几个字,常常用红泥在尿桶边的墙壁上写斗大的“福”字。这孩子对戏剧从小也有很深的爱好。我们农村里流行一种影子戏,八嫂子的姨父向福生就是唱影子戏的。附近农村遇了年节、吉庆,总是他领班子来唱戏。寿昌看完影子戏回来,老是学着唱呀唱的,身子也学着“影戏菩萨”的走路姿势。有时偷我做鞋底的布壳子学着剪影戏中的人物。向姨爷来我家时,寿昌老问他讨“影戏菩萨”和“玻璃脸子”,又用竹纸糊起架子,在青油灯下自己唱着玩。我们那边看大戏(湘戏)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隔三字墙屋不远的花果园,一个是在赤石河附近的金龙寺,一个是隔茅坪较近的洪山庙。我在家当姑娘的时候,每年也常到花果园去看戏,自到田家就没有这工夫了。但田家的叔叔们都欢喜看戏,又都欢喜寿昌。每逢看戏,叔叔们总爱带寿昌去。我也给了些钱让他去买东西吃。他一到庙里,因为人小怕挤,老是靠柱头站着呆看,偶然也由叔叔们抱他坐高凳。回家来时他仍把钱交给我,一个也没有用掉。若问他今天看了些什么戏,他能说出戏的情节来。有时还把衣角展动模仿舞台上演员的动作。我见这孩子资质不算差,又很沉静,想让他读书的心思更加坚定了。家里也没有人一定要他去放牛。那时王家姑爷茂发二哥的染坊开得很红火,从荞麦湾那边搬到枞榕树脚下(小地名)。因为他家里人口多,小孩子也多,就在新屋里办起了一个学堂,请了一位先生也姓王,叫王益谦。这位老先生是一个不第的秀才,脾气古怪,所以浑名叫“王五憨子”,但教书却异常认真。我决心把孩子寄在他那里。寿昌那时已七岁,应该“发蒙”了。  “孩子,今天公公送你到王姑爷家里念书去,你去吗?”我问他。  “我要去,妈妈。”寿昌显然非常高兴。  我放心了,给他穿上新衣。  祖父在祖宗神龛前点起香烛,要寿昌拜过祖宗。但正要领他去的时候,这孩子忽然不肯去了。“孩子,别淘气!你是*听妈妈的话的,快跟公公上学去吧。”我说。  但他还是不去。没有法子我只得骂这孩子。祖母正坐在伙房里吸旱烟,我满望她老人家能说说好话,劝劝他,但她老人家出乎意外地敲着铜烟袋脑壳说:  “这么点点大的小孩让他去念什么书?白糟塌钱!”  ……

田汉在长沙 作者简介

  郭超,字文若,1958年生,北京人,人文学者、研究员,曾任文艺报专题部主任、文化部广电部中国文联三部委“田汉诞辰百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组联部主任、中国田汉基金会组联部主任、中国田汉研究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现任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汉著作编辑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贡献:  1.田汉研究与国歌研究  发表论文20多篇,系统论证了田汉精神、田汉风骨、田汉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地位、田汉对中国戏曲事业的贡献、国歌歌词创作时间、国歌精神内涵等课题,主编〈田汉画册》《田汉学刊》《田汉年谱长编》《田汉在名城》丛书等有关田汉研究的书系,主张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整体地研究田汉,组织筹建“田汉学”学科,组织建立“田汉研究史料文献数据库”,组织建立田汉研究专业基地,组织北京、上海、长沙、桂林等地的田汉学术研讨会,组织田汉生平事迹全国巡回展(2018-2019年,撰写展览大纲和解说词);组织并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歌创作80周年全国巡回展(2016年,撰写展览大纲和解说词),著有《国歌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国歌历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歌入宪和制定国歌法的倡议人。  2.建筑史研究  学术著作《北京古都中轴线变迁从考》(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入选《光明学术探索文丛》;《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工程原创学术著作;《元大都的规划与复原》(中华书局2016年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发表城市史、建筑史、古建筑复原研究论文数十篇,就古都规划和古建筑复原研究进行了理论方法的探索,创“六重证据法”和“尺度法”,为古城规划和古建筑复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特别是就北京中轴线规划的历史变迁和元大都规划的复原,论证了一百多个问题,多篇论文获得国内外学者的赞许;绘制有北京城变迁及古建筑变迁等历史地图上百幅;为“北京中轴线申遗”首倡者。    王自洋,女,1969年出生,现任长沙市图书馆馆长、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长沙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从事图书馆工作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著作《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一以长沙地区为例》。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全民阅读推广、地方文献研究等。    龙耀华,男,1984年出生,现任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开发《长沙名人》《长沙文物》《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数据库,建设“长沙地方文献数字服务平台”,近年来致力于长沙乡邦文献发掘、整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