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7.3(7.0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1308960
  • 条形码:9787551308960 ; 978-7-5513-089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介绍了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张载的生平事迹和重要的思想观点。张载是眉县人,作为北宋理学的主要流派——关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中国思想界近1000年,张载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他*有名的话。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内容简介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眉县历史上著名、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人物。《北宋大儒张载》认真总结以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竭力克服张载著作文字表述中的晦涩难懂,努力做到既反映新学术观点又更加通俗易懂,让年轻人想读,爱读、读得懂,从而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经典哲学思想,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目录

**章 生平简介
为父送葬
热血报国
博学悟道
虎皮讲《易》
三历外仕
首召晋封
辞官讲学
客死他乡

第二章 关学传衍
开宗立派
基本内容
关学发展

第三章 遗踪演变
横渠书院
张载墓
张载祠
后裔迁衍

第四章 传说故事
横空出世
少年英才
小黄狗与小花猫
羊妈妈
送葬路上
足智多谋
奇遇仙翁
巧破天机
化险为夷
楼观台悟道
仙山寺闹鬼
赶考趣闻
浪子回头
两改楹联
命案迷踪
智斗百虎
神机妙算
明州审案
夫子与神驴
莲花山论道
人间真情

第五章 资料集锦
横渠先生行状
张载年谱大事记
《西铭》《东铭》今译
张载诗选
横渠祠碑记
张氏碑谱
名人颂张载
范育序
张载三字经
后记
展开全部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节选

  《北宋大儒张载》:  为父送葬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祖籍河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祖父张复,宋真宗时任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任司空。他的父亲张迪在宋真宗初年携妻子陆氏(河南南阳人)在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任职。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于长安。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张迪调任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区)知州,后任尚书督官郎中。此年,不满四岁的张载与母亲陆氏随张迪到达涪陵。张载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小官吏,母亲陆氏善良贤惠,知书达礼,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少年张载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张载十岁。吕大临先生在《横渠先生行状》(以下简称《行状》)记述张载说:“始就外傅,志气不群,知文奉父命。”这时,张载在家跟从外傅诵文习诗(古代把家长为子弟聘请的传道授业的教师称为外傅,把家里雇请的保姆称为内傅)。张载在跟从外傅学习时,就已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不同凡响的气质。少年张载不仅学习非常用功,而且特别喜欢质疑,除了书本上的疑难,他还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诸如电闪雷鸣、寒来暑往、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十分感兴趣。他常常缠着外傅打破砂锅问到底,若问不出个子丑寅卯,绝不罢休,直到融会贯通。许多时候外傅被张载无休止的质询搞得瞠目结舌,颇为尴尬。为满足儿子强烈的求知欲望,父亲张迪和母亲陆氏面对求知若渴的儿子,往往不厌其烦,挤出专门时间,为儿子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张载十一岁,弟弟张戬(字天祺)在涪陵出生。  张迪在涪陵十年间,秉公办事,勤政爱民,深受涪州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清代陕西眉县青化西寨村举人王象贤曾题联赞曰:“一代口碑留蜀道,千秋血食在秦中。”前一句就是赞扬张迪在涪陵为官期间,造福于民的赫赫政绩和他敬德爱民、崇尚礼节的崇高风范。张迪言传身教,垂范师表,使少年张载耳濡目染,深受启发。  长期以来,张迪勤政为民,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不幸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在涪陵病逝。张迪病故后,按照民间风俗和惯例应归葬河南故里开封。于是由涪陵方出资,十五岁的张载和年仅五岁的弟弟张戬同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的灵柩踏上了坎坷的归葬之路。  由涪陵北上出川,便进入绵延起伏的大巴山地,沿途尽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环境险恶。张载同弟弟及母亲护送父亲灵柩,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大巴山,来到富庶的汉中盆地——勉县定军山下。  勉县乃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始发地。诸葛亮去世后,葬在了定军山下。后人在他的墓地附近建起了武侯祠,以示怀念。  张载自幼受父亲教诲,十分仰慕诸葛亮崇高的品德和超人的智慧。他利用在勉县休整的机会,多次到武侯祠拜谒。诸葛亮当年“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火烧葫芦峪”“白帝城托孤”等故事使“少喜谈兵”(《宋史·张载传》)的张载深受感染,在反复的思考后,他总结了这位思想家、军事家一生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成功经验,悟出了“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六句箴言。  “言有教,动有法”,意思是说一言一行都必须含有教育意义,行动应有规矩;“昼有为,宵有得”,谓之白天应当身体力行,积极做事,晚上应当静思自己的成果,而有所收益;“息有养,瞬有存”,即在休息时,必须保养身体,增强体质,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心外驰,免受不良影响。在即将起程离开勉县时,张载恭敬地将自己悟出的“六有”题写于武侯祠大殿的墙壁上。  离开勉县,走出汉中盆地,张载同弟弟及母亲护父亲灵柩继续北行,越秦岭,出峡谷,沿褒斜古道经过月余的艰苦跋涉,来到了陕西眉县横渠镇大镇谷。这时,所带路资已所剩无几,无力返回开封故里,于是,他与母亲权衡再三,决定将父亲灵柩就地安葬。  ……

眉县历史文化丛书 北宋大儒张载 作者简介

赵军良 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生于1964年7月,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党员。现任眉县文化局副局长、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县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曾编辑出版陕西历史文化丛书《张载与横渠书院》,并与张载第28代孙张世敏合作出版通俗读物《关学宗师张横渠》。 严惠蝉 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生于1966年1月,毕业于商洛学院中文系。现任眉县文化馆馆员、眉县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曾有多篇论文发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