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紫禁城六百年

紫禁城六百年

作者:李文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7.6(6.1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紫禁城六百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719574
  • 条形码:9787521719574 ; 978-7-5217-1957-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紫禁城六百年 本书特色

1. 紫禁城诞辰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值得收藏的国民故宫文化通识书,至伟的建筑,精妙的细节,尘封的历史,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交织六百年时光,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出故宫凝聚的人文精神。 2. 故宫院长说故宫,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故宫前世今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原副院长李文儒先生,守护故宫十余载,本书收录百幅老院长亲自摄影故宫细节图,跟随院长视角,从皇宫到博物院,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 3. 想要了解紫禁城工整对称的建筑规划与文化内涵,从东西六宫入手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东西六宫的对称关系,可以说是紫禁城中*为严整的。书里既能使人领略建筑均衡之美,也讲述了东西六宫是如何失衡的,比如慈禧为庆祝寿辰、听戏,将西六宫院落两两打通,变为“西四宫”。 4. 如今的东西六宫与历史中、文艺作品中的有何不同?因《延禧攻略》闻名的延禧宫内被末代皇太后隆裕建了一座西式水宫殿“水晶宫”;1931年,还是在延禧宫中,一座文物库房竣工了。延禧宫旁的景仁宫声明不显,内里如今设立着为故宫捐赠文物者的纪念榜。东西六宫的转变,是紫禁城从皇宫变成博物馆的小小缩影。

紫禁城六百年 内容简介

故宫院长说故宫,跟随老院长的文字与图片,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的前世今生。 故宫紫禁城构建之初,极其讲究对称,后廷的东西六宫*为严整——或许是出于规范皇帝与后妃关系的考虑。 但西太后慈禧打破了这种均衡:为了庆祝寿辰、听戏、“垂帘听政”,太极殿与长春宫、储秀宫与翊坤宫被两两打通,西六宫就这么变成了“西四宫”。东六宫倒是不曾大动,直到末代皇太后隆裕在延禧宫中尝试建造西式水宫殿“水晶宫”,总算让东六宫不至于“落后”太多。 西六宫有一桩逸事属于一颗苹果。末代皇帝溥仪在储秀宫中吃餐后水果时,被匆忙前来的内务府大臣告知《清室优待条件》将被废除,这颗刚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从惊慌的溥仪手中滚落在地,被半年后前来清点文物的俞平伯看到、记录下来——其时早已干枯。 紫禁城中的建筑或变或不变,历经六百年风霜刀兵的考验,它仍默然注视着世道的无常。

紫禁城六百年 目录

失衡的内廷

002- 失衡的内廷

006- 偏安养心殿

010- 养心殿里说“三希”

016- 前殿后寝缩小版

022- 东西六宫的生育任务

026- 西六宫里西太后

030- 传膳“仪式”

038- 长春宫里红楼梦

044- 景仁宫里景仁榜

048- 延禧宫里“水晶宫”

西区故事

057- 中路与东区、西区

062- 东文华西武英

068- 浴德堂:浴体?浴德?

072- 咸安门内宝蕴楼

078-“内务”“造办”贪奢

088- 太后们的休养之地

东区故事

096-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104- 文华文渊之后

112- 祭拜祖宗的奉先殿

116- 太上皇的宁寿宫

126- 皇帝的花园

140- 看戏与拜佛

150- 珍妃井与宫女井

寻找细节

158-“人”形大屋顶

167- 脊兽大世界

174- 宫门重重

184- 庭院深深

192- 窗里窗外

198- 琉璃花开

204- 彩绘皇宫

后记

212- 作为图像的紫禁城


展开全部

紫禁城六百年 节选

传膳“仪式” 皇宫里如何吃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帝后们吃什么,而比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帝后们怎么吃。 帝后吃饭得遵守三条规矩。一是根本不存在点菜一说,谁也不知道也不准说帝后爱吃什么;二是任何一样菜品不管多么喜欢,不得取第三匙,因为再取一次,就暴露了爱吃什么;三是备菜、配菜、掌勺、上菜,每道工序都有现场监管检查记录,责任分明。另外,盛菜的碗碟都是银质的—据说菜里如果有毒,银制品就会变黑。 所有规矩只为一个目的:预防有人下毒,确保食品安全。紫禁城里的膳食制作供应总部叫御膳房,位于箭亭广场东南侧,距养心殿、体和殿五六百米,做饭的地点和吃饭的地点距离有点远。饭菜做好后,主管的官员们逐一交给专门负责的太监,太监用黄云龙缎面包袱包好,挨次传递,一直传到餐桌前,当着吃饭人的面打开。这大概也是把帝后的吃饭叫作传膳的原因。 开饭令必须出自帝后口谕,一声“传膳”,所有服务人等一起行动。清宫里每日正餐两次,另有加餐。慈禧太后每天加有早点。吃饭地点,早点在住处储秀宫,两次正餐在储秀宫与翊坤宫之间的体和殿。 慈禧每餐120 多样菜品,外带时鲜。一样样排列整齐后,慈禧在膳桌前坐定,四个体面太监身旁身后垂手恭立,另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太监侍立一旁,专为太后布菜。慈禧眼睛看哪一个菜,老太监就把这个菜挪到太后面前,用专门的餐具夹舀到布碟里。 早点不算正餐,但花样已经够多:人奶、牛奶茶,红稻米、香糯米、薏仁米、八珍、鸡丝粥,杏仁、牛骨髓茶汤,麻酱、油酥、白马蹄、萝卜丝饼,素什锦,卤鸭肝、鸡脯,等等。总计20几样。 住在储秀宫,吃在体和殿。与北面的储秀宫、南面的翊坤宫一样,体和殿也是五开间。中间一间为穿堂,贯通前后院。东两间连通,摆两张餐桌,是慈禧太后固定的吃饭处。每遇节庆,穿堂加摆一张桌子,平日的传膳改称供膳,三张桌子供奉天、地、人三才。*东头,天一桌,供天;穿堂,地一桌,供地;中间,人一桌,供慈禧。 一个人餐餐120 道菜,到底是为了吃还是为了看?估计慈禧太后每餐能看一眼的也没多少样。到底是吃饭还是吃排场,吃“仪式”? 储秀宫前面的体和殿,是慈禧太后的餐厅;储秀宫后面的丽景轩,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餐厅,也是他用*后的早餐的地方。现在的丽景轩餐厅维持原状,摆设的是西餐餐具。在宫里的*后几年,溥仪特别爱吃西餐,这或与来自英国的英语老师有关。为了溥仪的西餐,御膳房特别聘用过四个西餐厨师。 从丽景轩的布置看,溥仪的餐厅西化了。可是有意思的是,俞平伯看见并抄下来录入文章发表的菜单,却是中式早膳。很有可能是早上吃中餐,西餐多在中午和晚上吃。既然明显地西化了,应该不会像慈禧太后那样讲究排场地吃“仪式”吧?何况早已是被废掉的皇帝了。事实并非如此,俞平伯记录的菜单中,仅粥类就有粳米豇豆粥、玉米糁粥、小米粥、香稻米粥四种。 与慈禧比,溥仪虽为逊帝,但早餐并不比慈禧的差。其他的权力没有了,只剩下吃的权力,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吃,是一定要吃好的。吃过早饭,九十点的时候,还要吃点水果。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记下了*后的早餐之后发生的事: 那天上午,大约是九点钟,我正在储秀宫和婉容吃着水果聊天,内务府大臣们突然踉跄地跑了进来。为首的绍英手里拿着一件公文,气喘吁吁地说:皇上,皇上,冯玉祥派军队来了!还有李鸿藻的后人李石曾,说民国要废止优待条件,拿来这个叫签字。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刚咬了一口的苹果滚到地上去了。 半年之后,清点储秀宫文物的俞平伯,也看到了这个被末代皇帝咬了一口的早已萎缩了的苹果。

紫禁城六百年 作者简介

李文儒,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