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24cm 页数: 374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4.7(7.2折) 定价  ¥7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83086
  • 条形码:9787100183086 ; 978-7-100-18308-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本书特色

当代研究日美文化关系的权威论著 “日本为何总是无条件忠诚于美国?” ——本书正是对这一现象之历史根源的追述。作者松田教授将其40余年的研究成果以极其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文字呈现给读者,向读者阐释了有着超强民族自尊心的日本在二战后如何在短短6年间被美国的文化政策所“规训”,以至于直至今日在精神上都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本书的一大价值在于,作者的研究完全基于史料,其中更包含大量的美国解密档案,注释部分达80余页,每一条都详细注明了资料来源。因此可以说,该书称得上是战后日美关系史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之作,也是“文化战略”案例研究的佳作,对于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教师和研究者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本书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于其学术价值。通过日本的案例折射出的美国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能够在其目标国保持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潜在影响力的文化攻势,对当今的中国社会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我们如何避免在文化上重蹈日本的覆辙?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了美国方面庞大的**手资料, 论述了一直被讴歌的“双向交流”的美国文化政策如何实际上被冷战的偏执和日美之间实力的非对称性所深深地侵害, 以至于在日本的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对美国的严重依赖。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目录

序言
前言
鸣谢
序章
**章 作为美国文化攻势的占领改革
第二章 冷战、“相反路线”、国家主义的兴起
第三章 “软和平”与“相称的地位”
第四章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东京——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帝国主义
第五章 《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对抗共产主义的威胁
第六章 对日本知识分子的文化攻势
第七章 将日本人变成亲美派——1950年度东京大学美国研究研讨会
第八章 分权还是对抗?——京都美国研究研讨会
第九章 有名无实的民主主义
结论
附录1 日美关系史谱系
附录2 京都美国研究研讨会客座教授名单
附录3 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研讨会客座教授名单
注释
索引
展开全部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节选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保守阶层一样,日本的保守主义者对人类本性的看法虽然不是完全否定,但可以说是很悲观的。他们认为普通人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地确立并维持秩序。他们认为一般人不会为了上进而持续不断地努力,并且对这样的事也不抱任何期待。倒不如说,保守主义者认为人类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懒惰的,往往会破坏既有的秩序。对于普通平民和全人类的消极印象,是明治时期领导者的认识前提,他们在自己的祖国日本确立了阶级制度和阶级秩序,并通过教育和媒体等手段将传统的父权主义渗透到整个国家。  战后,日本的保守主义者继续保持着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并不一定是平等的,所以在日本人各种各样的相互依存且关系密切的人际关系网中,平等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应该说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价值观。按照他们的观点,在日本这样平等程度存在差距的阶级社会中,西方的平等概念并不适用。同样地,他们也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与身份相符”的立场和在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受到个人的出身、学历以及性别、财产等要素的限制,自出生起就已经决定了。在日本这样被序列化的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分配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日本社会,职业的分工和各种各样因人而异的社会地位被视为维持阶级秩序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被民众接受。  在这种规范的、理念性的社会中,犹如遵从儒教和佛教的道德观,或者父继子承一般,人们都希望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权利阶层按照父权主义的原则行动。从政治领导者、企业经营者到家庭中的父亲,权力和权威的所有者都被期待着能够对比他们地位低下的人们心怀仁厚、充满关怀。正如佛教哲学家铃木大拙提倡的那样,在日本这样的单一民族的社会中,人们强烈地期望国家领导人能够充分考虑到国民和部下的幸福,尤其是对弱者和不幸的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而接受了来自地位高的人的援助和关心的人,作为回报,要对领导者尽忠尽孝。换言之,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民众通常都要服从有权力和有权威的人的命令,服从他们的领导。在日本这样传统的阶级社会中,普通民众无论多么成熟,都被视为没有独立性的、地位比较低下的人,实际上也是被如此对待的。  总体而言,日本的保守主义者同时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并且希望这个梦想可以实现。他们*为重视的是社会秩序和社会的和谐,为此他们想要抑制、管理那些会给社会带来急剧变革的各种力量。不仅如此,日本民众被要求遵从自己所属组织的规范。当然,要在进步和秩序这两个对立的概念中取得平衡,使它们相互协调,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需要日本人像西方人一样变得具有竞争性和个人主义的同时,还要服从权力者和权威者。  如此看来,保守主义者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和国家面貌,与战前日本高举的“攻克现代”的口号中所体现的形象是极其相似的。保守主义者不断强调,日本的目标是通过寻找能够解决国内资本主义矛盾的方法来攻克“现代”。正如历史学家铃木成高所言,“攻克现代”对于保守主义者而言,意味着“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打败民主主义、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保守主义者不全面接受欧美民主主义的理由以及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说明占领期间移植到日本的民主主义不只在制度方面,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也没有深深扎根于日本国民心中,仅仅作为一种形式保留至今而已(参照第九章)。保守主义者强调的是日本及其文化的特殊性。然而,他们对日本的展望虽然不能说是出于相对于西方的优越意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基于本民族优越感的自我满足的自画像。同时也体现了对于西方的不安、自我保护和自卑的感觉。因为优越感和自卑感*终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 作者简介

  松田武(Takeshi Matsuda),京都外国语大学·京都外国语短期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霸权国家与世界体系》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