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作者:王炳社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84.0(7.0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83659
  • 条形码:9787100183659 ; 978-7-100-18365-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本书特色

追本溯源,填补音乐研究学术空白;层层剖析,勾连音乐与文学之魂。 《中国音乐隐喻史》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中国音乐因与发展和研究历史的专著,具有填补音乐学术之空白的意义。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内容简介

《中国音乐隐喻史》是靠前首部系统研究中国音乐隐喻发展和研究历史的专著,具有填补音乐学术空白之意义。全书共分六章。章为“人类的意识、思维与隐喻”,内容包括:人类意识的产生与思维的形成、类化意象和集体表象;第二章为“中国音乐隐喻的成因”,内容包括: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客观原因、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主观原因、中国音乐隐喻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上古时期中国音乐隐喻概况、商周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秦汉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四章为“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隋唐五代时期音乐隐喻的特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隐喻、隋唐代的民间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五章为“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宋代的宫廷音乐隐喻、宋代的文人音乐隐喻和民间音乐隐喻、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隐喻、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观;第六章为“明清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明代的音乐隐喻、明代的音乐隐喻观、清代的音乐隐喻、清代的音乐隐喻观。这些内容按照章节乃至具体内容,既独立成篇又有机连缀成一个整体,既遵循时间逻辑顺序又按照音乐隐喻的学术内涵来撰写,所以它和一般的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乐批评史有较大区别,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相信它能够给音乐研究乃至整个艺术研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定启迪,也会给从思维层面研究音乐有所裨益。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目录

**章 人类的意识、思维与隐喻

**节 人类意识的产生与思维的形成

第二节 类化意象和集体表象

第二章 中国音乐隐喻的成因

**节 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客观原因

第二节 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主观原因

第三节 中国音乐隐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

**节 上古时期中国音乐隐喻概况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隐喻

**节 隋唐五代时期音乐隐喻的特点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隐喻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民间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

**节 宋代的宫廷音乐隐喻

第二节 宋代的文人音乐隐喻和民间音乐隐喻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隐喻 .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观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隐喻

**节 明代的音乐隐喻

第二节 明代的音乐隐喻观

第三节 清代的音乐隐喻

第四节 清代的音乐隐喻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中国音乐隐喻史(精) 作者简介

王炳社,渭南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述总量超过170万字。其中数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重要刊物转载。进入21世纪以来,王炳社教授开始关注艺术思维、艺术隐喻相关理论,填补了多项艺术理论空白。2003年出版《艺术思维学》,形成了系统的艺术思维学理论体系,填补了该学科理论空白;2006年出版《艺术思维能力论》,把艺术思维理论应用于素质教育研究,具有创新和应用价值;2010年出版《隐喻艺术思维研究》,对艺术隐喻理论进行了系统学术探索,该著作出版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分别于2013年、2014年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出版《艺术隐喻学》,形成了系统的艺术隐喻学学科体系,宣布了艺术隐喻学学科的诞生,填补了该学科的理论空白;2014年完成《音乐隐喻学》(商务印书馆),形成了系统的音乐隐喻理论体系,填补了国内音乐隐喻研究方面的空白,该著作也标志着作者由艺术隐喻宏观理论向门类艺术隐喻研究的转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