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冰洋研究(第2辑)

北冰洋研究(第2辑)

作者:曲枫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24cm 页数: 179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6.8(7.5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北冰洋研究(第2辑) 版权信息

北冰洋研究(第2辑) 内容简介

本书由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办, 本刊依托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与阿拉斯加大学人类学系, 聚焦于北冰洋, 主要刊发北冰洋国家或地区的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性文章。该书共分五部分, 内容包括: 环境史与生态人类学 ; 文学与艺术 ; 仪式与风俗 ; 旅游与地区发展 ; 学术动态。

北冰洋研究(第2辑) 目录

环境史与生态人类学
东北满族生境与族群原生文化探析 江帆/3
由敖包看北亚环境问题:草地主位的生态知识、政治表述及仪式实践
  〔法〕吴红(马惠娟 译)/15
“居而不定”和“定而不居”间的选择:敖鲁古雅鄂温克的生态知识体系
  和民族文化困境 林航/28
关于鄂温克驯鹿人和驯鹿的若干问题 龚宇/39
节奏与变迁——一个鄂伦春村庄的民族志研究 张雨男/43

文化与艺术
浅析鄂温克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承 娜敏/63
鄂温克族传统艺术探析 汤洋/78

仪式与风俗
达斡尔族萨满神灵的类型分析
  ——以斡米南仪式及其神歌文本为例 萨敏娜/91
神居之所:兼论达斡尔人的信仰体系、时空观念 孟盛彬/104
奥罗奇人反映在“地图”上的关于宇宙、灵魂迁移和萨满旅行的观念
  B.A.阿夫罗林И.И.科兹明斯基 记录(张松 时妍 译)/114

旅游与地区发展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人口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吴瑶/129
现代赫哲族发展研究——以饶河赫哲族为例 相华/146
达斡尔族人口变迁与民族发展 钱程/155

学术动态
爱德华·萨丕尔《印支语与纳得内语比较词典》的编校
  〔德〕迈克尔·克努佩尔(孙厌舒 译)/165
芬兰拉普兰大学北冰洋中心 〔意〕丹妮拉·托马西妮(赵键李娜 译)/168

聊城大学第二届北冰洋研究论坛
  ——中国近北极民族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德〕迈克尔·克努佩尔(齐山德 译)/172

征稿启事/176

Call for Submissions/178
展开全部

北冰洋研究(第2辑) 节选

  《北冰洋研究(第2辑)》:  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型,鄂伦春猎民传统日常生活节奏中的群体活动单位已开始逐渐被现代的家庭活动单位取代,出现了个体与家庭切换的生活节奏。而家庭是这一生活节奏中较为鲜明的特征。在传统上,鄂伦春人狩猎采集的生产方式与以“乌力楞”为单位的群体生活方式相辅相成。但这种群体生活方式随着个体家庭的农业经营日渐淡出鄂伦春主流社会生活。个体家庭的重要性日渐超过原先跨越家庭边界的群体“乌力楞”之上。然而时至今日,由于部分猎民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他们仍未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习惯按劳分配,也不适应日益商业化的经济和社会。在猎民的日常生活中还能看到群体文化特质,延续个体与群体切换的狩猎节奏惯性。这种节奏与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格格不入。个体与群体切换生活节奏中所特有的平均主义,遭到了以家庭为单位“能者多劳”、效率优先原则的挑战。鄂伦春人习惯的个体与群体切换的生活节奏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活构成的矛盾,使得他们无法快速改变节奏,进入到收入较为稳定但要求比较严格的农耕生活节奏中。大多数猎民没有很好地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节奏,错失开地和发展农业的良机,逐渐对农业失去兴趣。  小河村在1955年开始定居宣传,1957年完成猎民下山定居的工作。随之成立的猎民队,从事狩猎、务农、放牧等生产劳动。1960年公社成立开荒队时,购买了五台双轮单犁、两台播种机、七辆大车。但开荒时期以集体为单位的农业发展效果不尽如人意,收成欠佳。80年代,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大自然的开发,可供狩猎的空间日趋缩小,继续坚持这种生计方式的前景并不明朗。狩猎收获开始变得不稳定,且所获甚微,每年都需要国家扶助。经过政府的耐心宣传,部分鄂伦春人意识到土地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下,由于当时猎民生活水平较差,部分猎民开地大多以家庭为单位,采取两家或两家以上合作开地的方式,以五五、四六等分成方式进行土地所有权的分配。尽管此时大多数猎民由于不熟悉农业、对农业没兴趣以及害怕出现毁约等情况没有开地,但不同于传统上个体与群体相切换的生活节奏和集体化时期的生活方式,此时部分猎民已经开始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  不同于鄂伦春猎民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进行的个体自由活动,当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猎民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才能实现效益*大化。于是,在经营农业时,家内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鄂伦春猎民需要暂缓日常生活中个体的自由活动,而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这体现了个体与家庭切换的日常生活节奏。这种节奏中家庭的重要性与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家庭完整程度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不同于其他地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大的特点使农业活动不能仅依靠人力种植,还需要借助机械来完成。在每年的农闲时节,要对拖拉机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内部成员分工协作,或找村里其他猎民帮忙。除此之外,因为无霜期较短,在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时要在较短的合适时间内完成作业。在操作机械时,需要有人在土地旁边照看并轮流使用机械进行播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耕种更多的土地。家庭内部的分工也确保有人在家做饭,作为后勤保障以便种地的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较多劳动力和结构完整的家庭便占据一定的优势,可以提升效率,获得更大的利润。这~系列自然规律导致的限制条件,使经营农业的猎民家庭结构相对完整,破碎家庭的重组比例高。重组家庭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农耕节奏,耐心经营农业,以便创造机会提升效率,实现利润*大化;农耕节奏和农耕民族性格也会驱使破碎家庭进行重组,维持完整的家庭结构。  与此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户籍制度的宽松——达斡尔族和汉族通过婚姻这种社会结合的方式进入猎民村,帮助猎民村中部分鄂伦春人开始熟悉农业生产方式,使鄂伦春猎民内部因农业而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上产生了分化。这些团结户和姑爷户为鄂伦春族带来了稳定的农耕节奏,能够以农耕民族较为熟悉的个体与家庭切换的生活节奏维持生计,更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方式。  ……

北冰洋研究(第2辑) 作者简介

曲枫,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获荷兰莱顿大学考古学院硕士学位和美国阿拉斯加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曾在阿拉斯加大学人类学系任研究员、副教授,现为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在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与阿拉斯加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中担任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和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美国A&HCI收录期刊《宗教》的特约编辑以及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与民俗与民间宗教分会副会长,曾应邀在华盛顿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讲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